丁怀银
- 作品数:29 被引量:180H指数:9
-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中国肝炎防治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更多>>
- 低场强磁共振成像诊断放射治疗前后宫颈癌的临床价值分析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对低场强磁共振成像诊断放射治疗前后宫颈癌的临床价值进行观察分析。方法:40例宫颈癌患者治疗前行低场强磁共振成像进行临床分期,31例患者放疗后行低场强磁共振成像复查。利用低场强磁共振成像对患者肿瘤大小、形态及信号表现进行观察分析。结果:低场强磁共振成像检查宫颈癌T2WI信号均匀,或呈软组织肿块不均匀高信号,T1WI信号相等或较低。放疗后肿瘤组织纤维化,T2WI呈低信号。结论:低场强磁共振成像诊断宫颈癌分期可靠性较高,能够准确、清楚地显示宫颈癌,在放疗效果、预后情况中的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沈娟丁怀银
- 关键词:低场强磁共振成像宫颈癌肿瘤分期
- 放射科临床实习生对电离辐射防护知识的认知调查被引量:8
- 2018年
- 为了解放射科临床实习生对电离辐射防护的情况。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对2017年1月—2018年3月南京市10家三甲医院放射科实习的220名临床实习生进行调查,发放自行设计的电离辐射防护调查问卷。电离辐射正确防护措施和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知晓率,本科以上学历、本科学历、本科以下学历3组人群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习生电离辐射知识合格率影响因素分析,男生是电离辐射知识不合格的危险因素,本科以上学历和知识来源带教老师是电离辐射知识不合格的保护因素;本科以下学历的放射科实习生工作意愿率最高(61.1%),本科以上学历不愿意率最高(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科学历及以上电离辐射防护知识主要来自于课堂教育,分别占55.0%和44.4%;而本科学历以下来自于带教老师,占4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放射科临床实习生对电离辐射防护知识了解不足,医学院校应重视电离辐射相关课程的教育,实习单位要重视临床实践中的安全防护教育。
- 沈娟马国强丁怀银
- 关键词:放射科临床实习生带教老师
- MRI动态增强及扩散加权序列与钼靶X线摄影对乳腺疾病诊断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4
- 2011年
- 目的比较钼靶X线摄影、MRI动态增强序列(DEC)及扩散加权序列(DWI)诊断乳腺疾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资料与方法50例患者共63枚病灶,钼靶X线摄影取常规头足位和侧斜位,采用AOP全自动数字曝光参数;MRI采用乳腺表面相控阵线圈,常规扫描短时反转恢复序列(STIR)、T1加权(T1WI)、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SE)T2脂肪饱和抑脂序列双b值DWI以及Vibrant动态增强序列。通过钼靶X线摄影、时间-信号曲线类型以及DWI-表观弥散系数(ADC)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比较3种检查方法诊断乳腺疾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3种检查方法与病理诊断的符合度。结果 63枚病灶中钼靶X线摄影与DEC-MRI阳性均为32枚,DWI-表观弥散系数(ADC)阳性31枚,钼靶X线摄影、DEC-MRI、DWI-ADC与病理对照的灵敏度分别为67.65%、85.29%、87.50%,特异度分别为68.97%、89.66%、90.32%,准确度分别为68.30%、87.30%、87.5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1.90%、88.20%、90.32%,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4.50%、86.20%、87.50%;良性病灶时间-信号曲线类型多为Ⅲ型,恶性病灶时间-信号曲线类型多为Ⅰ型或Ⅱ型。结论乳腺DEC-MRI、DWI诊断乳腺疾病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高于钼靶X线摄影;DWI敏感性及特异性与DCE-MRI无显著差异。
- 周平李国栋朱西琪丁怀银谢正平
- 关键词:乳腺疾病乳房X线摄影术弥散
- CT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治疗特殊部位小肝癌36例临床研究被引量:12
- 2017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CT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CT-MWA)治疗特殊部位小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09年8月至2015年5月行CT-MWA治疗的36例小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总结微波消融治疗小肝癌的1、2、3年生存率、完全消融率、局部进展率、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果:36个小病灶行CT-MWA治疗的成功率和完全消融率分别为97.22%(35/36)和88.89%(32/36)。术后轻度肝功能异常5例,肝区疼痛轻度6例、中度3例、重度0例,恶心呕吐3例,食欲下降5例,腹胀3例,发热7例。中位局部无复发时间为15.22个月。术后3、6、12个月及1年以上的肿瘤局部进展率分别为5.56%(2/36)、5.56%(2/36)、11.11%(4/36)、19.44%(7/36)。36例患者的1、2、3生存率分别为86.67%(31/36)、58.33%(21/36)、47.22%(17/36)。结论:CT-MWA治疗特殊部位小肝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 朱传东王礼学徐瀚峰童金龙郑勤丁怀银
- 关键词:小肝癌微波消融术计算机断层扫描
- CT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膈顶部复发性小肝癌15例疗效观察被引量:14
- 2018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肝脏CT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CT-MWA)治疗膈顶区域复发性小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09年8月至2015年2月共15例位于膈顶部位复发性小肝癌患者的小病灶(<3cm)进行CT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总结微波消融治疗膈顶复发性小肝癌的1、3年生存率、完全消融率、局部进展率、术中及术后并发症、不良反应。结果:本研究15个小病灶进行CT-MWA治疗成功率和完全消融率分别为93.33%(14/15)和86.67%(13/15)。术中疼痛发生率为46.67%(7/15)。术后常见不良反应为肝区疼痛(33.33%)、胃肠道反应(46.67%)、发热(13.33%)、肝功能异常(13.33%),无肝功能衰竭、胆瘘、感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15例患者平均存活时间为42个月。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及1年以上的肿瘤局部进展率分别为6.67%(1/15)、6.67%(1/15)、13.33%(2/15)、13.33%(2/15)。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6.67%(13/15)、66.67%(10/15)、46.67%(7/15)。结论:经皮CT-MWA治疗膈顶区域复发性小肝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值得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 朱传东丁怀银王礼学徐瀚峰童金龙郑勤
- 关键词:射频消融术
- 麻疹肺炎51例影像特点分析被引量:4
- 2007年
- 谢正平戴峰丁怀银袁军涂文勇
- 关键词:麻疹肺炎影像特点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麻疹病毒流行病学发病率
- CT及MRI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CT及MRI对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G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XGC患者,其中男性5例,女性8例;年龄54~76岁,平均年龄62.7岁。总结其CT和MRI表现。CT及MRI图像分析主要包括:胆囊壁的增厚情况及其强化方式、胆囊壁内结节、胆囊内壁黏膜线是否完整、胆囊内是否合并结石、胆囊周围有无渗出及邻近肝脏情况。术后病变组织送病理室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13例均有不同程度胆囊壁增厚,其中局限性增厚3例,弥漫性增厚10例。8例增厚的胆囊壁内可见多发壁内结节,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9例表现为胆囊黏膜线完整;增强扫描5例可见"夹心饼干征",7例邻近的肝实质内动脉期可见一过性强化。术后病理诊断XGC 13例,其中1例合并胆囊颈部腺癌。结论 CT及MRI诊断XGC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XGC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李代欣朱西琪田玉亭孙晓东许传军丁怀银杜超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MRI)
- MSCT引导下经皮穿刺微波治疗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MSCT引导下经皮经肺微波热凝固(MCT)治疗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确定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MSCT引导下,经皮经肺穿刺MCT治疗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32例(共34个病灶)。微波频率2 500MHz,功率60~80W,每个固化点加热10~15min。根据肿瘤的直径及形状进行单点固化或者多点多次固化。结果:肿瘤MCT治疗后即刻,MSCT表现为病灶密度减低或出现气化灶。治疗后2个月复查MSCT显示病灶消失者(CR)4例,病灶缩小>50%者(PR)19例,有效率(CR+PR)为67.6%。随访3~40个月,1年、2年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68.8%(22/32),46.9%(15/32),28.1%(9/32)。相关并发症为气胸4例,胸腔积液1例,肺部感染1例。结论:MSCT引导经皮穿刺MCT治疗周围型肺癌是有效、微创和安全的新方法。
- 许传军丁怀银朱西琪杜超袁军张全安童金龙
- 循环肿瘤细胞评估转移性结直肠癌微波消融治疗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利用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评估转移性结直肠癌微波消融治疗及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分析了2015年1月至2018年4月在东南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因转移性结直肠癌行肺部或肝脏病灶微波消融治疗的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及术后均进行CTCs检测,并搜集患者临床特征。应用统计方法进一步分析研究。结果:微波消融术后,患者的CTCs测量值较术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对性别、年龄、微波治疗部位(同转移部位)、微波术前后CTCs变化状况、微波术后CTCs数目与随访截止时期患者生存状态进行分析后得出:女性患者在随访截止时期的生存状态优于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微波术后CTCs数目<7个/ml的患者生存状态优于术后CTCs数目≥7个/ml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0)。而年龄(P=0.274)、微波治疗部位(同转移部位)(P=0.271)、微波术前后CTCs变化状况(P=0.214)与随访截止时期患者的生存状态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患者CTCs数目在微波消融术后会增加;女性患者在随访截止时期的生存状态优于男性;微波术后CTCs数目<7个/ml的患者生存状态优于术后CTCs数目≥7个/ml者;年龄、微波治疗部位(同转移部位)、微波术前后CTCs变化状况与随访截止时期患者疾病状态不相关。
- 蒋文王礼学丁怀银郑勤杨觅张全安徐瀚峰
- 关键词:转移性结直肠癌循环肿瘤细胞微波消融
- 对比增强超声造影与磁共振成像在肝硬化患者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探讨对比增强超声造影(CEUS)与磁共振成像(MRI)在肝硬化患者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64例肝硬化患者分别行CEUS与MRI检查,比较其诊断结果。结果 MRI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71%、87.18%和82.35%,高于CEUS的64.81%、66.67%和61.11%(P<0.05)。结论 MRI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优于CEUS。
- 丁怀银朱西琪沈娟刘杜先
- 关键词:肝脏局灶性病变肝硬化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