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雪青
- 作品数:63 被引量:90H指数:6
- 供职机构:内蒙古工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电气工程更多>>
- 一种测量风力机非定常流场的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量风力机非定常流场的装置及其测量方法,该装置包括风洞、风力机,风洞出风口与风力机相对设置;风洞通过线路连接变频器;所述风力机下方固定连接动态偏航台,动态偏航台后方设置有基架,基架上端面固定连接二维位移平...
- 汪建文米兆国东雪青高志鹰孙志诚白叶飞
- 文献传递
- 一种混合储能控制系统及方法
- 混合储能控制系统及方法,包括整流器、稳压电路、PLC硬件、PLC计算程序、双向DC‑DC控制器、电负荷、锂电池储能单元和超级电容储能单元、电压信号传感器、电流信号传感器、PLC及模拟量输入模块。发电机组连接整流器和稳压电...
- 温彩凤连旭辉王强吕亚霖杨宁高志赢张立茹东雪青
- 水平轴风力机叶尖流场动力学机理分析与研究
- 汪建文高志鹰张立茹东雪青
- 风轮是水平轴风力机风能转换的关键部件,如何提高风轮风能利用效率和风轮运行的可靠性一直是风力发电技术应用研究的热点.其中,叶尖段由于距风轮旋转中心较远,流动速度和叶片承受的气动载荷相对较高,做功能力又较强,其流场动力学行为...
- 关键词:
- 关键词:水平轴风力机风轮
- 湍流强度对水平轴风力机尾迹速度恢复影响机理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19年
- 为研究湍流强度对风力机尾流速度恢复的影响,采用高频PIV对均匀来流和格栅入流时风力机下游尾流数据进行采集。通过对比轴向速度、径向速度及雷诺剪切应力发现:均匀来流时轴向速度分层现象明显;叶尖涡将主流卷吸进入尾流区,但无法穿透附着涡区,附着涡相当于一个隔离带;雷诺剪切应力集中在叶尖涡和中心涡区,附着涡区基本为零。格栅入流时下游2.5倍风轮直径处尾流与主流基本融合,主流径向掺混从叶尖涡穿过附着涡渗透到中心涡区;剪切应力在中心涡和叶尖涡区明显增大,附着涡区存在正的峰值,且附着涡区成为叶尖涡和中心涡区的一个动量输送带。相关结论可为风电场优化布局提供指导,有助于揭示湍流强度影响风力机出力和速度亏损的原因。
- 韩玉霞汪建文汪建文东雪青东雪青
- 关键词:水平轴风力机尾流湍流强度
- 水平轴风力机叶尖涡流动的PIV测试
- 在风洞开口实验段,针对不同尖速比应用PIV技术对风轮附近1/3圆周内的瞬时速度场进行测试。诱导效应与风轮旋转的相互作用使风轮附近形成轴向和径向速度强梯度区域,该区域流体向下游传播并和下游与风轮反向旋转的旋涡干涉,使叶尖涡...
- 高志鹰汪建文东雪青韩晓亮白杨由志刚
- 关键词:水平轴风力机
- 文献传递
- 一种风电风机储能增效利用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电风机储能增效利用装置,涉及风电风机发电技术领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风机箱,所述风机箱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
- 韩玉霞李鑫汪建文赵爽刘珍白叶飞东雪青侯亚丽
- 文献传递
- 一种测量风力机非定常流场的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测量风力机非定常流场的装置,该装置包括风洞、风力机,风洞出风口与风力机相对设置;风洞通过线路连接变频器;所述风力机下方固定连接动态偏航台,动态偏航台后方设置有基架,基架上端面固定连接二维位移平台,二维...
- 汪建文米兆国东雪青高志鹰孙志诚白叶飞
- 文献传递
- 带小翼的风力机与太阳能制热系统互补的蒙古包供暖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带小翼的风力机与太阳能制热系统互补的蒙古包供暖装置,主要涉及供暖技术领域;包括相变蓄热系统,所述相变蓄热系统包括保温箱体,所述保温箱体内设有储热堆、搅拌器;风光制热系统,所述风光制热系统包括传动轴、太阳能...
- 东雪青徐文权李晓夫
- 文献传递
- 风力机叶尖加小翼流场的试验研究
- 叶尖加小翼可以提高风力机的功率系数。本文在内蒙古工业大学B1/K2直流式低速风洞开口试验段利用二维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对动态旋转风力机叶尖加装平板V型小翼时叶片和小翼周围的流场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分析比较加具有功...
- 东雪青汪建文韩晓亮高志鹰刘冬冬新吉勒图仇连君
- 关键词:风力机
- 文献传递
- 水平轴风力机中心涡流动的PIV测试被引量:3
- 2020年
- 试验采用光电传感器定位周期采样及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对小型水平轴风力机中心涡的运动规律进行初步探索。试验在B1/K2式风洞开口段进行,在风轮叶根后方的不同拍摄窗口内针对不同工况下对风力机中心涡的运动规律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风力机中心尾迹区内形成的中心涡,是以旋转方向相反的正负涡成对出现,负涡在上,正涡在下,呈现一排,且一排涡生成的位置,分别位于风轮叶根处后缘点。正、负涡的产生是由于翼型表面的边界层分离,并与叶片根部的攻角很大的关系。随着来流风速、尖速比的增加,涡量值也增大,产生的位置不变;随着方位角的增加,涡量值呈现递减趋势。随着中心尾迹延伸,在2号窗口涡量值大幅递减,从而有力证明了中心涡在轴向方向快速递减的规律。
- 张星陈永艳高志鹰高志鹰东雪青张立茹
- 关键词:风力机涡流涡量水平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