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CT
  • 2篇核磁共振
  • 2篇磁共振
  • 1篇压缩性
  • 1篇压缩性骨折
  • 1篇腰椎
  • 1篇腰椎压缩性
  • 1篇腰椎压缩性骨...
  • 1篇胰腺
  • 1篇胰腺炎
  • 1篇胰腺炎患者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影像学诊断
  • 1篇腺炎
  • 1篇临床诊断和治...
  • 1篇脑梗
  • 1篇脑梗死
  • 1篇颈椎
  • 1篇颈椎旋转

机构

  • 4篇沈阳市苏家屯...
  • 1篇辽宁医学院附...
  • 1篇铁法煤业集团...

作者

  • 4篇乔凤楠
  • 1篇王刚
  • 1篇赵旭波
  • 1篇岳明
  • 1篇黄越
  • 1篇潘大海

传媒

  • 1篇中国医疗器械...
  • 1篇当代医学
  • 1篇辽宁医学院学...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核磁共振成像诊断脑梗死中的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 探究核磁共振成像诊断脑梗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1200例脑梗死患者,采用Excel表格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0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采用CT的方式进行诊断,实验组患者入院后采用核磁共振成像的方式进行诊断。以病理结果为对照,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 ,包括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后循环梗死、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腔隙性梗死(LACI)诊断准确率及总诊断准确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完全前循环梗死、后循环梗死、部分前循环梗死、腔隙性梗死诊断准确率及总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9.22%、98.26%、98.99%、98.51%、98.67%,均高于对照组的90.15%、88.27%、90.48%、89.31%、89.5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中应用核磁共振成像的诊断方式能够显著提高诊断准确率,降低漏诊的发生率,为后续的治疗提供科学的指导,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应用与推广。
乔凤楠
关键词:核磁共振成像脑梗死CT
核磁共振在鉴别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究核磁共振在鉴别腰椎压缩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2018年12月的240例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纳入研究范围,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并均采用核磁共振方式及CT方式进行鉴别,判别鉴别结果。结果:经研究,实验组诊断的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核磁共振对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诊断,诊断的准确率较高,能够对患者的病变部位和病变椎体情况进行检验,诊断信号较高,应用效果显著。
乔凤楠
关键词:核磁共振腰椎压缩性骨折CT
CT检查在老年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辅助作用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行CT检查对临床诊断及治疗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30例老年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30例患者均接受超声、CT检查,比较2种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本组临床诊断22例为急性水肿型胰腺炎,8例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CT和超声检查胰腺局部或弥漫性肿大分别为20例、14例;超声检查7例胰腺末见肿大;胰周积液和胸腔积液分别为4例、8例;2例并发胰腺假性囊肿,13例胆结石或胆囊炎;CT检查30例患者中29例胰腺组织密度均较低、胰周和胸腔积液分别为5例、8例,4例并发胰腺假性囊肿、13例胆结石或胆囊炎。CT检查阳性率为86.67%,B超检查为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2=5.455,P<0.05)。结论老年急性胰腺炎患者给予CT检验,能准确判定该病症各类并发症,为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作出重要参考,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潘大海乔凤楠岳明
关键词:CT老年急性胰腺炎
颈椎旋转的影像学诊断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总结分析颈椎旋转的影像学表现,寻找其正确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75名患者的X线平片及CT片,分别观察颈椎棘突、横突的连线,寰-齿关节间隙,齿状突与棘突平分线的变化。结果在所有患者的颈椎正位像及侧位像上棘突及横突的连线均不在同一直线上;39例存在寰-齿关节间隙不等宽;51例枢椎齿状突与棘突平分线存在偏转。结论颈椎旋转的影像学表现典型,熟悉其表现有助于该病的诊断。
赵旭波乔凤楠黄越王刚
关键词:颈椎影像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