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在平
- 作品数:41 被引量:1,384H指数:16
-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地质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生物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秦岭俯冲板块前缘石炭纪构造-沉积环境被引量:2
- 1993年
- 石炭纪处于秦岭南、北板块由俯冲到全面碰撞的重要阶段。在俯冲板块前缘,石炭系发育在两种不同类型的沉积盆地之中。前缘南带盆地的形成与俯冲板块边缘弯曲而导致的浅层水平伸展有关,前缘北带主要为一些小型残余盆地,并明显遭受定向滑移构造的改造。两种不同沉积作用演化是在不同的构造过程中形成的。
- 孟庆任张国伟于在平
- 关键词:褶皱带石炭纪沉积环境
- 理论联系实际 深化“构造地质学”教学改革被引量:10
- 2004年
- 强化理论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辅以系统配套的教学实习和多媒体教学课件及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型是提高构造地质学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本文以西北大学地质学系构造地质学的教学为例,认为除了这些主要手段之外,还应强化构造地质学野外教学实习,培养学生对地质构造的感性认识;在教学中适当地引用科研实例,使学生深刻理解学习构造地质学的实际意义,提高他们学习构造地质学的积极性;根据工程地质专业的专业特点,在构造地质学的教学过程中引入新构造内容.这样做的结果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 罗金海于在平周鼎武
- 关键词:构造地质学教学新构造
- 小秦岭—熊耳山地区金矿的成矿流体特征被引量:81
- 2003年
- 文章系统地总结分析了小秦岭—熊耳山地区金矿的成矿流体特征和成矿作用及矿床的S、Pb、O、C等稳定同位素特征 ,提出金矿床的成矿流体为地幔流体。流体的运移方向则是自南向北 ,由下向上 ,并非来自矿床北部的燕山期文峪花岗岩。新的测年结果表明 ,不少矿床的成矿时代为印支期 ,燕山期是迭加在印支期之上的成矿期。它们构成了中国东部中生代成矿作用的完整旋回。成矿受印支期构造作用的制约 。
- 卢欣祥尉向东于在平叶安旺
- 关键词:金矿成矿地幔流体稳定同位素
- 小秦岭—熊耳山金成矿作用与区域构造的耦合被引量:16
- 2004年
- 小秦岭—熊耳山地区是重要的金、多金属成矿带,金属元素高度富集,在长不足200km的矿带内,集中产出100多个大中小型金矿床(点)和10余个特大、中、小型钼矿床;成矿金属元素组合既有单一金矿床、钼矿床,也有钼 金 多金属矿床。金的矿床类型有石英脉型、构造蚀变岩型及斑岩 爆破角砾岩型和砂金矿床等。金的成矿流体为临界 超临界地幔流体,成矿物质具深源性。成矿时代主要为中生代,印支期是成矿的开始与先导,燕山期叠加其上,构成一个完整的中生代成矿旋回。金成矿作用受秦岭造山带印支期构造作用的制约,在前沿挤压,后缘滞后拉张的构造耦合作用动力学背景下产出。成矿与岩石圈拆沉作用及地幔流体上涌有关。
- 卢欣祥尉向东于在平王义天薛良伟叶安旺索天元晋建平
- 关键词:金矿成矿特征地幔流体拆沉作用
- 造山运动与秦岭造山被引量:25
- 2003年
- 对造山运动概念的演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分析秦岭造山作用的现实原则基础。根据秦岭造山带区域地质构造演化和不同时期、不同类型造山作用的研究,划分出俯冲、碰撞和陆内造山作用3个主要阶段。其中碰撞造山作用可进一步分为弧-陆碰撞和陆-陆碰撞阶段。研究认为:秦岭地区古生代以来随着板块构造体制向陆内构造体制的复杂转化,经历了多次、多种类型造山作用的复合叠加,仅仅根据经典板块造山模式不能对秦岭演化历史作出完整解释;受古特提斯东部构造域独特的构造背景控制,即使在古生代—早中生代板块构造体制阶段,秦岭造山作用的细节过程也表现出与传统板块作用明显不同的特征。
- 于在平崔海峰
- 关键词:造山运动秦岭造山带区域地质构造碰撞造山陆内造山
- 涑水杂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6
- 1988年
- 侵入于涑水杂岩的变质基性岩脉具有2264±219Ma的Rb-Sr等时年龄。涑水杂岩的组成和主量、微量、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可与世界上太古代高级变质地体对比,反映早期陆壳受控于上地幔垂直对流的演化特征。
- 孙勇于在平
- 关键词:地球化学稀土元素
- 含二氧化碳气盆地岩浆、断裂及其关系被引量:2
- 2008年
- 含二氧化碳气盆地岩浆活动和断裂活动是控制幔源岩浆成因二氧化碳气藏形成的两个主要因素.前人对岩浆活动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岩浆及岩浆岩含二氧化碳气的特征、岩浆岩的产状及岩性、岩浆岩的时代等方面;对断裂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深大断裂的规模、深度、走向、倾向、倾角等基本特征及圈闭断裂对圈闭的切割等方面.目前对含二氧化碳气盆地岩浆活动与断裂活动的关系及其对二氧化碳气藏控制作用的研究比较薄弱,此问题制约了对幔源岩浆成因二氧化碳气藏分布规律的预测.
- 张宇于在平张金功
- 关键词:岩浆二氧化碳气藏
- 秦岭南缘晚古生代裂谷——有限洋盆沉积作用及构造演化被引量:33
- 1996年
- 秦岭南缘晚古生代裂谷——有限洋盆的发展使南秦岭逐渐与扬子地块分离。对此裂谷——有限洋盆带南部边缘的二个地区进行了详细沉积学研究,并建立起沉积体系的时空变化格架。研究结果显示裂谷带在不同地区的发展不尽相同。西部(勉略)地区明显经历了早期快速沉降和晚期缓慢沉降的二个阶段,并且在二个阶段的沉降层序间出现裂开不整合面。结合对勉略带内蛇绿混杂岩的构造分析和同位素研究,秦岭南缘在晚古生代发生了裂谷-扩张转换,出现有限洋盆。此裂谷——有限洋盆带的演化过程与古特提斯构造发展阶段的可对比性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成因关系。
- 孟庆任张国伟于在平梅志超
- 关键词:晚古生代
- 秦岭核桃坝石炭纪牙形石及其生物相被引量:8
- 1995年
- 陕西凤县核桃坝剖面下部以细、粉砂岩和碳酸盐岩为主,上部以重力流沉积的砂岩、砾岩为主。根据牙形石组合,剖面1-3层为下石炭统杜内阶,与镇安地区界河街组下部相当;4-8层(核桃坝组)为上石炭统维斯发阶,与华北本溪组可能相当。剖面第3和4层之间可能由于构造关系缺失或未出露相当韦宪至纳缪尔阶的大部分地层。根据牙形石生物相、沉积相和遗迹化石特征,石炭纪时这一地区为一较广阔的海盆(包括台地、陆棚、盆地等相),由于受构造控制,盆地向北加深,总体呈楔形。
- 崔智林于在平
- 关键词:牙形石生物相石炭纪
- 变质核杂岩特征及小秦岭地区变质杂岩成因讨论被引量:16
- 2006年
- 目的为确定小秦岭地区发育的变质杂岩体是否属于变质核杂岩。方法总结前人归纳的变质核杂岩特征,与小秦岭地区发育的太华杂岩特征进行对比,再通过对小秦岭地区燕山期后褶皱、南北两侧发育的断裂进行分析和构造演化史研究。结果小秦岭地区的构造特征与变质核杂岩特征不符。结论小秦岭地区的太华杂岩解释为经历了从南向北的铲状逆冲推覆和后期抬升块断剥露的变质杂岩更为合理。
- 李乃志于在平崔海峰冯士信
- 关键词:变质核杂岩小秦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