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尿核基质蛋白22在膀胱癌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分析尿核基质蛋白(NMP22)检测用于辅助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06例临床怀疑膀胱癌的病人,在膀胱镜检查前留取新鲜自排尿、进行NMP22检测,计算该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并取20份健康人新鲜屎液作为对照组一同检测。结果NMP22诊断膀胱癌敏感性达85.7%,特异性82.4%。结论NMP22是一种简单、敏感的早期诊断膀胱癌的方法。
- 于柏峰卓小兰
- 关键词:膀胱肿瘤核基质蛋白
- 铜绿假单胞菌肺感染动物模型的建立及相关炎症反应分析被引量:10
- 2010年
- 目的 为了对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慢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研究,需要真实客观地反映在体内环境综合影响下该菌的致病情况,为此建立了慢性铜绿假单胞菌的肺炎动物模型,并对其引起的相关炎症反应进行分析.方法 用富含铜绿假单胞菌的琼脂糖珠灌注小鼠,建立铜绿假单胞慢性感染的动物模型,通过检测肺泡灌注液(BALF)中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细胞介素,血清中核基质蛋白MMP-2浓度及肺组织的病理切片观测其炎症反应情况.结果 感染后动物模型肺部检出铜绿假单胞菌并出现病理改变,肺部感染各项炎症指标在2~3 d达到峰值,大致7 d恢复正常 铜绿假单胞菌肺炎模型小鼠循环系统中检测MMP-2升高,说明该炎症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可引起肺部纤维化.结论 本实验成功建立了慢性铜绿假单胞菌的肺炎动物模型,可在此基础上对该菌的致病性及耐药性进行进一步研究.
- 于柏峰谷海瀛翟英超赵振东袁素
- 关键词:动物模型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炎症反应
- 海南黎族人血小板1—17抗原基因与随机输血不配合率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调查海南岛黎族人群血小板抗原(HPA)-1—17等位基因多态性及其特点,评估其在随机输血中血小板输注无效的风险。方法采用PCR-SSP方法对海南岛180名黎族人群做HPA-1—17基因分型检测>计算各系统对偶抗原不配合率。结果在海南黎族人群的HPA-1—17系统中,呈多态性分布的等位基因及其频率为HPA-2a(0.9972)、2b(0.0028),HPA-3a(0.4889)、3b(0.5111),HPA-5a(0.9667)、5b(0.0333),HPA-6a(0.9972)、6b(0.0028),HPA-15a(0.4250)、15b(0.5750);其余HPA-1、4、7—14、16、17等位基因均呈单线性分布。在HPA-3、15等位基因中出现bb纯合子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2834和0.3667;其余系统均未见bb纯合子基因型。随机输血中,海南岛黎族人群HPA不配合的发生率依次为:HPA-3(37.49%)、-15(36.93%)和-5(6.23%)。结论揭示了海南岛黎族人HPA-1—17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及特点;立足人群的随机血小板输注,只需检测供、受者HPA-2,-3、-5和-15基因相合,就可基本达到血小板匹配性输注。
- 夏兰蔡兴权陈鑫萍符小玲符生苗符有畅吴丽妮于柏峰陈德娟符文锋
- 关键词:血小板抗原血小板输注
- 铜绿假单胞菌肺炎鼠动物模型中炎性介质浓度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观测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8(IL-8)及核基质蛋白-2(MMP-2)浓度在铜绿假单胞菌小鼠肺炎模型肺部炎症及肺纤维化进程中的变化。方法建立铜绿假单胞菌慢性感染的动物模型,用ELISA方法检测其肺泡灌注液中IL-1βI、L-8及血清MMP-2浓度,对其引起的相关炎性反应进行分析。结果铜绿假单胞菌慢性感染引起的炎性反应峰值在感染后的2~3 d。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引起的炎性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引起肺纤维化。
- 于柏峰谷海瀛赵振东翟英超
- 关键词:肺纤维化
- 联合检测VEGF、TSGF、CA153及CA125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CA153和CA125联合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取62例乳腺癌患者血浆标本为实验组,112例乳腺良性疾病及50例健康人群血浆标本作对照组。用酶联法检测VEGF、TSGF,用免疫放射法检测CA153及CA125。结果:VEGF、TSGF、CA153及CA125对乳腺癌的敏感性分别为82.2%、85.4%、74.2%及40.3%;特异性分别为68.5%、66.0%、91.3%,及72.0%,VEGF、TSGF、CA153及CA125联合检测乳腺癌的敏感性为93.5%,特异性为89.6%。结论:联合检测与单项指标检测相比,提高了对乳腺癌早期诊断的敏感性,同时又有较好的特异性,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于柏峰刘冰
- 关键词: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CA153CA125乳腺癌
- 三种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的实验室评价被引量:3
- 2004年
- 赵娟于柏峰
- 关键词:梅毒血清学检测血清学实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TPHA梅毒密螺旋体
- 铜绿假单胞菌致病力和致病机理研究进展被引量:12
- 2004年
- 铜绿假单胞菌是在临床上引起多种感染的重要的致病菌 ,其致病机理复杂而多样。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研究铜绿假单胞菌的结构、胞外产物的致病机理。了解铜绿假单胞菌的致病机理对预防及治疗其引起的感染具有指导意义。
- 于柏峰张慧云刘冰谷海瀛
-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致病机理致病力胞外产物
- 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探讨TSGF、CA153和CEA联合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65例乳腺癌、110例乳腺良性疾病和55例健康人群血清标本。用酶联法检测TSGF,用化学发光法检测CA153和CEA。结果:TSGF、CA153和CEA对乳腺癌的敏感性为76.9%、69.2%和20.0%,特异性为64.8%、91.3%、和92.0%。联合检测乳腺癌的敏感性为87.7%,特异性为89.5%。结论:联合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与单项检测比较均高,对乳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郑海玲于柏峰
- 关键词:TSGFCA153CEA乳腺癌
- 海南假单胞菌的致病力及致病机理研究
- 目的:2002年海南省人民医院谷海瀛教授从一例肺炎患者的痰中分离出1株假单胞新菌种,临床病例显示该菌的致病力很强。谷海瀛教授将其命名为海南假单胞(Pseudomonashainanensis,PH),其基因序列已被Gen...
- 于柏峰
- 关键词:动物模型铜绿假单胞菌致病力肺部感染
- 文献传递
- 四种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的实验室评价被引量:19
- 2003年
- 目的 比较四种梅毒血清学实验诊断方法的准确性及在临床的应用价值。 方法 应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TRUST) ,梅毒密螺旋体血凝试验 (TPHA) ,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TP~ELISA)及梅毒抗体蛋白印记法(Western -blot)检测 2 5 0例患者血清。 结果 TRUST方法特异性及灵敏度较低 ;Western -blot特异性为 10 0 % ,但敏感性较差 ;TPHA与ELISA两种方法在检测梅毒抗体时灵敏度与特异性都比较好 ,而且相当接近。 结论 ELISA法因其准确性及方法学的优势 。
- 于柏峰林永前刘冰
- 关键词:梅毒血清学检测甲苯胺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