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良微创小切口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悬吊术的应用被引量:9
- 2010年
- 目的探索改进的微创小切口折叠人工晶状体悬吊术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方法选择因晶状体后囊破裂或悬韧带断裂不能正常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患者48例(48只眼),利用推注器系统,通过3.2mm的透明角膜小切口,把襻预扎了聚丙烯缝线的折叠人工晶状体缝合固定于睫状沟。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裸眼视力均提高,12只眼1.0,19只眼0.6~0.8,17只眼0.4~0.6,平均散光为0.73D±0.22D,术中、术后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折叠人工晶状体可以在微创小切口的情况下完成悬吊固定,手术适应症广,具有推广价值,但手术操作需要有一定的学习曲线。
- 何涛白华李耀宇邸玉兰黄耀辉邓青
- 关键词:巩膜缝线固定术小切口
- 阈值期和高危阈值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分析阈值期和高危阈值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住院治疗确诊的阈值期和高危阈值前ROP患儿106例,分析其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病变程度和病变部位特点。结果 106例阈值期和高危阈值前ROP患儿出生胎龄(28.70±1.89)周。44.34%患儿出生胎龄≤28周,其中2例出生胎龄为24周,2例出生胎龄为25周,84.91%≤30周。出生体质量(1 190.00±282.33)g,86.27%患儿出生体质量<1 500 g,20.59%<1 000 g,3例患儿出生体质量超过2 000 g。1期病变2.83%,2期21.70%,3期73.58%,4期1.89%,没有5期病变的患儿。33.96%为Ⅰ区病变,66.04%为Ⅱ区病变。Ⅰ区病变患儿的出生胎龄(28.94±1.57)周和出生体质量(1224.31±196.04)g,与Ⅱ区病变患儿[(28.51±2.03)周;1 168.54±321.32)g]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时矫正胎龄Ⅰ区病变为(35.09±1.28)周,与Ⅱ区病变(38.43±6.32)周有显著性差异(P=0.000)。结论我国仍有较大、较成熟早产儿进展为阈值期或高危阈值前ROP的情况,目前指南适合我国国情。Ⅰ区病变进展至阈值期或高危阈值前发生较早,应注意及早筛查,缩短筛查间隔,及时治疗。
- 王宗华李秋平何涛杨秀梅
- 关键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24例低视力原因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是目前治疗白内障最有效、最主要的方法之一[1]。较多文献[2-3]报道,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效果,与手术方法、患者基础疾病及白内障类型等多种因素有关。近期,我们对2009年1月—2010年5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24例(24眼)术后低视力原因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 白华何涛邱岩王宗华邸玉兰李耀宇
-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低视力黄斑病变
- 白内障手术医疗纠纷的原因及防范措施被引量:1
- 2010年
- 何涛白华黄耀辉李耀宇
- 关键词:白内障手术医疗纠纷
- LASIK术后出现视觉不良症状者的高阶像差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分析经传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或者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术后患者中(除外过矫、欠矫和眼部疾患导致的视力下降),出现视觉不良症状者的高阶像差分布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本研究回顾了北京军区总医院2006年1月1日至2010年3月31日期间经初次LASIK术后(包括传统组和波前像差引导组),除外过矫、欠矫和眼表及眼内疾患导致的视力下降,出现重影和星芒等视觉症状患者总40例(48眼),传统LASIK组18例(23眼),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组22例(25眼)。两组患者术后均复诊3个月以上,屈光度稳定在±1.00D以内。所有患者采用WaveScan3.62版波前像差仪,在自然瞳孔下行波前像差检查,提取4mm瞳孔直径高阶像差结果。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秩和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独立样本秩和检验及卡方检验对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波前像差引导LASIK组高阶像差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总高阶像差均方根(RMS)值术后增加了1.18倍(t=-11.485,P〈0.01);三阶像差RMS值术后增长了1.25倍(Z=-6.125,P〈0.01);四阶像差RMS值术后增长了0.93倍(Z=-6.154,P〈0.01);五阶像差增长了1.35倍(Z=-6.154,P〈0.01);六阶像差增长了1.14倍(t=-21.080,P〈0.01)。垂直彗差增加了1.43倍(Z=-6.154,P〈0.01)、水平彗差增加了93%(Z=-6.154,P〈0.01)、球差增加了89%(f=-19.659,P〈0.01)。但术后30度三叶草仅增加了5%(Z=-6.154,P〈0.01)、0度三叶草增加了35%(Z=-6.154,P〈0.01)。波前像差引导组术后与传统组术后的比较:总高阶像差、三阶像差、四阶像差、垂直彗差、水平彗差、球差、30度三叶草和0度三叶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术后五阶像差陆-2.033,P=0.042)、六阶像差(Z--2.631,P=-0�
- 樊容邱岩邸玉兰翟国光何涛李耀宇
- 关键词:角膜磨镶术激光原位高阶像差视觉障碍
- 急慢性肝病时血小板平均体积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7
- 1998年
- 急慢性肝病时血小板平均体积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林粤韩玲霞王北宁何涛Subjectheadingsliverdiseases/diagnosis;bloodplatelets;biopsy主题词肝疾病/诊断;血小板;活组织检查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575...
- 林粤韩玲霞王北宁何涛
- 关键词:肝疾病血小板活检
- 小切口Akreos Adapt AO折叠人工晶状体睫状沟固定术的方法改进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2.4mm小切口改良Akreos Adapt AO折叠人工晶状体经巩膜睫状沟固定术的的疗效。方法:选择由外伤、先天、手术等原因造成晶状体后囊破损或悬韧带离断不能正常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患者37例37眼,制作角膜缘垂直的“钱包样冶板层巩膜瓣,采用博士伦Akreos Adapt AO折叠人工晶状体,利用瑞士产VE2200人工晶状体植入系统,经过透明角膜缘内2.4mm小切口,由双针各带有环形10/0的聚丙烯缝线将人工晶状体固定于睫状沟,埋藏式结扎缝线于板层巩膜瓣内。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植入的人工晶状体居中,裸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3mo视力逸0.8者3眼(8%);〉0.4-臆0.6者18眼(49%);臆0.4者16眼(43%)。术前、术后3mo平均角膜散光分别为1.73±1.22、1.62±1.34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术后除1例出现玻璃体积血,2例角膜水肿外,未见其它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均无固定线结暴露。结论:2.4mm微创小切口行Akreos Adapt AO折叠人工晶状体睫状沟固定术,手术切口小、晶状体悬吊稳固、居中性好、视力恢复满意、术后角膜散光变化小。固定线结扎方法具有线结埋藏无暴露并同时关闭巩膜瓣切口的特点,操作步骤简捷、手术并发症少、实用有效可行。
- 何涛杨秀梅梁晓磊
- 关键词:折叠式人工晶状体小切口
- 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被引量:47
- 2015年
-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收集2009-10/2014-06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40例52眼,手术均采用颞侧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术后随访6mo。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P<0.01);患者术后6mo眼压平均为15.76±2.09mm Hg,较术前用药前后眼压相比均显著下降(P<0.01);术后患者房角均较术前增宽,房角粘连关闭象限不同程度开放;术前前房深度为1.97±0.29mm,术后增加到2.83±0.35mm,差异有显著性(P<0.05);未发生恶性青光眼、后囊膜破裂等并发症;所有术眼人工晶状体均在晶状体囊袋内,未出现偏位、夹持。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可有效降低眼压,提高视力,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同时合并白内障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途径。
- 何涛杨秀梅梁晓磊
- 关键词:房角分离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
- 大鼠急性视网膜缺血节细胞死亡时脑红蛋白的表达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 研究大鼠视网膜急性缺血中视网膜节细胞(RGCs)死亡时脑红蛋白(Nsb)的表达.方法 实验研究.采用特异性结扎大鼠视网膜动脉的方法造成视网膜急性缺血模型,按照结扎时间不同(0、15、30、60 min)分为A、B、C、D组,每组10只大鼠,均以左眼为实验眼.每组随机选取3只大鼠视网膜用于免疫印迹法检测,4只大鼠视网膜做HE染色节细胞计数及免疫组化染色荧光强度分析,3只大鼠做免疫电子显微镜观察.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同结扎时间Ngb蛋白定量及RGCs数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KSD-t检验进行两两比较.结果 视网膜完全结扎后,A、B、c、D组Ngb蛋白表达量分别为1.439±0.014、2.023±0.134、1.416±0.030及1.073±0.064;RGCs计数结果分别为4368±124、4296 ±96、4132±104、3973±11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9.548,10.191,P〈0.05).B组表达最高,之后逐渐降低,C组接近正常,此时与A组比较RGCs数量开始减少,D组Ngb的表达已明显低于A组,与A组比较RGCs数量进一步减少.在视网膜各层中,Ngb的表达以RGCs层为最高,其次为内丛状层与外丛状层.RGCs中Ngb主要分布在胞质,C组线粒体外室和线粒体嵴也发现有Ngb表达,而内核层及外核层细胞的胞质内始终未见Ngb的表达.结论 Ngb在大鼠RGCs急性缺血死亡时表达快速升高,主要表达于RGCs的胞质内,与RGCs的生存状态关系密切.
- 丁国鹏燕振国何涛游思维李耀宇沈学峰王涛张欲凯黄晓峰
- 关键词:视网膜珠蛋白类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细胞死亡显微镜检查
- 首诊于眼科垂体瘤卒中1例
- 2013年
- 1病例报告
患者男,83岁。因左眼上睑不能抬起3h,就诊于我院眼科门诊。3h前在家中做家务时,伴一过性恶心、头痛、呕吐,持续约30min,之后左眼上睑下垂不能抬起。既往有间断头痛病史1年余,能自行缓解,并有高血压病病史。眼科检查:右眼上睑完全麻痹,眼球固定不动,角膜透明,瞳孔散大,直径5mm,直接和间接光反射完全消失,晶体轻度混浊,眼底视盘界清色淡,黄斑中心凹反射存在,后极部视网膜色淡,未见明显出血和渗出。
- 白华何涛邱岩王宗华邸玉兰李耀宇
- 关键词:眼科垂体瘤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