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动脉
  • 5篇下肢
  • 3篇动脉硬化
  • 3篇手术
  • 3篇下肢动脉
  • 3篇介入
  • 3篇介入治疗
  • 2篇动脉栓塞
  • 2篇血管
  • 2篇药物洗脱
  • 2篇药物洗脱支架
  • 2篇硬化剂
  • 2篇栓塞
  • 2篇泡沫硬化剂
  • 2篇腔内
  • 2篇腔内治疗
  • 2篇缺血
  • 2篇洗脱支架
  • 2篇下肢动脉栓塞
  • 2篇下肢缺血

机构

  • 9篇河北省保定市...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保定市第一中...

作者

  • 10篇何涛
  • 4篇王静砉
  • 4篇刘宝顺
  • 4篇张磊
  • 4篇李彦辉
  • 3篇马顺英
  • 2篇张冰
  • 2篇李健
  • 2篇王娜
  • 2篇赵霞
  • 2篇夏铁成
  • 1篇郝建明
  • 1篇戎红旗
  • 1篇李云松

传媒

  • 2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国激光医学...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河北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血栓与止血学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09
  • 2篇2008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介入手术联合治疗中晚期下肢动脉栓塞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中晚期下肢动脉栓塞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2004年3月~2007年8月收治的24例(25肢)中晚期下肢动脉栓塞患者行介入手术联合治疗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Fogarty导管取栓+球囊扩张。结果24例患者均救肢成功,术后随访1、2年,3例出现再栓塞,其他患者效果满意。结论介入手术联合治疗中晚期下肢动脉栓塞有助于提高重建下肢动脉供血成功率和维持远期通畅率。
王静砉张磊李彦辉何涛刘宝顺
关键词:动脉栓塞手术介入治疗
介入配合手术治疗动脉硬化急性下肢缺血
2009年
目的:探讨介入和手术联合治疗动脉硬化急性下肢缺血的疗效及技术要点。方法:对27例(30肢)动脉硬化急性下肢缺血在DSA下行介入和手术联合治疗。结果:27例中救肢成功25例(28肢)。随访10~21个月,1例术后12d血栓形成,1例术后3个月再阻塞,3~6个月再阻塞2例,6~12个月再阻塞2例。结论:介入和手术联合治疗动脉硬化急性下肢缺血有助于提高重建下肢动脉供血成功率,手术效果有赖于正确的手术操作以及对并发症的有效处理。
王静砉张磊戴增斌李彦辉何涛刘宝顺
关键词:动脉闭塞性疾病手术介入治疗
940 nm半导体激光治疗腿部毛细血管扩张症
2008年
目的观察940 nm半导体激光治疗腿部毛细血管扩张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940 nm大功率半导体激光治疗仪(能量密度300~500 J/cm^2、脉冲时间40~70 ms、脉冲间隔时间400~600 ms、光斑直径0.5、1.0、1.5 mm),治疗腿部毛细血扩张患者36例,观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经过3次治疗,36例患者中痊愈18例,显效15例,总有效率达91.7%,1例出现轻度点状浅表性瘢痕。结论940 nm半导体激光治疗腿部毛细血管扩张症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轻微。
张磊王静砉戴增斌李彦辉何涛刘宝顺
关键词:激光毛细血管扩张
高位结扎内翻剥脱术联合泡沫硬化剂在下肢静脉曲张治疗中应用的体会被引量:19
2017年
目的:比较高位结扎内翻剥脱术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选择120例行单侧下肢静脉典张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采用高位结扎内翻剥脱术联合泡沫硬化剂,对照组采用高位结扎内翻剥脱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的时间、住院的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4,8,12,24,36,48及72h静息时试验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经彩色多谱乐超声检查显示,两组患者术后CEAP分级均下降(P<0.05)。结论:高位结扎内翻剥脱术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其疗效好,且对患者损伤轻,同时具有并发症低、康复快等特点,值得广泛应用于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中。
马顺英何涛赵霞王娜
关键词:静脉曲张泡沫硬化剂
手术联合介入治疗合并动脉硬化的急性下肢动脉栓塞临床观察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探讨手术联合介入治疗合并动脉硬化的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疗效及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4月至2007年9月收治的27例(30肢)合并动脉硬化的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DSA下行介入手术联合治疗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27例患者中,救肢成功25例(28肢),术后随访10—21个月,l例术后12d血栓形成,1例术后3个月再阻塞,3—6个月再阻塞2例,6~12个月2例再阻塞。结论:介入手术联合治疗合并动脉硬化的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有助于提高重建下肢动脉供血成功率。手术效果有赖于正确的手术操作以及对并发症的有效处理。
张磊王静砉李彦辉何涛刘宝顺
关键词:动脉栓塞动脉硬化手术介入治疗
阿托伐他汀预防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后再狭窄的效果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预防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ASO)腔内治疗后再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0例LASO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腔内治疗(包括球囊扩张、支架置入联合内膜剥脱及取栓)。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抗凝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抗凝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d口服,连用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第1、3、6个月的血脂水平、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下肢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血管通畅率。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研究组患者总胆固醇[术前与术后1、3、6个月分别为(4.90±1.02)、(4.07±0.76)、(3.82±0.53)、(3.64±0.35)mmol/L]、CRP[术前与术后1、3、6个月分别为(31.60±13.32)、(19.24±9.45)、(9.84±6.43)、(6.34±3.82)mg/L]和IMT[术前与术后1、3、6个月分别为(1.08±0.25)、(1.02±O.27)、(0.92±0.22)、(0.81±0.16)mm]均呈现出下降趋势,而对照组患者无明显变化,两组间术后第3、6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总胆固醇、CRP和IMT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患者不同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第1天和术后1、3个月血管通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术后6个月研究组血管通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4.5%(52/55)与74.5%(41/55),χ2=7.637,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明显降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腔内术后的血脂和炎症水平,明显提高血管通畅率。
何涛李云松李健张冰夏铁成
关键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阿托伐他汀再狭窄
药物洗脱支架在复发性膝下动脉病变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药物洗脱支架在膝下动脉应用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对15例接受Deep球囊扩张术后效果不满意的膝下动脉病变患者植入国产药物洗脱支架,观察术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术前及术后的踝肱指数,应用超声随访支架的再狭窄情况,同时与本科2009年3月至2010年9月行PTA术后的14例患者情况对比。结果患者术后缺血症状均明显改善,踝肱指数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术后6个月,15例患者膝下动脉支架均血流通畅,未见狭窄;术后随访12个月的8例患者中,1例支架近端轻度狭窄(直径减少小于30%)。结论药物洗脱支架用于治疗膝下动脉病变的近、中期疗效肯定,较单纯Deep球囊扩张中期效果更佳。
何涛郝建明马顺英
关键词:药物洗脱支架膝下动脉血管成形术
腔内治疗下肢缺血合并动脉性阴茎勃起功能障碍一例被引量:1
2013年
患者男,54岁,因双下肢间歇性跛行1年,伴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D)6个月入院。既往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病史;
何涛马建锋
关键词:阴茎勃起功能障碍下肢缺血腔内治疗动脉性下肢间歇性跛行高脂血症
局部注射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血栓症的大样本临床调研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局部注射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血栓症的疗效以及对凝血状态的影响效应。方法选取确诊的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300例,进行常规治疗。泡沫硬化剂治疗组患者285例。比较两组局部注射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血栓症的疗效以及对凝血状态的影响。结果泡沫硬化剂治疗患者治疗前膝上20厘米周径差为6.61±1.23厘米,治疗后显著减低至2.42±1.14厘米;膝下15厘米周径差也有治疗前的4.74±2.06厘米降至治疗后的2.21±0.99厘米,且低于常规治疗对照组治疗后的水平(P<0.05)。治疗14 d后统计治疗效果情况,泡沫硬化剂治疗组显效率为71.93%,总有效率达到98.25%;泡沫硬化剂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无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凝血状态情况,除a PTT在两组治疗前后未见明显改变外,Fbg水平、PLT、PT以及TF均有改善,差别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此外,治疗后Fbg和TF状态在泡沫硬化剂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局部注射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静脉血栓症具有一定优势,且能改善凝血功能。
马顺英何涛赵霞王娜
关键词:泡沫硬化剂下肢静脉血栓
药物洗脱支架植入与球囊扩张治疗膝下动脉病变的临床效果
2015年
目的比较药物洗脱支架植入与单纯球囊扩张治疗膝下动脉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68例膝下动脉病变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单纯球囊扩张治疗,观察组在球囊扩张基础上植入药物涂层裸支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病变部位的皮温、经皮氧分压(TcPO:)、踝肱指数(ABI)以及复发率。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TcPO2[(35.4±4.5)mmHg]及ABI(0.85±0.04)明显高于对照组[(28.2±3.5)mmHg、0.62±0.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535、2.185,P均〈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患者皮温[(32.4±4.3)℃]、TcPO:[(34.3±4.2)mmHg]及ABI(0.80±0.0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8.6±3.7)℃、(26.4±3.6)mmHg、0.53±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354、2.648、2.064,P均〈0.05)。观察组复发率(5.9%)明显低于对照组(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463,P〈0.05)。结论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治疗膝下动脉病变临床效果优于单纯应用球囊扩张。
何涛戎红旗李健张冰夏铁成
关键词:药物洗脱支架球囊扩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