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清华 作品数:25 被引量:226 H指数:8 供职机构: 北京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 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炎性因子在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中的价值 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分析T2DM患者炎性因子水平与高血压的关系,探讨炎性因子在预测T2DM患者合并高血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9月于我院内分泌科和心血管内科首次住院治疗的T2DM患者240例,均≥50岁。其中合并高血压患者110例(DH组),单纯T2DM患者130例(T2DM组)。分析两组血糖、血压、炎性因子等的相关性。结果DH组糖尿病病程、FPG、HbA1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FIns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均高于T2DM组。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hsC⁃RP、TNF⁃α、IL⁃6与HbA1c及高血压分级呈正相关,HbA1c亦与高血压分级呈正相关(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糖尿病病程和HbA1c等因素后,hsC⁃RP、TNF⁃α、IL⁃6水平升高是T2DM患者合并高血压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hsC⁃RP、TNF⁃α、IL⁃6升高的T2DM患者高血压发病风险更高。 何清华 董敏 潘琦 王晓霞 郭立新关键词:高血压 炎性因子 高敏C反应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6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与健康管理 被引量:11 2015年 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是指由于嘌呤代谢紊乱而导致血尿酸升高的一种代谢性疾病,不仅会引起痛风和关节损害,还会引起血管内皮和肾脏的慢性损害。通常与传统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压、血脂异常、2型糖尿病、肥胖、胰岛素抵抗等伴发,与血管、心脏、肾脏不良事件密切相关。因此,应该将HUA作为一个全面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来看待,对于HUA的治疗应该综合评估病情,积极全面地控制各项危险因素。 何清华 孙明晓关键词:高尿酸血症 健康管理 心血管危险因素 嘌呤代谢紊乱 代谢性疾病 血尿酸升高 北京地区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少肌性肥胖的患病率和不同诊断方法一致性评估 2025年 目的了解中老年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少肌性肥胖(sarcopenic obesity,SO)患病率及不同诊断方法之间的一致性。方法采用系统随机抽样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于北京地区9家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50岁T2DM患者,使用生物阻抗法进行身体成分检测;根据2022年欧洲临床营养与代谢学会(European Society for Clinical Nutrition and Metabolism,ESPEN)和欧洲肥胖研究协会(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Obesity,EASO)方法定义SO,另外3种方法通过肌少症和肥胖的组合进行诊断。肌少症使用2019年亚洲肌少症工作组(Asian Working Group for Sarcopenia,AWGS)建立的标准来定义,肥胖通过体脂(percent of body fat,PBF)、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和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来定义。卡方检验进行率的比较,Cohens kappa统计分析比较4种方法的诊断一致性。结果共纳入1125例T2DM受试者,男性586例,年龄[61.2(55.3,67.4)]岁;女性539例,年龄[62.0(56.3,68.1)岁]。使用ESPEN/EASO共识、AWGS+PBF、AWGS+WC和AWGS+BMI标准,中老年T2DM患者SO患病率分别为41.6%、20.4%、30.1%和18.8%。4种方法之间的诊断一致性存在异质性(κ:0.109~0.655)。ESPEN/EASO共识与AWGS+PBF诊断一致性良好(κ:0.655),AWGS+体脂与AWGS+BMI诊断一致性良好(κ:0.637),AWGS+WC与AWGS+BMI(κ:0.359)、与AWGS+PBF诊断一致性中等(κ:0.330)。结论中老年T2DM患者SO患病率高,患病率和诊断一致性在不同诊断方法中存在差异,ESPEN/EASO的共识诊断率最高,AWGS+BMI诊断率最低,ESPEN/EASO共识与AWGS+体脂具有良好的诊断一致性。 何清华 王秀芝 杨彩哲 赵冬 黄薇 胡景 张婕 孙明晓 郭立新关键词:体质量指数 腰围 北京地区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肌少症患病率研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2 2019年 目的了解中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肌少症患病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采用系统随机抽样法选取北京地区9家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1 125例≥50岁T2DM患者(男586例,女539例),根据年龄分为中年组(50~59岁)、初老组(60~74岁)和老年组(75岁以上)。生物阻抗法进行身体成分检测;肌肉含量减少诊断标准为四肢骨骼肌指数男性<7.18 kg/m2,女性<5.73 kg/m2;肌肉力量降低诊断标准为握力男性<29.5 kg,女性<21.2 kg;同时存在肌肉含量下降和力量降低诊断为肌少症。卡方检验进行率的比较,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总体受试者肌肉含量减少检出率为14.0%(157/1 125),男性显著高于女性(18.3%比9.3%,χ^2=18.867,P<0.05)。(2)总体受试者肌肉力量下降检出率为36%(405/1 125),男性显著高于女性(50.3%比20.4%,χ^2=109.183,P<0.05)。(3)肌少症患病率在总体受试者中为8.5%(96/1 125),男性显著高于女性(12.8%比3.9%,χ^2=28.509,P<0.05);中年组、初老组、老年组分别为4.4%(21/475)、8.9%(49/548)、25.5%(26/102),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984,P<0.05)。在初老和老年组内男性均显著高于女性(χ^2=9.872~16.325,均P<0.05)。(4)男性、增龄、体质指数(BMI)较低、糖化血红蛋白(HbA1c)升高是肌少症患病的相关危险因素。75岁以上老年人(OR=4.992,95%CI:2.448~10.179)和HbA1c>10%的患者(OR=3.563,95%CI:1.526~8.322)肌少症患病风险显著增加。结论中老年T2DM患者肌肉含量和功能下降检出率高;低BMI、增龄、HbA1c升高是老年糖尿病者发生肌少症的危险因素。 何清华 何清华 岳燕芬 王秀芝 景洪江 杨彩哲 胡景 胡景 庄晓明 黄薇 黄薇 张春梅 赵冬 张婕 张婕 张田 程博关键词:老年 体质指数 干预糖毒性对肥胖大鼠胰岛β、α细胞功能改善的作用 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探讨糖毒性对肥胖大鼠胰岛β、α细胞功能及分子生物学的损害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36只分为4组:(1)正常组:9只,普通饲料喂养。(2)高脂组:9只,高脂饲料喂养。(3)DM对照组:9只,不给予药物干预。(4)糖毒性干预组:9只,皮下注射超长效甘精胰岛素(5U·kg^-1·d^-1)降低血糖,共4周。所有大鼠在实验结束时,通过免疫组化观察分析胰岛β、α细胞形态学特点,RT-PCR测定胰腺内胰岛素原mRNA表达水平,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胰腺中胰岛素蛋白质含量,胰岛素干预2周和4周后复测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糖毒性干预组,胰岛内β细胞比糖尿病对照组相对量增加(分别为0.38±0.08,0.11±0.05,P〈0.01),β细胞浆内胰岛素水平增加(分别为0.58±0.03,0.34±0.14,P〈0.01),胰岛素原mRNA表达增加(分别为1.52±0.14,1.26±0.14,P〈0.01);Western印迹检测胰岛素蛋白质含量明显升高;胰岛内α细胞相对量减少(分别为0.28±0.15,0.16±0.04,P〈0.01)。结论干预糖毒性4周能显著改善糖尿病大鼠胰岛β、α细胞的病理学变化,部分恢复胰岛细胞的功能。 何清华 周迎生 王征 王抒 牟忠卿 黎健 迟家敏关键词:肥胖 胰腺Β细胞 糖毒性 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病理研究 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 研究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T2DM)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生率及肝脏病理组织学改变的特点.方法 从858例成人尸检材料中,选择病程在10年以上T2DM患者89例为T2DM组,对照组48例,观察各组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同时进行组织化学(Masson三色、过碘酸雪夫染色、唾液酶消化-过碘酸雪夫染色、Van Greson氏染色、网状纤维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CK8/18)染色.结果 T2DM组89中符合NAFLD诊断44例(49.4%/),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13例(14.6%),对照组48例诊断NAFLD为11例(22.9%),NASH 2例(4.2%),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T2DM组诊断NASH患者均伴有肝纤维化,对照组2例中有1例伴有肝纤维化.T2DM组1例出现肝硬化,对照组未见肝硬化病例.结论 与非糖尿病组相比,老年男性T2DM组NAFLD疾病发生率高,肝损伤程度重;T2DM组NASH患者肝纤维化发生率高;NAFLD患者进展为肝硬化比率低. 王征 周迎生 何清华 庞建新 杨丽 于启 刘冬戈关键词:脂肪肝 尸体解剖 老年糖尿病肌少症患者的代谢特点及膳食分析 被引量:20 2019年 目的了解老年2型糖尿病(T2DM)肌少症患者的代谢指标、身体成分和营养膳食摄入特点。方法选取北京地区9家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60岁以上2型糖尿病652例(男性327例,女性325例),采用生物阻抗法(BIA)进行身体成分检测并计算四肢骨骼肌指数(ASMI),肌少症诊断标准为ASMI低于同种族同性别健康年轻人最低五分位值,诊断截值为男性<7.18kg/m^2、女性<5.73kg/m^2。将全部受试者分为肌少症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人群在人体测量指标、身体成分、实验室检查和膳食摄入方面的差异。以空腹血糖(FPG)<7mmol/L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7%分别计算血糖达标率;以体脂百分比男性>25%、女性>30%计算肥胖率。结果肌症少组116例(17.8%),对照组536例(82.2%)。无论男女,肌少症组年龄高于对照组[(67.4±6.1)岁比(70.6±7.3)岁,t=-4.385,P=0.000],体质指数[(26.2±3.0)kg/m^2比(23.0±2.6)kg/m^2,t=11.724,P=0.000]和腰臀比[0.93±0.06比0.90±0.06,t=4.173,P=0.000]低于对照组。男性肌少症组的FPG[(7.5±2.4)mmol/L比(8.5±2.5)mmol/L,t=-3.450,P=0.001]和HbA1c[(7.0±1.6)%比(8.2±1.7)%,t=-5.745,P=0.000]高于对照组,FPG达标率[127(51.8%)比27(32.9%),χ^2=8.817,P=0.003]和HbA1c达标率[131(53.5%)比23(28.0%),χ^2=15.934,P=0.000]均低于对照组。男性肌少症组红细胞、血红蛋白、白蛋白、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女性肌少症组eGFR低于对照组(t=4.090,P=0.000)。无论男女,肌少症组ASMI、握力、上臂无脂肪周长、骨矿物质含量和基础代谢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男性肌少症组每日摄入总热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量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与非肌少症的糖尿病相比,合并肌少症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年龄更大,BMI和腰臀比更低,糖代谢水平和肾功能更差,肌肉含量和力量明显下降,营养状态更差,更容易罹患骨质疏松,同时存在膳食营养摄入不均衡,应该适当增加蛋白质尤其 何清华 何清华 岳燕芬 景洪江 杨彩哲 胡景 胡景 庄晓明 张春梅 张春梅关键词:糖尿病 营养评价 代谢 确诊“糖尿病前期”,该怎么办 2024年 胡女士,46岁,年度体检报告单上空腹血糖显示红色向上箭头(6.28毫摩尔/升),有些担心因而前来就诊。追问病史,曾有巨大儿分娩史(新生儿体重超过4公斤),孕期曾诊断“糖耐量减低”,产后血糖恢复正常。该患者为常见的习“糖尿病前期”,内分泌门诊经常会遇到这类“诊断够不上糖尿病,但是血糖就是高那么一点儿”的患者。 何清华关键词:糖尿病前期 糖耐量减低 新生儿体重 分娩史 年度体检 中国成人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氨基酸水平改变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分析中国成人MS患者血清氨基酸(AAs)水平变化,探讨AAs与MS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于北京医院体检人群616名,根据MS诊断标准分为MS组(MS,n=321)及无MS组(Con,n=295)。应用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MS患者血清支链氨基酸(BCAA)、芳香族氨基酸(AAA)、谷氨酸(Glu)、谷氨酰胺(Gln)、甘氨酸(Gly)和丙氨酸(Ala)水平,分析血清AAs水平变化。结果与Con组比较,MS组血清BCAA、AAA、Ala升高[62.15(55.01,69.83)vs 71.81(66.09,78.68)、39.56(36.44,43.86)vs 43.74(40.26,48.28)、40.33(34.98,46.09)vs 48.64(42.83,53.41),P<0.01],Gln/Glu、Gly降低[4.00(3.28,4.86)vs 3.11(2.36,3.99),23.85(20.68,27.84)vs 22.69(20.16,26.24),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CAA、Ala及Gln/Glu是MS的影响因素。结论中国成人MS患者血清BCAA、Ala升高,Gln/Glu降低。BCAA、Ala和Gln/Glu是MS的影响因素。 李淼 杨睿悦 于冬妮 满富丽 何清华 张丽娜 董军 郭立新 陈文祥关键词:血清氨基酸 代谢综合征 LOGISTIC回归 重视老年糖尿病合并肌少症的防治与研究 被引量:6 2023年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进程,我国老年糖尿病患者数量剧增,肌少症作为老年糖尿病的共病之一已逐渐得到重视。糖尿病会加剧年龄相关的肌肉质量和肌肉力量的衰退速度。老年糖尿病合并肌少症会导致代谢紊乱进一步恶化,增加老年人跌倒、骨折的风险,导致其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并促进老年衰弱的发生。该文讨论了老年糖尿病合并肌少症的发病机制、流行病学、诊断相关问题、防治策略,提出应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并倡议今后开展更多的相关研究。 何清华 郭立新关键词:老年人 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