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艳丽

作品数:10 被引量:48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珠海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多层螺旋CT
  • 3篇对比剂
  • 3篇X线
  • 3篇X线计算
  • 3篇X线计算机
  • 2篇动脉
  • 2篇多排螺旋CT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性
  • 2篇螺旋CT
  • 2篇结肠
  • 2篇结肠癌
  • 2篇结肠癌肝转移
  • 2篇可切除性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2篇腹部
  • 2篇钙化
  • 2篇钙化斑
  • 2篇钙化斑块

机构

  • 10篇中山大学

作者

  • 10篇何艳丽
  • 8篇王颖
  • 6篇赵虹
  • 5篇韩铭钧
  • 5篇柳学国
  • 5篇张翠运
  • 3篇谈高
  • 3篇秦培鑫
  • 3篇刘晓彬
  • 3篇李占军
  • 2篇章作铨
  • 2篇关小东
  • 2篇熊大蒂
  • 2篇钟国梅
  • 2篇张晋昕
  • 1篇丁香莲
  • 1篇李坤伟
  • 1篇柯秀钰
  • 1篇张皓
  • 1篇包仕亮

传媒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影像诊断与介...
  • 1篇实用医学影像...
  • 1篇家庭护士(下...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第一届放射青...
  • 1篇2003年全...

年份

  • 1篇2009
  • 2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层螺旋CT两种重建方式检测冠状动脉钙化斑块的比较与评价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选择和建立多层螺旋CT检测冠状动脉钙化斑块的最佳重建技术。方法采用16层CT螺旋扫描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对55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检查,每一病例原始数据进行两种不同模式的薄层重建:2 mm层厚组(层厚2 mm,层间隔1 mm)和3 mm层厚组(层厚3 mm,层间隔1.5 mm);计算每组图像钙化斑块的Agatston积分(agatston score,AS),容积积分(volume score,VS),质量积分(mass score,MS),比较两种重建方式在冠状动脉钙化斑块检出及计算钙化积分的差别。结果2 mm层厚组检出的钙化斑块较3 mm层厚组多38个,其中多为小钙化斑块;全部钙化斑块的钙化积分VS、MS、AS 2 mm层厚组较3 mm层厚组高(P<0.05)。结论在探测冠状动脉钙化灶时2 mm层厚的图像较普遍应用的3 mm重建方式能发现更多、更小的钙化斑块,对于临床冠状动脉钙化斑块早期发现,冠心病的早期预防及早期治疗有重要意义。
王颖韩铭钧赵虹柳学国张翠运何艳丽秦培鑫李坤伟
关键词:冠状动脉钙化
多排螺旋CT腹部增强扫描中使用生理盐水冲刷对比剂技术的评价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比较不同量的对比剂追加盐水后,在腹部增强扫描中对各脏器和血管的影响程度,以期达到不影响强化、减少副作用且减少造影剂用量的目的。方法75例受检者分为3组,A组单独注射对比剂100mL组,B组注射对比剂80mL追加盐水20mL组和C组注射对比剂70mL追加盐水30mL组。在常规动脉期33s和门脉期80s进行扫描。测量肝脏、脾脏、胰腺、肾脏门脉主干、主动脉及下腔静脉的CT值,比较3组间的不同。结果脾脏、胰腺、肾脏、门静脉和主动脉各门脉期在3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进行两两比较结果表明,脾脏、胰腺、肾脏、门静脉和主动脉各门脉期在A和C组间有统计学差异,而胰腺和肾脏在门脉期仅在A和B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腹部MDCT扫描中,使用对比剂追加盐水冲刷技术,可减少对比剂的用量,减少肾毒性。
赵虹王颖何艳丽刘晓彬韩铭钧
关键词:多排螺旋CT对比剂腹部
60岁以上正常老年人肾脏CT灌注参数的变化
2009年
目的探讨肾脏CT灌注参数在60岁以上健康老年人中的变化。方法30例正常人按年龄分两组:I组40~59岁,15例,II组60~79岁,15例,全部采用Siemens16层螺旋CT行双侧肾脏灌注扫描。采集数据经后处理,获得肾脏血流灌注图像和时间?密度曲线(TDC),通过感兴趣区获得皮髓质的不同灌注参数,包括肾血流量(BF)、肾血容量(BV)、肾脏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肾脏强化高峰时间(TTP)。结果60岁以上组肾皮质的BF值较40~59岁组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值在60岁以上组有增加趋势,但与40~59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髓质灌注参数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V和MTT值在60岁以上组有增加趋势。结论年龄老化对肾脏血流的影响主要是皮质BF值显著下降;为临床了解肾脏病理生理变化提供量化依据。
赵虹王艳章作铨秦培鑫何艳丽
关键词:灌注成像肾脏体层摄影技术X线计算机
结肠癌肝转移的螺旋CT特征及临床价值
目的评价螺旋CT对于结肠癌肝转移术前检出与可切除性评估价值。方法螺旋CT扫描对100例肝转移病例进行术前分期,层厚5mm,重建间隔5mm;以2.0~3.0ml/s速率静脉注入100ml含碘造影剂后60~70s后开始扫描。...
谈高柳学国李占军张晋昕王颖熊大蒂张翠运关小东何艳丽
关键词:结肠癌肝转移螺旋CT可切除性
文献传递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的护理被引量:2
2007年
对76例病人进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及护理,结果5例病人出现轻度造影剂变态置应症尊:2例病人出现穿刺点局部造影剂外渗,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其余均达到诊断目的,得出做好造影前、中、后的护理是取得检查成功的重要保证。
丁香莲柯秀钰龚龙飞张翠运何艳丽钟国梅
关键词:血管造影护理多层螺旋CT
胸部血管对比增强的药代动力学分析
胸部CT增强技术一直是胸部CT检查中不可或缺的检查方法,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ngiography,CTA)技术因其创伤性小,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三维容积数据,使之在临床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创...
张皓韩铭钧王颖章作铨赵虹秦培鑫何艳丽钟国梅
关键词:对比剂
文献传递
多层螺旋CT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检测冠状动脉钙化斑块不同重建方法的比较和优化选择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不同重建方法对冠状动脉钙化斑块检出及钙化积分的影响。方法 对55例疑诊冠心病患者采用16层螺旋CT扫描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检查,每一病例原始数据进行三组不同层厚(2 mm、3 mm和5 mm),层间隔分别重叠50%重建。计算每组图像钙化斑块的Agatston积分(AS ),容积积分(VS),质量积分(MS),比较三种重建方法在冠状动脉钙化斑块检出及计算钙化积分的差别。结果 2 mm层厚组检出的钙化斑块最多为234个,其中小钙化斑块为185 个;与2 mm组比较,3 mm组与5 mm组检出全部钙化的敏感性分别为84%、62%;小钙化斑块的敏感性为83%、54%。全部钙化斑块及小钙化斑块的钙化积分VS、MS、AS以2 mm组最高,其次为3 mm组,最低为5 mm组;钙化积分三组间比较以及每两组间比较均有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 在探测冠状动脉钙化灶应采用薄层重叠重建。2 mm层厚的图像能显示更多、更小的钙化斑块,对于临床冠状动脉钙化斑块的确定及冠心病风险预测有重要意义。
王颖赵虹韩铭钧柳学国何艳丽刘晓彬
关键词:冠状动脉钙化X线计算机
结肠癌肝转移的螺旋CT特征及临床价值被引量:9
2003年
目的 评价螺旋CT对于结肠癌肝转移术前检出与可切除性评估价值。方法 螺旋CT扫描对 10 0例肝转移病例进行术前分期 ,层厚 5mm ,重建间隔 5mm ;以 2 .0~ 3 .0ml/s速率静脉注入 10 0ml含碘造影剂后 60~ 70s后开始扫描。螺旋CT征象与手术及病理所见按病灶逐一对照。结果 触诊与病理学检查揭示了 184个肝转移灶 ,螺旋CT扫描正确预测了其中的 15 6个 ,总体检出率 84.8% ,阳性预测值 96.0 % ,假阳性率 3 .8% ( 7/ 184)。在 72例患者的 76例次手术中 ,71例次为可治愈切除 ,可切除率为 93 .4% ( 71/ 76)。病例五年生存率为 5 4.2 %。结论 螺旋CT扫描应被看作是结肠癌肝转移的标准或最佳术前检出方法。
谈高柳学国李占军张晋昕王颖熊大蒂张翠运关小东何艳丽
关键词:结肠癌肝转移螺旋CT可切除性
多排螺旋CT腹部增强扫描中使用盐水冲刷对比剂技术的评价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比较不同量的对比剂追加盐水后,在腹部增强扫描中对各脏器和血管的影响程度,以期达到不影响强化、减少副作用且减少造影剂用量的目的。方法75例受检者分为3组,A组单独注射对比剂100ml组,B组注射对比剂80ml追加生理盐水20ml组和C组注射对比剂70ml追加生理盐水30ml组。在常规扫描的动脉期33s和门脉期80s进行数据采集。测量肝脏、脾脏、胰腺、肾脏门脉主干、主动脉及下腔静脉的CT值,比较三组间的不同。结果脾脏门脉期、胰腺门脉期、肾脏门脉期、门静脉门脉期和主动脉门脉期在三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进行两两比较结果表明脾脏门脉期、胰腺门脉期、肾脏门脉期、门静脉门脉期和主动脉门脉期在A和C组间有统计学差异,而胰腺门脉期和肾脏门脉期仅在A和B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腹部MDCT扫描中,使用对比剂追加盐水冲刷技术,可减少对比剂的用量,减少肾毒性,对临床诊断没有显著的影响。
赵虹王颖何艳丽刘晓彬包仕亮韩铭钧
关键词:多层螺旋CT对比剂腹部
高分辨率CT诊断早期和(或)活动性肺结核被引量:31
2003年
目的 评价抗结核化疗前后早期和 (或 )活动性肺结核的高分辨率CT(HRCT)征象。方法 总结了 2组共 10 0例肺结核病例的HRCT检查所见。活动性肺结核诊断依据痰抗酸杆菌染色阳性 (75例 )及治疗期间获得的一系列胸部影像学改变 (2 5例 )。对另 5例死于肺结核的尸体肺予以病理 影像对照。结果 在初诊组 (6 6例 )与复发组 (34例 )肺结核HRCT检查中 ,小叶中心病变 (93例 ,占 93.0 % )、树芽状 (76例 ,占 76 .0 % )及支气管管壁增厚 (70例 ,占 70 .0 % )均为检出率较高的征象 ,与其他征象检出率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结论 小叶中心病变是早期和 (或 )活动性肺结核最常见并较有特征性的HRCT征象 ,若再与其他有较高特异性的HRCT征象及临床资料相结合 ,则有助于早期和 (或 )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谈高柳学国张庆文王颖李占军张翠运王坚何艳丽洪国斌
关键词:肺结核高分辨率CT诊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