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丹红

作品数:4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江门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液
  • 2篇血液透析
  • 1篇蛋白
  • 1篇血压
  • 1篇血液透析护理
  • 1篇肾功能
  • 1篇肾功能衰竭
  • 1篇肾功能衰竭患...
  • 1篇肾小管
  • 1篇肾小管损害
  • 1篇视黄醇结合
  • 1篇视黄醇结合蛋...
  • 1篇衰竭
  • 1篇死亡病例分析
  • 1篇透析护理
  • 1篇球蛋白
  • 1篇微球蛋白
  • 1篇系统性红斑
  • 1篇系统性红斑狼...
  • 1篇小管

机构

  • 4篇江门市人民医...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余丹红
  • 1篇钟素兰
  • 1篇陈少梅
  • 1篇李惠
  • 1篇陆雪梅
  • 1篇叶任高
  • 1篇钟淑燕
  • 1篇伍绮剑
  • 1篇刘倩雯

传媒

  • 1篇药物与人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医师进修杂志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03
  • 1篇199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全程密闭式预冲及回血法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探讨全程密闭式预冲及回血法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传统开放式预冲及回血法,实验组50例采用全程密闭式预冲及回血法.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穿刺点渗血、血肿、闭塞发生情况,比较两组C反应蛋白、两种方法的操作所需时间、回血所需盐水量、透析中低血压发生数、血液透析器凝血情况.结果 两组病人盐水用量、血液透析器凝血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瘘穿刺点渗血、血肿、闭塞发生例数,血液透析并发症(低血压)的发生数,预冲时间、回血操作所需时间(包括拔针及深静脉置管封管时间),C反应蛋白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血液透析中执行全程密闭式预冲及回血法能有效降低血液透析病人各种感染危险性;降低内瘘穿刺点渗血、血肿、闭塞发生例数;缩短操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血液透析并发症(低血压)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钟素兰李惠钟淑燕伍绮剑陆雪梅余丹红
关键词:血液透析
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护理的影响分析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护理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3月-2014年3月期间行血液透析的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穿刺护理等综合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护理前焦虑和抑郁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经护理后均取得明显的降低(P〈0.05),且试验组患者的改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通过评测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情况显示,试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改善实施血液透析的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不良情绪和生活质量具有非常积极的影响。
陈少梅余丹红刘倩雯
关键词:护理干预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
5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死亡病例分析被引量:1
1998年
本文对近10年5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住院死亡病例作了回顾性分析,死亡率为735%,对性别、年龄、病程、主要症状、实验室检查、并发症、死因均进行了分析。以感染(32%)、狼疮脑病(26%)、肾功能衰竭(18%)为常见。强调了早期诊治和严格掌握免疫抑制剂的用量的重要性,去除各种可能引致并发症和加剧SLE活性的诱因是减少死亡率的关键。
余丹红叶任高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例分析
缬沙坦对高血压病患者肾小管早期损害的影响
2003年
目的 :探讨缬沙坦对高血压病患者肾小管早期损害的影响。方法 :高血压病组 48例 ,其中Ⅰ期 2 8例 ,Ⅱ期 15例 ,Ⅲ期 5例。正常对照组 3 0例。取第 1次晨尿分别检测尿视黄醇结合蛋白 (RBP)、β2 微球蛋白 (β2 MG)、尿白蛋白 (Alb)、血肌酐 (Cr)和血尿素氮 (BUN)。高血压病组患者给予缬沙坦 80mg ,持续半年 ,半年后再次检测尿视黄醇结合蛋白 (RBP)、β2 微球蛋白 (β2 MG)、血Cr和血BUN。结果 :高血压病组RBP、β2 MG较正常对照组高 (P<0 0 1) ,高血压病组给予缬沙坦治疗后RBP、β2 MG、Alb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 <0 0 1) ,治疗前后血Cr、血BUN变化不大 (P >0 0 5 )。结论 :缬沙坦可改善高血压患者肾小管早期损害。
余丹红
关键词:高血压病肾小管损害视黄醇结合蛋白Β2微球蛋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