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勤武 作品数:20 被引量:78 H指数:5 供职机构: 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早期前后路一期手术治疗下颈椎严重脱位13例疗效观察 2008年 目的探讨前后路一期手术治疗严重下颈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总结采用颈椎前路自锁钛板和后侧棘突钢丝联合手术复位内固定技术,治疗13例严重下颈椎脱位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结果随访5~28个月,全部植骨均获得融合,颈椎间隙高度及生理曲度恢复满意,脊髓功能按Frankel分级平均有一级以上改善。结论对严重下颈椎脱位实施前后路一期手术是达到充分减压,即刻复位稳定,为脊髓功能恢复创造有利条件及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余勤武 刘继军 陈先洲关键词:颈椎 脱位 内固定 前后路 单开门联合Neulen钛板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53例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Neulen钛板用于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方法 2008年6月~2013年10月我科采用C3-7单开门颈椎扩大成形Neulen钛板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53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17例,年龄52~75岁,平均年龄63.2岁,MRI显示4个节段狭窄43例,3个节段狭窄10例,以JOA评分及其改善率评价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术后复查颈椎X片、CT及MRI测量椎管扩大和维持情况及门轴侧骨融合情况。结果手术时间(100±15)分钟,出血量(250±30)ml,术后未出现伤口感染或延迟愈合、C5神经根麻痹、脊髓损伤等并发症。随访6~15个月,平均10个月,改善率(74±8)%,影像学复查显示术后3天、6个月椎管扩大满意,脊髓受压解除,术后6个月门轴均达骨性融合,无一例出现关门及神经损伤加重的情况。结论单开门联合Neulen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简单安全,临床疗效肯定。 曾义高 余勤武 陈先洲 刘继军 方丁 贺志强 郭方 周琴 刘琼关键词:单开门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腰椎退行性疾病手术患者腰椎术后综合征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研究腰椎退行性疾病手术患者的腰椎术后综合征(failed back surgery syndrome,FBSS)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5年1月~2017年6月手术治疗的176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术后随访1年以上,依据FBSS发生情况,设为FBSS组与非FBSS组。收集两组患者病历资料,组间经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查术后发生FBS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76例患者发生FBSS 40例,发生率为22.73%;两组瘢痕体质、术后关节突关节间隙增大、合并骨质疏松、手术术式、首次锻炼时间、合并糖尿病、性别、年龄、术中出血量、病程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瘢痕体质(OR=3.213)、术后关节突关节间隙增大(OR=3.032)、合并骨质疏松(OR=2.764)、开放性手术(OR=2.486)、首次锻炼时间>3 d(OR=3.331)、合并糖尿病(OR=2.343),均是术后并发FBS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腰椎退行性疾病手术患者FBSS的发生率较高,瘢痕体质、术后关节突关节间隙增大、合并骨质疏松、开放性手术、首次锻炼时间>3 d、合并糖尿病均会增加其发生风险。 贺志强 余勤武关键词:腰椎退行性疾病 腰椎术后综合征 四肢开放性创伤后机体免疫应激及创面病原菌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3 2017年 近年来,随着交通业和建筑业的高速发展,各种交通事故伤、机械挤压伤、高处坠落伤频发,多数属于开放性创伤,且四肢伤相对常见。由于受伤环境较为复杂,创面可能遭到污染,易发生感染,而影响到患者的预后[1,2]。如何有效降低感染风险,并促进创面愈合和肢体康复是临床医生关注的问题。发生创伤后,机体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免疫应激反应,各种免疫因子会发生不同程度改变,例如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等[3,4], 方丁 吉璐宏 陈盛 贺志强 余勤武关键词:开放性创伤 免疫应激 高处坠落伤 四肢伤 交通业 复杂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复杂髋臼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4月-2010年10月治疗的41例复杂髋臼骨折患者中获得随访的33例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按Letoumel分类方法,其中后柱加后壁12例,横行加后壁8例,T型骨折6例,前柱加后半横行4例,双柱骨折3例。采用不同手术入路,使用重建钢板及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获得随访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12个月(6-36个月)。随访内容包括骨盆拍片和髋关节功能评分,按改良Merled’Aubigne-Postel标准评分,其中优20例,良7例,可6例,优良率达81.8%。结论通过正确判断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良好的复位和可靠的内固定,复杂髋臼骨折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 许勇 余勤武 高焕新 张明荣 邵泽豹 周荣华 胡涛关键词:髋臼 骨折 内固定 颈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三节段及以下脊髓型颈椎病 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评估前路减压融合手术治疗三节段及以下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我院行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治疗的三节段及以下CSM患者83例。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时的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估治疗分数以评估其恢复情况,比较术后3个月与末次随访时的改善率;通过末次随访时颈椎动力位片观察植骨后融合情况。结果随访时间7.0~60.0个月,平均40.6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JOA评分及改善率比较:术前(8.90±1.50)分,术后3个月(13.45±0.89)分,末次随访时(15.80±1.32)分,术后与术前的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与术后3个月的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改善率为(58.42±8.54)%和(70.32±9.53)%,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所有病例融合节段均骨性融合。结论颈前路减压融合固定治疗三节段及以下CSM疗效肯定,具有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和较高的植骨融合率。 余勤武 曾义高 陈先州 刘继超 郭方 周国仙 周琴关键词:颈椎病 脊髓 自体游离近端腓骨移植治疗儿童桡骨远端骨肿瘤 2004年 目的 观察应用自体游离异侧近端腓骨移植修复因桡骨远端骨肿瘤瘤段切除所致骨缺损的中期疗效。方法 1997年3月—2001年11月,对10例桡骨远端肿瘤患儿行肿瘤瘤段切除,并应用自体游离异侧近端腓骨移植修复肿瘤切除所致的骨缺损,重建前臂和腕关节。病例随访1-4.5年,平均3年,通过观察患肢的外观、前臂和腕关节的功能以及X线拍片检查确定疗效。结果 10例患者无肿瘤复发情况,7例前臂和腕关节外观正常和接近正常,2例腕关节尺偏畸形,1腕关节桡偏畸形,前臂活动范围达旋前30—70°(平均56°),伸腕5—15°(平均8.7°),所有的移植近端腓骨均与桡骨残端达到骨性愈合。结论 肿瘤段切除是治疗桡骨远端肿瘤的有效方法,自体异侧近端腓骨的解剖结构与桡骨远端相似,适合于桡骨远端骨缺损的修复,自体游离近端腓骨由于保留了骨膜,骨愈合能力强,修复骨缺损疗效满意且简单。术后取腓骨侧的发育无明显影响,膝关节功能正常。 余勤武 刘继军 李光辉 熊伟关键词:儿童 骨缺损 腕关节重建 RF复位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 2007年 目的探讨RF提位复位椎弓根固定结合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2003年元月~2005年12月收治Ⅱ度以内的腰椎滑脱症37例,均在椎弓根螺钉系统作滑脱提拉复位固定加椎间植骨融合术。随访时,观察固定节段的椎体间有无移位,滑脱是否复发,植骨是否融合,术前症状是否残留或加重。结果随访5~41个月,平均25个月,按侯树勋等疗效评价标准,优良率94.6%。8例Ⅰ度腰椎滑脱患者和29例Ⅱ度滑脱患者术后全部解剖复位,且全部融合,无滑脱复发。结论使用RF提拉复位椎弓根固定结合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可减少术后断钉和滑脱复发的问题,且术后症状缓解较彻底,是治疗腰椎滑脱症比较理想的手术方式,值得推广。 余勤武 李锋 刘继军关键词:椎间植骨融合 腰椎滑脱症 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手术治疗评价 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手术治疗及临床预后。方法将2017年5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患者9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传统的开放手术方式,观察组进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椎体压缩水平、椎体高度、Cobb角以及肢体功能、手术前的日常活动能力水平、手术后的日常活动能力水平、气胸、血肿以及切口感染等的出现情况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各数据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患者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效果明显。 贺志强 余勤武 陈先洲 杨亚帆 郭方关键词:手术治疗 临床预后 日常活动能力 非骨科牵引床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被引量:4 2012年 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问骨折是一种可靠的方式。我们自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在非骨科牵引可透视床上采用闭合复位后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3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35例,男16例,女19例;年龄55~84岁。致伤原因:跌伤26例,交通事故9例;均为单侧闭合性损伤,左16例,右19例。骨折按AO/OTA分型:31.A1型6例;31-A2型26例;31-A3型3例。伤后至手术时间3~7d,平均4.5d。2.手术方法:采用椎管内麻醉或全麻,仰卧可透视手术床上进行。患肢持续手力外展内旋牵引,并逐渐内收至中立位,C臂机透视复位满意后,将患肢内收内旋10°-15°,便于主钉的插入。在大粗隆顶点上5em处作长3~5cm外侧纵形切口,钝性分开肌层,于大粗隆顶点前外侧置入导针,透视确定进入位于股骨髓腔内,沿导针扩髓,置人合适的PFNA主钉,并在透视下调整主钉深度。在瞄准器的导向下将导针置入股骨颈,导针正位应位于股骨颈中线偏下;侧位位于股骨颈正中,深度为关节面下5~10mm。沿导针行外侧皮质钻孔,将选好长度的螺旋刀片置于解锁状态后直接打入标记好的深度,锁定螺旋刀片。然后安装远端锁定螺钉,根据情况选择静态或加用动态锁订,近端拧入尾帽。 刘继超 余勤武 张铁华关键词:PFNA内固定 股骨粗隆间骨折 闭合复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