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莲芳
- 作品数:6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教委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更多>>
- 化学计量学法对不同方式调制的丁香与桂皮挥发油复合物成分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分离测定丁香和桂皮挥发油及其不同方式调制的复合物Ⅰ与复合物Ⅱ挥发油成分,利用化学计量学解析法对重叠的色谱峰进行解析,得到各组分的纯色谱曲线和质谱,再通过质谱库对解析的纯组分进行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复合物Ⅰ与复合物Ⅱ挥发油组分数分别为34、32个,占总含量的97.20%、97.15%。共有组分27个,相对含量分别占95.57%、96.48%;非共有组分分别为7、5个,相对含量分别占1.63%、0.67%;复合物Ⅰ与复合物Ⅱ分别新增组分2个。复合物Ⅰ与复合物Ⅱ挥发油化学组分存在质和量的差异。
- 熊运海王玫余莲芳
- 关键词:丁香桂皮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
- 药对桂枝-荆芥与其单味药挥发油共有组分的分析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分析药对桂枝-荆芥与其单味药挥发油共有组分。方法: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离检测,再采用交互移动窗口因子分析法(AMWFA)对药对桂枝-荆芥与其单味药桂枝、荆芥挥发油成分的共有组分进行分析,并采用总体积积分法进行定量,同时计算各组分的保留指数(RetentionIndice)。结果:药对桂枝-荆芥、桂枝和荆芥的挥发油分别定性了47、24和37个成分,分别占总含量的91.94%、86.31%和89.17%。结论:药对桂枝-荆芥与单味药桂枝、荆芥的共有挥发油组分分别为20和24个,三者共有的挥发油组分为7个。
- 徐光伟李晓如刘少印余莲芳梁逸曾
- 关键词:气相色谱-质谱法挥发油
- 橘的六个药材以及药对生姜-枳实、金银花-连翘化学成分研究
- 中药所含化学成分众多且大多数组分含量较低,常规的分析仪器与检测手段通常很难满足中药的全面定性定量检测要求。随着二维联用仪器如气相色谱-质谱(GC-MS)、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HPLC-DAD)等的出现及相关化学计量...
- 余莲芳
- 关键词:化学成分药对配伍GC-MS法
- 文献传递
- 药对麻黄-干姜与其单味药挥发油共有组分的分析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分析比较药对麻黄-干姜与其单味药的挥发油成分。方法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离检测麻黄和干姜药对与其单味药的挥发油成分,并采用交换移动窗口因子分析法(AMWFA)对其共有组分进行分析。结果麻黄,干姜和麻黄-干姜药对的挥发油分别有43,59和67个成分,分别占总含量的77.85,%66.51%和87.54%。结论药对与麻黄、干姜的共有组分别为36和15个,三者共有的组分为7个,挥发油组分主要来自干姜。
- 刘少印李晓如余莲芳徐光伟梁逸曾赵斌南
- 关键词:气相色谱-质谱挥发油
- 丁香与桂皮挥发油混合后化学成分变化分析被引量:5
- 2009年
-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分离测定丁香(ECT)和桂皮(CCP)挥发油及其混合物(ECT+CCP)成分,利用化学计量学解析法对重叠的色谱峰进行解析,得到各组分的纯色谱曲线和质谱,通过质谱库对解析的纯组分进行定性,丁香和桂皮挥发油及其混合物的定性分析结果分别为23、29和34个组分,占总含量的99.32%、96.38%、97.20%。结果表明,丁香与桂皮挥发油混合后发生了复合效应,有两个新组分生成;化学组分种类基本上为两个单味香料的加和,其组分主要来自于桂皮;单味香料挥发油组分的含量在混合后发生了变化,丁香组分含量在混合油中较高。
- 熊运海王玫余莲芳张泰铭
- 关键词:丁香桂皮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
- 药对防风-羌活与其单味药挥发油共有组分的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离检测药对防风-羌活、单味药防风和羌活的挥发油成分,采用交互移动窗口因子分析法对药对与单味药挥发油成分的共有组分进行分析,用质谱库结合保留指数进行定性,并采用总体积积分法定量。研究结果表明:防风、羌活和药对防风-羌活的挥发油分别定性79,70和74个成分,占总含量的85.81%,87.35%和86.76%;药对防风-羌活与防风、羌活的共有组分分别为44和53个;药对挥发油组分主要来自于单味药羌活。
- 陈帅华余莲芳李晓如梁逸曾
- 关键词:防风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