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侯吉瑞

作品数:442 被引量:2,299H指数:26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理学化学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68篇期刊文章
  • 144篇专利
  • 22篇会议论文
  • 7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89篇石油与天然气...
  • 30篇理学
  • 13篇化学工程
  • 8篇天文地球
  • 8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文化科学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电子电信
  • 2篇建筑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9篇油藏
  • 102篇采收率
  • 86篇驱油
  • 66篇低渗
  • 58篇低渗透
  • 52篇提高采收率
  • 52篇缝洞
  • 51篇缝洞型
  • 44篇油田
  • 41篇低渗透油藏
  • 35篇原油
  • 33篇调剖
  • 33篇盐岩
  • 33篇碳酸盐岩
  • 31篇纳米
  • 30篇复合驱
  • 29篇活性剂
  • 29篇表面活性
  • 27篇缝洞型碳酸盐...
  • 24篇堵水

机构

  • 410篇中国石油大学...
  • 56篇中国石油
  • 53篇教育部
  • 35篇中国石油天然...
  • 34篇东北石油大学
  • 25篇中国石油化工...
  • 22篇中国石化
  • 13篇中国石油大学...
  • 13篇中国石油化工...
  • 7篇西安石油大学
  • 7篇中国石油冀东...
  • 6篇中海石油(中...
  • 4篇大连理工大学
  • 4篇重庆科技学院
  • 4篇中国石油大学
  • 4篇中国海洋石油...
  • 3篇中海油田服务...
  • 3篇中海石油(中...
  • 2篇常州大学
  • 2篇长庆石油勘探...

作者

  • 442篇侯吉瑞
  • 119篇赵凤兰
  • 74篇岳湘安
  • 35篇屈鸣
  • 34篇宋兆杰
  • 32篇刘中春
  • 20篇刘同敬
  • 18篇康万利
  • 16篇张立娟
  • 16篇吴文祥
  • 16篇王志兴
  • 16篇郝宏达
  • 14篇苏伟
  • 13篇李哲
  • 12篇端祥刚
  • 11篇刘必心
  • 10篇郝宏达
  • 10篇吕鑫
  • 10篇唐永强
  • 9篇马云飞

传媒

  • 83篇油田化学
  • 37篇油气地质与采...
  • 1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1篇石油科学通报
  • 10篇科学技术与工...
  • 9篇特种油气藏
  • 8篇石油化工高等...
  • 8篇西安石油大学...
  • 5篇大庆石油学院...
  • 5篇断块油气田
  • 5篇石油钻采工艺
  • 5篇西南石油大学...
  • 3篇石油学报
  • 3篇科学通报
  • 3篇日用化学工业
  • 3篇石油勘探与开...
  • 3篇石油大学学报...
  • 3篇水动力学研究...
  • 3篇油气采收率技...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年份

  • 29篇2024
  • 11篇2023
  • 15篇2022
  • 13篇2021
  • 30篇2020
  • 33篇2019
  • 37篇2018
  • 31篇2017
  • 31篇2016
  • 27篇2015
  • 21篇2014
  • 12篇2013
  • 16篇2012
  • 12篇2011
  • 15篇2010
  • 14篇2009
  • 20篇2008
  • 14篇2007
  • 12篇2006
  • 15篇2005
4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非均质条件下二元体系微观驱油机理研究被引量:9
2010年
采用非均质微观仿真模型,针对非均质条件下不同特征水驱残余油,研究聚合物/表面活性剂(SP)二元体系微观驱油机理及其驱油效率。为了更好地研究SP二元体系,利用相同的方法对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的驱油机理和驱油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P二元体系兼具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的特性,不仅能够启动连片状、柱状、膜状和孤岛状残余油,还能依靠自身较高的黏弹性和一定的乳化性能启动盲端残余油。在非均质条件下,SP二元体系既能有效地改善流度比,扩大波及体积,一定程度上启动低渗层;又能利用活性剂的洗油能力提高驱油效率,大幅度提高采收率。该研究对深入探讨非均质条件下的复合体系驱油机理及现场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张同凯赵凤兰侯吉瑞李永环
关键词:非均质残余油驱油机理
高强度水基凝胶在低渗透油田深部调剖中的应用
本文针对目前日益严重的低渗透油藏油井水淹的状况,以淀粉、烯丙基单体以及实验室自制的成胶控制剂为原料,开发出淀粉—烯丙基单体接枝共聚高强度水基凝胶化学调剖材料。室内研究表明,该材料的成胶时间为20h,基液黏度为186.3m...
吕鑫岳湘安侯吉瑞张卫李粉丽宋丽娜
关键词:油田开采油井水淹化学调剖
文献传递
低渗透油藏注CO_2驱油现状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低渗透油田最基本的特点就是流体渗透能力差、产能低,常规方式下采收率低。CO2作为一种驱油剂,在低渗油藏的开发中具有明显的增油降水效果,即CO2驱油技术在封存CO2,降低该温室气体对环境影响的同时,可以提高油田的采收率。通过探讨低渗透油藏注CO2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驱油机理和应用现状,指出CO2在提高低渗油藏采收率方面大有可为。
袁颖婕侯吉瑞赵传峰刘必心李程辉姜康
关键词:CO2驱油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驱油机理
一种驱替模拟实验装置及系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驱替模拟实验装置及系统,其中,实验装置包括:底水装置、第一压力测量装置、第二压力测量装置、气源、恒流泵、气体流量控制仪、模拟油容器、模拟地层水容器、计量装置;其中,所述缝洞物理模型的底水口均与所述底水装...
侯吉瑞汪勇
文献传递
聚合物溶液及三元复合体系驱替盲端油的微观机理被引量:15
2002年
大庆油田聚合物驱已经开始了大规模的工业化应用 ,三元复合驱的矿场试验也已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为进一步推动两种技术的应用和完善 ,充分认识其驱油机理 ,利用微观仿真模型 ,对比研究了不同粘弹性体系驱扫盲端残余油的过程 ,并利用界面化学理论 ,解释了驱油过程中产生的界面现象 ,揭示了聚合物、三元复合体系粘弹性效应作用的差异、界限 ,以及粘弹性效应对提高微观驱油效率的不可忽视的作用。聚合物溶液可以很好地驱替盲端油 ,但因刚性水膜的存在而不适于水驱后亲油或中性盲端残余油。三元复合体系具有较强的驱替盲端残余油能力 ,一方面低界面张力可破坏水膜 ,三元复合驱替液深入盲端 ;另一方面 ,体系的粘弹性则使三元复合驱替液接触到更多的残余油。
刘中春岳湘安侯吉瑞张立娟
关键词:三元复合体系驱替三次采油粘弹性流体
CO_2驱替过程中沥青质沉积及其对原油采收率的影响被引量:11
2012年
针对CO2驱油过程中易造成沥青质等重有机质沉积,导致原油组分发生改变,影响驱油效果这一问题,考察了不同原油沥青质含量、岩心渗透率条件下沥青质的沉积量及CO2驱油效果,研究了CO2驱替过程中沥青质沉积和原油采收率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CO2驱油过程中引起的沥青质沉积与岩心渗透率、原油初始沥青质含量直接相关;相同条件下,低渗透岩心对沥青质沉积的影响更为明显;此外,随着沥青质沉积量的增加,CO2驱的采收率降低。
张钧溢赵凤兰侯吉瑞端祥刚李伟娜
关键词:沥青质沉积CO2驱油岩心渗透率原油采收率
一种分级控制流度的CO2驱油藏开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级控制流度的CO<Sub>2</Sub>驱油藏开采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由均质岩心和渗透率级差不超过30的非均质岩心构成的油藏,采用水气交替注入方法进行开采;对于由渗透率级差在30~100范围内的非均质岩...
赵凤兰郝宏达侯吉瑞侯利斌宋兆杰
文献传递
一种具有CO<Sub>2</Sub>响应性能的两亲性Janus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CO<Sub>2</Sub>响应性能的两亲性Janus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首先使用硅烷偶联剂对二氧化硅纳米颗粒进行均质改性,再通过Pickering乳液法使纳米颗粒粘附在小蜡球的表面,形成了半...
吴海荣侯昆朋侯吉瑞李庚霖常家为栾天放邵文豪
一种驱油剂组合物、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驱油剂组合物、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油田采油技术领域,所述驱油剂组合物包括双亲Janus纳米片和分散助剂;其中,所述双亲Janus纳米片和所述分散助剂的质量比为(1~2):(1~8)。所述方法为:...
丁彬吴海荣刘卫东耿向飞管保山罗应林杨钰龙侯吉瑞邵黎明
测定聚合物或交联聚合物不可及孔隙体积新方法
2017年
聚合物不可及孔隙体积(IPV)对聚合物驱波及系数的影响较大,为了尽可能从配方优选的角度减弱这一参数的负面影响,建立了一种测试IPV的新方法。该方法采用淀粉-碘化镉法测量通过岩心孔隙的聚合物浓度,结合质量守恒公式,直接计算聚合物对于岩心的IPV,并借助压汞数据所得的岩心孔隙半径与频率分布关系,推算出不可及孔隙极限半径。用该方法计算了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和交联聚合物溶液的IPV与不可及孔隙极限半径,研究了岩心渗透率和交联剂浓度对这两个参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岩心渗透率下降,聚合物溶液IPV逐渐增大;岩心渗透率相近时,交联剂浓度越高,不可及孔隙体积百分比越大。在渗透率较高的岩心中,交联聚合物的不可及孔隙极限半径随交联剂浓度增加而增大;在渗透率较低的岩心中,交联剂浓度对聚合物溶液的不可及孔隙极限半径几乎没有影响。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结果可靠的特点,可以通过采集得到的露头岩心测量任意油层的IPV和不可及孔隙极限半径,并对聚合物或交联聚合物的配方优选提供数据支持。
马云飞侯吉瑞
关键词: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交联聚合物渗透率不可及孔隙体积
共4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