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老年
  • 2篇拮抗
  • 2篇老年人
  • 2篇肌松
  • 2篇阿曲库铵
  • 1篇血压
  • 1篇异丙酚
  • 1篇硬膜
  • 1篇硬膜外
  • 1篇硬膜外镇痛
  • 1篇用药
  • 1篇右下肺
  • 1篇镇静剂
  • 1篇镇痛
  • 1篇支镜
  • 1篇支气管
  • 1篇支气管异物
  • 1篇人尿
  • 1篇人尿液
  • 1篇射频

机构

  • 9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作者

  • 9篇傅维安
  • 5篇沈亮
  • 4篇于布为
  • 3篇陆志俊
  • 2篇朱凡
  • 2篇范秋维
  • 1篇金奋
  • 1篇张丽云
  • 1篇曲冬梅
  • 1篇严瑾
  • 1篇王名伟
  • 1篇陈克敏
  • 1篇王忠敏
  • 1篇许仁勇
  • 1篇胡黎明
  • 1篇顾学章
  • 1篇贡桔
  • 1篇刘定益
  • 1篇龚燕

传媒

  • 2篇蚌埠医学院学...
  • 2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临床泌尿外科...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中国药物与临...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老年高血压患者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下拔管的临床观察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通过观察65岁以上老年高血压患者在不同脑电双频指数(BIS)值下拔管的临床指标,确定老年高血压患者合理的拔管时机。方法90例ASAⅠ或Ⅱ级65岁以上高血压患者,术前血压控制在160/100mmHg以下,手术结束后持续输注丙泊酚,并分别维持BIS值在55±5(A组)、75±5(B组)、95±5(C组),达到拔管指征后,拔除气管导管,拔管后即刻停止丙泊酚输注,比较患者ECG、MAP、HR、SpO2、ST段绝对值的变化,术后镇静/警觉(OAA/S)评分、呛咳发生率、舌后坠发生率、拔管知晓率及清醒时间等。结果A组和B组中患者拔管前后MAP、HR、ST段绝对值均无显著变化,但有增高趋势,C组MAP、HR拔管即刻和拔管后5min时及ST段绝对值拔管即刻均明显增加(P<0.05或P<0.01);A组患者口咽通气道使用率明显高于B、C组,清醒时间明显延长(P<0.05或P<0.01),C组患者呛咳率、拔管知晓率明显增高(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较合理的拔管时机为BIS值75±5左右。
朱凡曲冬梅沈亮傅维安于布为
关键词:脑电双频指数拔管丙泊酚
不同剂量新斯的明拮抗国产阿曲库铵肌松效应的观察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的新斯的明拮抗国产阿曲库铵肌松效应。方法 :30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分为 3组 ,每组1 0例 ,分别给新斯的明 2 0 μg/kg(N2 0 )、35 μg/kg(N3 5)、5 0 μg/kg(N50 )拮抗国产阿曲库铵肌松作用 ,并测定各组TOF0 .70 的时间。结果 :新斯的明 2 0 μg/kg产生的肌松恢复弱于 35 μg/kg和 5 0 μg/kg。而 35 μg/kg和 5 0 μg/kg所产生的肌松拮抗效果相似。结论 :新斯的明剂量由 2 0 μg/kg增加到 5 0 μg/kg时 ,肌松拮抗加快 ,35 μg/kg为较理想剂量。
朱凡沈亮傅维安
关键词:阿曲库铵肌松弛拮抗剂
异丙酚用于老年人纤维肠镜检查中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02年
胡黎明傅维安范秋维
关键词:异丙酚老年人纤维肠镜检查
纤支镜局麻加镇静剂取出支气管异物1例被引量:4
2005年
龚燕许仁勇顾学章傅维安金奋
关键词:支气管异物镇静剂纤支镜局麻气管后右下肺
不同途径给予咪达唑仑临床效果比较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比较静脉、肌肉、滴鼻、舌下四种途径给予咪达唑仑的临床效果。方法 :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 4 0例 ,按不同给药途径随机分成静脉组 (V组 )、肌肉组 (M组 )、鼻腔内滴注组 (N组 )、舌下含服组 (S组 )。各组依不同途径给予咪达唑仑 ,观察镇静 (OAA/S)程度、BIS指数、VAS评分及记忆情况。结果 :镇静 (OAA/S)程度 :各组达到 3级满意率为V、M组70 % ,N、S组 30 %。BIS值 :V、M、N、S组分别在用药后 5min、2 5min、35min、35min逐渐下降 ,BIS值分别维持在 84 .3±2 .1 7、89.9± 1 .2 3、91 .1± 0 .84、91 .3± 0 .6 1水平。VAS评分 :V、M、N组在用药后均低于治疗前 (P <0 .0 5~P <0 .0 1 )。遗忘情况 :V、M、N、S组产生完全遗忘的百分率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5 )。结论 :四种途径给予咪达唑仑 5 0 μg/kg ,V、M组产生的临床效果优于N。
沈亮傅维安范秋维于布为
关键词:安定药咪达唑仑术前用药投药途径
乌司他丁对非去极化肌松药起效时间的影响被引量:1
2006年
沈亮傅维安杨建章陆志俊于布为
关键词:非去极化肌松药乌司他丁起效时间全身麻醉人尿液
前列腺切除术后静脉自控镇痛与连续硬脊膜外腔镇痛治疗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3
2001年
目的 :探讨静脉吗啡自控镇痛 (PCIA)与连续硬脊膜外腔吗啡镇痛 (CEIA)对前列腺切除术后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6 0例前列腺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成 PCIA组、CEIA组及对照组各 2 0例。CEIA组持续性经硬脊膜外腔导管注入吗啡 0 .0 8mg/h;PCIA组在术后经静脉持续给吗啡 2 .0 mg/h,患者疼痛时自行追加吗啡 1.0m g/次 ,锁定时间 2 0 min;对照组出现时疼痛时肌肉注射度冷丁 5 0 mg或其他解痉镇痛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观察各组测痛评分 ,记录各组患者膀胱痉挛次数及持续时间、停止冲洗时间等。结果 :PCIA与 CEIA两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镇痛效果显著、膀胱痉挛次数少、疼痛持续时间短的优点 (P<0 .0 0 1) ;PCIA与 CEIA两组相比上述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但剂量及不良反应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术后康复指标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吗啡 PCIA及 CEIA给药对前列腺切除术后患者镇痛效果良好 ,但对因血凝块引起的膀胱痉挛性疼痛均无效。从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等综合因素评估以 CEIA为优。
王名伟刘定益傅维安
关键词:前列腺切除术病人自控镇痛硬膜外镇痛吗啡
新斯的明拮抗阿曲库铵的效果及其对Q-T离散度的影响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研究老年人使用不同剂量新斯的明拮抗国产阿曲库铵肌松恢复作用的效果及对Q 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 80例ASAI~II级老年患者 ,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2 0例 ,一组为对照组 ,其它三组分别给予新斯的明 2 0、4 0、6 0 μg/kg,观察其拮抗阿曲库铵肌松作用的恢复时间及对Q T离散度的影响。结果对照组和新斯的明 2 0 μg/kg组产生的肌松恢复时间明显长于 4 0、6 0 μg/kg组 ;而 4 0、6 0 μg/kg组产生的效果相似。新斯的明 2 0 μg/kg对Q T离散度影响不明显 ,而 4 0、6 0 μg/kg组Q T离散度明显增大。结论老年人在使用新斯的明拮抗肌松作用时 ,剂量由 2 0 μg/kg增加到 4 0 μg/kg ,可使肌松恢复加快 ,但增大Q
沈亮严瑾陆志俊傅维安于布为
关键词:阿曲库铵Q-T离散度老年人
CT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肾上腺转移性肿瘤的初步疗效被引量:14
2009年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RFA)治疗肾上腺转移癌的近期疗效、安全性和不良反应。方法肾上腺转移癌患者共19例,病灶总数24个,肿瘤直径为1.5~7.8 cm,平均直径3.5 cm。19例患者原发灶来源于肺癌6例,肝癌5例,肾癌5例,结肠癌3例。经RFA治疗3个月后行CT增强扫描评价肿瘤治疗效果。结果上述24个病灶经消融治疗后,CT增强扫描显示20个肿瘤完全消融;其余4个病灶在治疗后仍有部分残留组织强化区,提示有残留肿瘤,未完全消融。5例患者出现血压波动,6例患者术后出现轻微疼痛,2例患者在术后出现一过性血尿,其余患者无严重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RFA治疗肾上腺转移癌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微创治疗方法。
王忠敏傅维安陆志俊陈克敏贡桔张丽云
关键词:射频消融CT引导介入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