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小艳

作品数:3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细菌
  • 1篇血浆
  • 1篇阳性菌
  • 1篇药敏
  • 1篇药敏试验
  • 1篇阴性菌
  • 1篇增菌
  • 1篇增菌液
  • 1篇真菌感染
  • 1篇真菌培养
  • 1篇筛查结果
  • 1篇深部真菌
  • 1篇深部真菌感染
  • 1篇术前
  • 1篇内障
  • 1篇培养基
  • 1篇葡聚糖
  • 1篇侵袭性
  • 1篇侵袭性真菌
  • 1篇细菌耐药

机构

  • 3篇成都市第三人...

作者

  • 3篇刘敏
  • 3篇冯小艳
  • 3篇邓瑛
  • 3篇杨莉莉
  • 2篇张峻梅
  • 1篇张俊梅
  • 1篇刘华伟
  • 1篇段婉芸
  • 1篇彭溪

传媒

  • 1篇实用医院临床...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成都医学院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四川省细菌耐药监测网2011年川西地区细菌耐药性监测数据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总结分析川西地区6个市(州)17家医院2011年度临床分离病原菌的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采用K-B法或自动化仪器分析法对临床分离细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依据CLSI 2010年标准,采用WHO-NET5.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株2007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4454株,占分离菌的71.99%;革兰阳性菌5625株,占分离菌的28.01%。前10位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表皮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肺炎链球菌、屎肠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仍保持较高的敏感率(>93.0%)。未检测到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耐药的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对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耐药率分别为1.30%和0.70%,屎肠球菌为5.40%和4.00%。结论产超光谱β内酰胺酶的发酵菌及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呈逐年上升趋势。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和耐糖肽类的肠球菌是抗菌药物治疗中的难点。临床应根据细菌的耐药表型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杨莉莉刘华伟刘敏邓瑛张俊梅段婉芸冯小艳
关键词:细菌耐药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药敏试验
血浆(1-3)-β-D葡聚糖对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对侵袭性真菌感染(IFI)诊断的临床价值,为临床深部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2011年9月至2014年12月四川省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2 133例疑似IFI住院患者使用MB-80微生物快速动态检测系统进行G试验检测;同时留取下呼吸道分泌物及各种体液标本进行真菌培养,以患者临床诊断、影像学表现、使用抗真菌药物及相应临床症状转归情况作为IFI诊断标准,比较两种方法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 2 133例患者中经临床诊断为IFI 745例,非感染1 388例;G试验诊断IFI468例,非感染1 665例,该方法的敏感度为59.3%,特异度为98.1%,阳性预测值(PPV)为94.4%和阴性预测值(NPV)为81.8%;真菌培养诊断IFI 440例,非感染1 693例,该方法的敏感度为45.9%,特异度为92.9%,PPV和NPV分别为77.3%和76.2%;G试验与真菌培养联合检测后敏感度提高为64.0%,特异度提高为99.2%,PPV和NPV分别为90.3%和83.3%。结论 G试验检测较传统的真菌分离培养与鉴定方法简便、快速、阳性率高,可在拟诊断早期为临床提供机体是否感染真菌的较可靠信息,是一种快速、实用的真菌感染早期诊断方法;传统的真菌培养方法虽敏感度低,但特异度高,并可确定感染菌种类,提供用药指导,建议临床在诊断深部真菌感染时,同时进行G试验及真菌镜检和培养等检查以提高IFI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杨莉莉邓瑛刘敏杨菊艳张峻梅冯小艳
关键词:深部真菌感染真菌培养
巯基乙酸酯培养基在白内障术前结膜囊感染细菌筛查结果中的评价
2014年
目的通过对比使用巯基乙酸酯(Th)培养基及增菌液对白内障患者术前球结膜囊标本进行细菌培养,探索应用Th培养基对培养结果的影响及其临床应用可行性,并评价临床所用消毒剂对眼部细菌的杀灭效果。方法将白内障患者术前3个时期的球结膜囊分泌物分别同时接种于临床常规应用培养基及Th培养基中,在同等细菌培养条件下,对培养结果进行观察及细菌鉴定。结果入院时、消毒前(滴加替沙星滴眼液)及消毒后(5%聚维酮碘消毒)细菌培养的阳性率分别为:79.4%、41.6%和3.3%,培养阳性率明显逐渐降低。增菌液培养出的细菌种类为9种,检出菌株的阳性率为56.3%,而Th培养基培养出细菌16种,阳性率为100%。结论临床应用Th培养基代替常规的增菌液,可增强细菌尤其是厌氧菌检出的阳性率。临床眼科所用的消毒剂5%聚维酮碘,对眼部细菌的杀灭效果显著,符合手术要求。
杨莉莉彭溪邓瑛刘敏杨菊艳张峻梅冯小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