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美杰

作品数:3 被引量:27H指数:1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无公害农药研究服务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化学工程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霉病
  • 3篇灰霉病
  • 3篇灰霉病菌
  • 3篇丙烷脒
  • 3篇病菌
  • 2篇活性
  • 2篇番茄
  • 2篇番茄灰霉病
  • 2篇番茄灰霉病菌
  • 1篇形态和超微结...
  • 1篇衍生物
  • 1篇衍生物合成
  • 1篇药效
  • 1篇药效实验
  • 1篇抑菌
  • 1篇抑菌活性
  • 1篇肿瘤
  • 1篇肿瘤活性
  • 1篇先导化合物
  • 1篇瘤活性

机构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作者

  • 3篇冯美杰
  • 2篇陈安良
  • 2篇张兴
  • 2篇冯俊涛
  • 1篇何军
  • 1篇宋卫

传媒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丙烷脒衍生物合成及对番茄灰霉病菌抑菌活性研究
丙烷脒属于芳香二脒类化合物。医药上烷基二脒类化合物被应用于治疗原虫疾病,锥形虫症,黑热病,角膜疾病感染,间质性浆细胞肺炎等疾病的治疗:该类化合物还表现出明显的抗病毒和肿瘤活性。 对该类化合物的农用活性研究,筛选...
冯美杰
关键词:丙烷脒衍生物合成番茄灰霉病菌药效实验先导化合物肿瘤活性
文献传递
丙烷脒对灰霉病菌菌丝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影响被引量:26
2007年
目的杀菌剂对病菌菌丝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影响,是进行杀菌剂作用机理研究的基础。方法采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研究了丙烷脒对灰霉病菌菌丝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药剂处理1 d后,菌丝局部不规则膨胀,菌丝隔膜间距变短;药剂处理3 d,菌丝局部严重膨大,且膨胀部位失水畸形。透射电镜观察表明,药剂处理1 d后,菌丝细胞线粒体体积增大、数目增多,细胞核的结构已不明显,细胞内出现囊泡;3 d后,各细胞器结构紊乱,并含有大量的无膜透明内含物,有较大的空腔形成,细胞壁外围沉积大量的外渗物,菌丝组织坏死。结论丙烷脒对灰霉病菌菌丝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影响不同于常用杀菌剂品种,预示丙烷脒的作用机理独特。对丙烷脒作用机理进行深入研究,有望发现杀菌剂新的作用靶标,为杀菌剂新品种的开发提供依据。
陈安良冯美杰冯俊涛何军张兴
关键词:丙烷脒灰霉病菌超微结构
丙烷脒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抑菌活性测定
2008年
【目的】寻找更高活性的芳香二脒类抑菌化合物。【方法】以对氰基苯酚、1,3-二溴丙烷和1,4-二溴丁烷为原料,合成了A3、B3、B4、C3、C4、D3、D4和E38个丙烷脒衍生物,用1H—NMR和MS鉴定了其结构,用生长速率法和黄瓜真叶法测定了其活性,并与丙烷脒进行了比较。【结果】生长速率法测试表明,8种丙烷脒衍生物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cinerea)菌丝生长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N,N-二正丙基丙烷脒(B3)、N,N-二正丙基丁烷脒(B4)、N,N-二异丙基丙烷脒(C3)、N,N-二异丁基丁烷脒(D3)对番茄灰霉病菌生长抑制的毒力均高于丙烷脒,其EC50为0.3043~3.4730mg/L;黄瓜真叶法测定表明,50mg/L剂量下B3、B4、C3的3d保护效果均在60%以上,优于丙烷脒处理的57.55%;B3、B4的3d治疗效果分别为71.70%和68.87%,与丙烷脒防效(64.15%)相当。【结论】B3、134较丙烷脒抑菌活性有较大提高,有望成为丙烷脒产品的更新品种。
冯美杰陈安良宋卫冯俊涛张兴
关键词:丙烷脒番茄灰霉病菌抑菌活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