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子凌
- 作品数:31 被引量:27H指数:3
- 供职机构: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表演”的生机与危机——以袁牧之的演出和剧作为中心
- 2015年
- 本文以袁牧之独特的演出理想为问题的起点,结合其戏剧创作与演出实践,讨论这一理想之于演员本人主体性的意义,然后在历史语境中,对其演出实践的文化政治含义提出思考。本文认为,袁牧之的剧作,在文本肌理层面投射了其戏剧实践与生活状态的征候,透露了后二者间的互文性。而艺术与现实互文关系过于紧密,却又造成了"表演"的危机。对于二三十年代的小资产阶级青年而言,这种危机,意味着新的历史可能性的酝酿。
- 刘子凌
- 关键词:现代话剧左翼戏剧
- 20世纪20年代北京人艺戏剧专门学校成立过程的再考察被引量:3
- 2011年
- 北京人艺戏剧专门学校是一所话剧专门人材的培养机构。本文对其成立的考察包括三个方面:爱美剧运动的背景、戏剧职业化问题的讨论、民国初期的学制改革。通过发动"横的运动",学校的主事者力图在训练专门人才的教育体制里蕴涵制造更多戏剧主体的内容。结果,办学伊始,戏剧职业化的重心偏移到了对戏剧教育家的培养上。
- 刘子凌
- 作为“专任讲师”的新文学作家——台静农生命史中的山东大学一年
- 2024年
- 1936—1937年间,台静农曾在青岛的国立山东大学教书一年。在此期间,他开设“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选修课,丰富了山大的课程体系;同时积极参与学生社团组织的新文学活动,以其言传身教影响了学生的思想与艺术取向。台静农以新文学作家的身份在这所大学留下了坚实的足迹。而山大一年的教书经历,也对他后来的人事际遇、教育理念产生了清晰的影响。
- 刘子凌
- “现代化”与“民族化”的相嵌——王瑶与清华大学课堂内外的学术关怀
- 2022年
- 王瑶在清华大学求学期间,受到朱自清、闻一多等老师所代表的“清华学风”的熏陶。清华大学国文系接纳现代文学和外国文学资源的课程设置,老师们出入古今中西的研究思路,在王瑶的研究工作中留下了清晰的印记。其同时立足“现代”与“民族”的主体性学术姿态,值得后来的研究者深思。
- 刘子凌
- 关键词:现代文学研究
- 一个人的话剧史——马彦祥在1930年代
- 2016年
- 在学界对1930年代中国话剧史的描述中,马彦祥只占据了一个边缘的位置。但是,通过对马彦祥1930年代话剧活动的追踪可知,通行的这幅由几位话剧大家和一些影响较大的话剧活动所展现的话剧史图像,其实远未穷尽历史的丰富性。在这一意义上,马彦祥堪称一个有意味的"刺点",构成了重识1930年代中国话剧场域之复杂性的一个有效的角度。
- 刘子凌
- 关键词:中国话剧史
- 学问与人生不是两张皮——温儒敏先生访谈录
- 2012年
- 问:温老师您好,能有机会跟您做一次访谈,非常荣幸.能否先谈谈你年轻时的经历和读书生活,对你后来治学有什么影响?答:在同代人中,我的经历没有什么特别的,但回想一下,有两点对我后来是有些影响。一是读书比较杂。我1964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语文系,二年级就碰上'文革',停课闹革命。
- 温儒敏刘子凌
- 关键词:逍遥派两张皮读书学问
- 上海艺术剧社“普罗列塔利亚戏剧”口号再思考被引量:1
- 2013年
- 1929年成立的上海艺术剧社(亦简称“艺术剧社”),是第一个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组织起来的戏剧团体。按照当事人之一夏衍的看法,“假如艺术剧社在中国话剧运动史上还值得一提的话,那么它的意义只在于这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并且首先提出了‘普罗列塔利亚戏剧’这一个口号”。④戏剧史作者往往引述相关原文来证明夏衍此言不虚,或者以此作为判断艺术剧社历史地位的依据。但进一步的勘察还比较少见。
- 刘子凌
- 关键词:戏剧团体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话剧运动史
- “革命+恋爱”小说及其文学空间的开合
- 本文有限度地借用文学社会学,特别是布迪厄的“文学场“理论,考察“革命+恋爱”小说这一文学现象的发生、发展和消失的过程。 本文分为三节。第一节首先考察了“革命+恋爱”小说登上文坛的时代语境。这种时代语境构成了新进的革命作...
- 刘子凌
- 关键词:新体小说文学空间艺术风格文化价值
- 爱美剧运动的理论与实践
-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上个世纪早期发生的爱美剧运动。这是现代戏剧史的重要课题。以往这方面的专门研究较少,而且大都从艺术角度出发,把它视为一场否弃“文明戏”商业化演出方式,转而致力于在业余演出中锤炼艺术的戏剧运动。本文通过收集和...
- 刘子凌
- 关键词:现代戏剧史历史文化
- 民国大学里的新文学教育实践及其限度——以杨振声为中心被引量:9
- 2019年
- 作为民国大学里新文学教育的积极推动者,杨振声对"文学"持有一种独特的理解,其内在理路非常接近阿尔都塞意义上的"意识形态"。这构成了他从事新文学教育的理论基础,也使其新文学教育的体制化实践遭遇到激烈的对抗。通过杨振声的个案,可以察知民国大学里新文学受众的某种激进面向。
- 刘子凌
- 关键词:新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