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东
- 作品数:12 被引量:39H指数:4
- 供职机构: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性病艾滋病预防的不同健康教育模式比较被引量:8
- 2006年
- 张少华刘建东曹月霞李和张明苏丽环许榕
- 关键词:艾滋病预防健康教育教育效果预防艾滋病宣教方法
- 高职高专培养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人才的实践与反思被引量:1
- 2014年
- 我校是广东省内开展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唯一高职类院校.5年多来,改革创新,积极开展新专业的建设工作,教学质量有明显提升,摸索出一条适合我省高职高专培养卫生检验与检疫人才的道路.通过构建适宜专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和校园实训仿真基地等措施,培养高素质、高技能,适应社会需要的实用型卫生检验与检疫人才.
- 谢慧妍张少华潘瑞华刘燕刘建东
- 某医学院校大学生性心理认知现况调查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了解大学生性心理认知情况。[方法]随机抽取大学生473名,对两性交往中5个方面的态度实施现况调查。[结果]男女大学生在性心理认知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年级男生明显高于低年级男生(P﹤0.01或﹤0.05)。在生殖器认知方面,男女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普遍是同性生殖器认知高于异性生殖器认知;高年级男生在异性生殖器认知方面高于低年级男生(P﹤0.01),高年级女生在同、异性生殖器认知方面均高于低年级女生(P﹤0.05)。[结论]男大学生性心理变化比较大,高年级男生性心理比较活跃;而女大学生性心理变化不明显,在性知识认知方面有较大提高。
- 刘建东
- 关键词:性心理生殖器大学生
- 预防性病和艾滋病健康教育教学模式的研究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研究不同教学模式在开展预防性病和艾滋病健康教育中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大中专学生共计1046人,并分配到专家讲座、同伴教育和自我教育3组,分别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开展教育前后分别用同一份试卷测试学生掌握预防性病和艾滋病知识的情况。结果三种教育方法均取得明显成效(P<0.01)。总体上,同伴教育效果最优,专家讲座次之,自我教育位居第三;同伴教育与自我教育的效果有明显差异(P<0.001)。三种教育方法的教育效果在男女生中的排序一致,依次为同伴教育、专家讲座、自我教育。在女生中,同伴教育效果明显优于专家讲座和自我教育(P<0.001);但在男生中,三种教育方法效果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种教育方法的教育效果在一年级学生中的排序一致,均是同伴教育、专家讲座、自我教育,同伴教育效果明显优于其余两种教育方法(P<0.001);在二年级学生中的排序不一致,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三种教育方法均有教育效果,但同伴教育最优,专家讲座次之,第三是自我教育。
- 张少华刘建东曹月霞李和张明苏丽环许榕
- 关键词:性病艾滋病同伴教育自我教育
- 大学生行为方式与性格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研究大学生日常行为方式与性格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在校大学生203名,调查其体育活动、业余爱好、学习兴趣、提任职务和交友情况,同时用艾森克(EPQ)人格问卷测试其性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体育活动多者E分明显较高(P<0.05)、N分明显较低(P<0.01);经常从事业余爱好者P分和N分明显较低(P<0.01)、E分明显较高(P<0.01);对学习感兴趣者P分和N分明显较低(P<0.01)、L分明显较高(P<0.01);担任职务多者和交友多者E分明较高(P<0.05或0.01)。结论大学生行为方式与性格有关,性格较外向、情绪较稳定、为人随和、易与人相处者从事上述活动较多。
- 刘建东
- 关键词:人格学生保健服务
- 影响获取性病艾滋病知识因素的研究
- 2006年
- 目的调查影响大中专学生获取性病艾滋病知识的因素。方法以性病艾滋病知识为因变量,以性别、年级、父母学历、性道德和两性交往欲望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性别、年级、性道德和两性交往欲望的偏回归系数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父母学历偏回归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大中专学生获取性病艾滋病知识的因素可能有性别、年级、性道德和两性交往欲望。
- 刘建东
- 关键词:大中专学生性病艾滋病知识
- 医学生性格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研究医学大学生性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某医学院在校大学生203名,分别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其性格和心理健康状况。以SCL-90各项为因变量、以EPQ各维度为自变量建立多元回归方程,筛选出对心理健康最具影响的性格因素。结果对心理健康最具影响的因素是N(情绪稳定度)和L(成熟度)。结论性格对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
- 刘建东
- 关键词:人格心理状态学生保健服务
- 大学生烦恼与性格关系研究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研究大学生烦恼与性格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在校大学生203名,调查其烦恼的原因、宣泄烦恼的方法,同时用艾森克(EPQ)人格问卷测试其性格。结果大学生烦恼的原因有学习压力、前途渺茫、和同学有矛盾等,宣泄烦恼的方法有向同性朋友诉说、睡觉、听音乐或跳舞、看课外书、让时间淡忘、吃零食、上街购物等;性格中N分值较高、L分值较低者烦恼较多(P<0.001或0.01),性格中N分值较低、L分值较高者宣泄效果较好(P<0.01或0.05)。结论烦恼、宣泄烦恼能力与性格有关。
- 刘建东
- 关键词:大学生烦恼宣泄性格
- 某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了解当代大学生烦恼产生原因、宣泄烦恼方法及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203名在校大学生调查烦恼产生原因和宣泄烦恼方法,并使用SCL-90测试其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大学生烦恼产生的原因有学习压力、前途渺茫、和同学有矛盾等等。自述烦恼多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比自述烦恼少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烦恼和宣泄呈正相关(r=0.45,P<0.01);宣泄烦恼方法有睡觉、听音乐或跳舞、让时间淡忘、向同性朋友诉说、看课外书等等;自述宣泄方法有效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于自述宣泄方法效果不明显者(P<0.01)。结论当代大学生有较多的烦恼,烦恼多者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当代大学生也有较多的宣泄方法,这些方法对缓解其烦恼有一定的帮助。
- 刘建东
- 关键词:心理状态学生保健服务
- 大学生行为方式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研究大学生日常行为方式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3名在校大学生,采用自评量表(SCL-90)测试其心理健康状况,同时调查其体育活动、业余爱好、担任班或学校组织职务、对学习兴趣、有无知心朋友等情况。结果从事体育活动多者、对学习有兴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比体育活动少或无者、对学习无兴趣者好(P<0.01)。结论体育活动和对学习有兴趣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 刘建东
- 关键词:心理状态学生保健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