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艳霞

作品数:3 被引量:41H指数:2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宝坻临床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天津市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阻塞性
  • 2篇阻塞性肺疾病
  • 2篇慢性
  • 2篇慢性阻塞性
  • 2篇慢性阻塞性肺...
  • 2篇疾病
  • 2篇肺疾病
  • 1篇血浆
  • 1篇炎症
  • 1篇炎症细胞
  • 1篇炎症因子
  • 1篇正压通气
  • 1篇正压通气治疗
  • 1篇沙美特罗
  • 1篇沙美特罗氟替...
  • 1篇衰竭
  • 1篇髓过氧化物酶
  • 1篇替卡松
  • 1篇通气
  • 1篇通气治疗

机构

  • 3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市海河医...

作者

  • 3篇刘艳霞
  • 2篇单淑香
  • 1篇徐向英
  • 1篇吴琦
  • 1篇唐淑金
  • 1篇张颖超
  • 1篇冯丽君
  • 1篇崔学荣

传媒

  • 1篇河北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广东医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噻托溴铵吸入治疗COPD患者痰液炎症细胞计数及相关炎症因子表达变化被引量:33
2016年
目的观察噻托溴铵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痰液炎症细胞计数及相关炎症因子表达变化。方法 60例中度及以上COPD患者分为A、B组各30例,A组患者吸入噻托溴铵,B组患者口服茶碱缓释片,另选10例年龄相当的健康吸烟者或曾经吸烟者作为对照(C组),比较各组诱导痰沉渣炎症细胞及诱导痰上清液炎症因子[白三烯B4(LTB4)、IL-8、髓过氧化物酶(MPO)]。结果与C组比较,A、B组治疗前诱导痰沉渣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加,淋巴细胞、巨噬细胞计数减少;与C组比较,诱导痰上清液IL-8、LTB4、MPO水平升高;P均<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组其他细胞计数增加,IL-8、LTB4水平降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B组嗜酸细胞、其他细胞计数增加,IL-8、LTB4水平降低;P均<0.05。结论噻托溴铵可降低COPD患者诱导痰中炎症细胞计数及相关炎症因子表达,在COPD治疗中发挥抗炎作用。
单淑香徐向英刘艳霞冯丽君唐淑金崔学荣
关键词:噻托溴铵炎症细胞白三烯B4白细胞介素8髓过氧化物酶
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血浆内皮素-1水平的影响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吸入长效β2受体激动剂联合糖皮质激素制剂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募集呼吸内科诊治的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规律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联合制剂,对照组仅按需吸入短效支气管舒张剂。所有受试者常规行血液分析、C反应蛋白(CRP)、肺功能、心脏彩超等检查,收集两组患者外周血上清液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内皮素-1(ET-1)水平,12周后复查上述指标。结果观察组22例患者治疗12周后,血浆ET-1含量为(60.47±12)ng/m L,较基线水平(56.23±10)ng/m L无明显上升(P=0.13),17例对照组在基线访视12周后复查血清ET-1含量增加[治疗前后分别为(55.5.±19)ng/m L、(72±18)ng/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复查肺功能FEV1由(1.71±0.22)L上升至(2.04±0.07)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呼气峰值流速治疗前(4.29±1.7)L/s,12周后上升至(5.13±0.6)L/s(P<0.001),但FEV1/FVC比值无明显变化(治疗前后分别为59±5、60±3,P=0.29),对照组肺功能则无明显改善,部分患者甚至有下降,两组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EV1变化与血浆ET-1水平呈负相关(r=-0.1572)。两组肺动脉平均收缩压、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CRP水平在试验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重度COPD患者规律使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吸入剂后血浆ET-1水平不再进行性升高,肺功能改善,内皮素水平与肺功能两者之间存在负相关。但肺动脉平均压力与CRP无明显变化。COPD稳定期规律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吸入剂可能有助于延缓内皮功能损伤进程。
张颖超单淑香刘艳霞吴琦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内皮素-1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AE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78例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分析无创正压通气(NIPPV)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NIPPV治疗A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78例,与80例常规治疗疗效比对,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动脉血气变化、有效率及住院天数。结果:NIPPV组较CT(常规)组动脉血气改善更显著,且有效率高、住院天数少。结论:A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NIPPV治疗有肯定疗效,避免了有创通气的气管插管和可能引起的人机对抗、大量镇静剂的应用、感染等并发症,操作相对简单,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刘艳霞
关键词:无创正压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