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雨

作品数:15 被引量:131H指数:6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5篇学位论文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8篇土壤
  • 6篇植被
  • 5篇植被恢复
  • 4篇黄土丘陵
  • 3篇燕沟流域
  • 3篇植被恢复过程
  • 3篇丘陵区
  • 3篇微生物
  • 3篇物量
  • 3篇酶活性
  • 3篇黄土丘陵区
  • 2篇养分
  • 2篇有机碳
  • 2篇植物
  • 2篇生物量碳
  • 2篇土壤酶
  • 2篇土壤酶活
  • 2篇土壤酶活性
  • 2篇土壤微生物
  • 2篇土壤有机

机构

  • 12篇西北农林科技...
  • 10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5篇刘雨
  • 7篇郑粉莉
  • 6篇郭曼
  • 6篇安韶山
  • 3篇张淑贞
  • 3篇李龙飞
  • 2篇安娟
  • 2篇和文祥
  • 1篇崔艳平
  • 1篇王彬
  • 1篇白文娟
  • 1篇吕春华

传媒

  • 2篇干旱地区农业...
  • 2篇中国水土保持...
  • 2篇中国化学会第...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土壤学报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番茄中应答灰霉病菌的miRNA的抗病性及抗病机制研究
番茄灰霉病由于空气传播且宿主范围大等原因,已成为蔬果的主要病害,番茄作为世界第二大种植面积的果蔬深受其害。目前,番茄灰霉病的防治研究还不系统,其防治方法还很不完善。miRNA作为一种22nt大小的单链RNA,是真核生物重...
刘雨
关键词:番茄灰霉病MIRNA靶基因生物胁迫
文献传递
宁夏贺兰山杜松(Juniperus rigida)表型多样性与化感作用研究
杜松(Juniperus rigida)属柏科(Cupressaceae)刺柏属(Juniperus),由于人为干扰破坏、生境片断化的影响,在我国大多数地区已处在濒临灭绝的境地,是陕西省重点保护植物,具有耐寒、耐旱、耐贫...
刘雨
关键词:物种多样性表型多样性化感作用
文献传递
植物对土壤中N-乙基全氟辛基磺酰胺乙酸的吸收降解行为研究
<正>全氟化合物(Perfluorinated Compounds,PFCs)是一类新型有机污染物[1],其前体物质(precursors)的降解被认为是环境中PFCs的重要来源[2]。植物可以参与多种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
刘雨李龙飞温蓓张淑贞
关键词:植物降解
文献传递
X县契税征管问题及对策研究
随着房产行业的不断发展,契税在筹集地方收入、调节房产土地市场的作用也逐步提高,借着“营改增”税制改革以及国地税合并的机构改革东风,契税已经逐渐在地方税中显露头角。2020年8月11日《契税法》通过并宣布自2021年9月1...
刘雨
关键词:契税征收管理
榆林市财政收入与GDP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的最北部,与甘肃、宁夏、内蒙、山西四个省(区)接壤。榆林市的各类能源资源非常丰富,是国家级的能源化工基地。榆林北部的资源主要是煤炭,预测的煤炭储备量近三千亿吨;榆林西部的资源是石油和天然气,目前预测天然气...
刘雨
关键词:财政收入经济增长
文献传递
黄土丘陵区不同退耕年限植被多样性变化及其与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关系被引量:52
2010年
通过野外植被调查研究黄土丘陵区草原带退耕地植被在自然恢复过程中的演替规律及物种多样性特征,通过室内土壤样品分析土壤有机碳、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含量及土壤脲酶、转化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动态变化过程,并对植物多样性指数和土壤养分及酶活性进行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黄土丘陵区草原带退耕地在长达75a的自然恢复过程中,植物群落演替以菊科(猪毛蒿)与黎科(虫实)等为主的一年生草本开始,逐步演替为多年生草本群落,最后形成以大针茅+长芒草为优势种的顶级草原群落,植物物种数总体上呈现增加趋势;物种多样性指数随退耕年限延长均呈波动性上升趋势;土壤养分及酶活性均随退耕年限的增长亦呈波动性上升趋势。自然恢复75a,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ner指数及Pielous指数分别增加83.3%、31.8%、21.4%;土壤有机碳、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含量分别增加了185.0%、164.8%、152.9%、109.8%;土壤脲酶、转化酶、碱性磷酸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增加了64.0%、7.8%、51.1%、11.8%。土壤养分及酶活性与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ner指数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与Pielous指数相关性不显著。
郭曼郑粉莉和文祥安韶山刘雨安娟
关键词:植被恢复植物多样性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
黄土丘陵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种子库萌发数量特征及动态变化被引量:14
2009年
采用野外定点采样与室内土壤种子萌发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选取黄土丘陵区典型草原带宁夏固原地区不同植被恢复年限(2,5,12,24,35,55,75 a)及当年农地(对照)的8个样地,研究该区土壤种子库萌发数量特征及动态变化。结果表明,8个不同植被恢复年限样地土壤中可萌发的种子的平均数量为3542.5粒/m2,可萌发种子以双子叶植物为主,约占萌发总数的90%。0-5 cm土层可萌发种子数量变化于166.7-9100.0粒/m2;5-10 cm土层变化于133.38-2120.02粒/m2。土壤中可萌发种子数量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表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土壤中可萌发的种子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近似单峰型,双子叶植物峰值主要出现在第4-6周,而单子叶植物萌发高峰在5-6周。表明在环境,气候等条件适宜时,黄土丘陵区典型草原带可萌发的土壤中的种子可形成萌发高峰。
郭曼郑粉莉安韶山刘雨白文娟
关键词:土壤种子库种子萌发
水文条件对紫色土坡面土壤侵蚀及养分流失的影响被引量:4
2009年
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水文条件对紫色土坡面土壤侵蚀及氮和磷养分流失的影响。试验处理包括2个施肥水平(低肥和高肥水平),4个水文条件(自由下渗、土壤水分饱和、壤中流、壤中流+降雨)和一个降雨强度(60 mm/h,历时60 min)。结果表明:壤中流+降雨和土壤水分饱和条件下的土壤侵蚀量分别是自由下渗条件下的3.1和1.7倍,同自由下渗相比,壤中流、壤中流+降雨和土壤水分饱和条件下,地表径流中NO3-N、HPO4-P的浓度和流失量有显著增加;低肥水平条件下,自由下渗、土壤水分饱和、壤中流和壤中流+降雨地表径流中,NO3-N的浓度分别是0.88、58.90、698.41和87.80 mg/L,对应水文条件下地表径流中,HPO4-P的浓度分别是0.252、0.322、0.811和0.383 mg/L,高肥水平条件下,径流中的NO3-N和HPO4-P的浓度也有相同的趋势;土壤水分饱和条件下,地表径流中NO3-N和HPO4-P的流失量分别是自由下渗条件下的27~39和1.3倍,壤中流+降雨条件下,地表径流中NO3-N和HPO4-P的流失量分别是自由下渗条件下的100~114和1.5~1.7倍,同时,壤中流+降雨和土壤水分饱和条件下,泥沙中NO3-N和HPO4-P的流失量也比自由下渗条件下显著增加。
崔艳平郑粉莉刘雨
关键词:水文条件紫色土壤中流土壤侵蚀养分流失
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密度与微生物量碳动态变化被引量:19
2010年
以黄土丘陵区典型草原带宁夏固原地区为例,研究了退耕地在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微生物量碳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中,土壤有机碳(SOC)和微生物量碳(SMBC)表现为0-5cm土层>5-10cm土层>10-20cm土层,且在不同土层之间的差异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SOC和SMBC在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中亦表现出一定的表聚性。土壤剖面各土层SOC和SMBC皆随植被恢复年限的增加总呈上升趋势,且与恢复年限之间呈极显著的对数函数关系。植被恢复0~23a期间,表层土壤(0-5cm)SOC和SMBC年增长率分别为4.81%和6.96%,增加幅度较大;植被恢复23~75a期间,表层土壤SOC和SMBC的年增长率均为0.25%,增加趋势减缓。土壤剖面各土层微生物熵(SMQ)变化于2.113~4.375。土壤有机碳周转速率在恢复前期(0~12a)较快,恢复后期(12~75a)趋于稳定,土壤有机碳积累与转化主要发生在土壤表层。SOC和SMBC之间有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植被恢复0~23a期间,与对照农地相比,0-2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增加了85.23%,增加速率较快;而在植被恢复23~75a期间,有机碳密度仅增加了6.60%,增幅减缓。表明植被自然恢复有助于黄土丘陵区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增加,促进土壤碳固定。
郭曼郑粉莉安韶山刘雨安娟
关键词:植被自然恢复土壤有机碳密度土壤微生物量碳黄土丘陵区
燕沟流域退耕地土壤有机碳、全氮和酶活性对植被恢复过程的响应被引量:10
2007年
本文以黄土高原丘陵区陕北延安燕沟流域为例,研究了退耕地土壤有机碳、全氮和酶活性对植被恢复过程的响应。结果表明,随植被恢复年限的增加,植被盖度、多度和物种数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然后又增加的趋势。同当年对照农地相比,随着植被恢复年限的增加,表层(0~20cm)土壤有机碳、全氮、蔗糖酶、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明显增加,过氧化氢酶活性随植被恢复年限的增加变化不明显。同对照农地相比,表层土壤有机碳、全氮、蔗糖酶、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增加了35%~184.6%、5.7%~157.4%、89.6%~566%、32.9%~331.2%和0.18%~184.8%。表层土壤有机碳和脲酶活性对植被恢复的响应是在植被恢复初期(0~8年),随植被恢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植被恢复8~29年期间,随植被恢复年限的增加而减少,而植被恢复29a以后,又随植被恢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而表层土壤全氮、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对植被恢复的响应是在植被恢复初期(0~16年),随植被恢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植被恢复16~29年期间,随植被恢复年限的增加而减少,植被恢复29a以后,又随植被恢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表层土壤蔗糖酶、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与有机碳和全氮呈极显著的相关关系,而表层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与有机碳和全氮相关性不明显。
刘雨郑粉莉安韶山郭曼
关键词:植被恢复退耕地土壤酶活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