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雷

作品数:6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承德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承德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蛋白
  • 3篇蛋白聚糖
  • 3篇原发性
  • 3篇原发性肝癌
  • 3篇原发性肝癌诊...
  • 3篇磷脂酰肌醇
  • 3篇聚糖
  • 3篇肌醇
  • 3篇肝癌
  • 3篇肝癌诊断
  • 2篇盆腔
  • 2篇磷脂酰肌醇蛋...
  • 2篇淋巴
  • 2篇淋巴囊肿
  • 2篇囊肿
  • 2篇宫颈
  • 2篇宫颈癌
  • 2篇AFP
  • 2篇GPC3
  • 1篇蛋白类

机构

  • 6篇承德市中心医...
  • 2篇承德医学院
  • 1篇承德医学院附...
  • 1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刘雷
  • 3篇李建华
  • 3篇白吉明
  • 3篇代俊利
  • 3篇钱浩
  • 2篇杨松梅
  • 1篇张艳利
  • 1篇李金玲
  • 1篇王新杰
  • 1篇闫雷
  • 1篇杨宝英
  • 1篇李杰
  • 1篇段雪光
  • 1篇王翔
  • 1篇杨宝英
  • 1篇赵志国

传媒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河北医学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承德医学院学...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年份

  • 2篇2015
  • 3篇2012
  • 1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AFP、GGT、GPC3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谷氨酰转肽酶(GGT)、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价值。方法:承德市中心医院2009年8月-2011年7月收治的55例PHC患者,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AFP水平、速率法检测GGT水平、ELISA法检测GPC3水平。结果:PHC患者血清GPC3、GGT和AFP阳性率分别为81.8%、90.9%、74.5%,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独检测,GPC3检出率最高;两个指标联合检测,AFP+GPC3最优;三项指标联合检测敏感性及准确度虽有所升高,但特异度明显较低。结论:血清肿瘤标志物AFP、GGT、GPC3对PHC有一定的诊断价值;GPC3和AFP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PHC的诊断率,特别是AFP阴性或AFP低浓度的PHC患者。
白吉明李建华王新杰刘雷钱浩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谷氨酰转肽酶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
甲胎蛋白糖类抗原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单独或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CA199)、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三种血清肿瘤标志物单独和(或)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PHC)的互补诊断价值及对肝癌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对2009年8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55例PHC患者(PHC组)和30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进行单独和(或)联合检测AFP、GPC3和AFU,并同期选择3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AFP水平,速率法检测CA199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GPC3水平。结果 PHC组患者血清GPC3、CA199和AFP水平均明显高于肝硬化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C组患者血清GPC3、AFP和CA199阳性率分别为81.8%、74.5%和67.3%,AFP联合CA199和(或)GPC3可使检出率分别提高至78.2%和92.7%,三项指标联合检测PHC的阳性率可高达98.2%。AFP阴性的39例PHC患者中,血清GPC3、CA199阳性率分别为76.9%(30/39)、74.4%(29/39),表明二者对AFP阴性的PHC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互补作用。结论血清肿瘤标志物AFP、CA199和GPC3对PHC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血清GPC3和AFP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PHC的诊断率,优于单项检测,特别是对AFP阴性或AFP呈低浓度PHC更具有诊断价值。
白吉明李建华钱浩刘雷
关键词:甲胎蛋白类
宫颈癌术后盆腔囊肿及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后盆腔淋巴囊肿及术后辅助治疗期间囊肿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8年10月至2014年6月承德市中心医院宫颈癌术后辅助治疗期间盆腔淋巴囊肿的患者67例为病例组,应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同期宫颈癌术后无盆腔淋巴囊肿的患者67例为对照组。辅助治疗期间囊肿并发感染13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宫颈癌术后盆腔淋巴囊肿发生的危险因素、术后辅助治疗期间淋巴囊肿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并发盆腔淋巴囊肿组中>60岁、Ⅱ期、术中淋巴结清扫数>20个、术后24 h引流量>100 ml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未并发盆腔淋巴囊肿组(P<0.05),以上因素为并发盆腔淋巴囊肿的可能危险因素。囊肿并发感染组中有糖尿病及囊肿直径>5 cm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未并发感染的盆腔淋巴囊肿组(P<0.05),以上因素为囊肿并发感染的可能危险因素。对单因素分析中的危险因素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相对比值比(OR)=2.762,95%可信区间(CI)1.260~6.055〕、Ⅱ期(OR=2.238,95%CI 1.031~4.858)、术中淋巴结清扫数>20个(OR=2.651,95%CI 1.141~6.161)是宫颈癌术后并发盆腔淋巴囊肿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糖尿病(OR=5.518,95%CI 1.018~29.913)、囊肿直径>5 cm(OR=8.284,95%CI 1.842~37.247)是术后辅助治疗期间囊肿并发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60岁、Ⅱ期、术中淋巴结清扫数>20个是宫颈癌术后出现盆腔淋巴囊肿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囊肿直径>5 cm是术后辅助治疗期间囊肿并发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代俊利闫雷李金玲杨松梅杨宝英刘雷
关键词:宫颈癌淋巴囊肿
中药外敷加口服治疗宫颈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液渗出及预防淋巴囊肿形成的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研究中药外敷加口服治疗宫颈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液渗出及预防淋巴囊肿形成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宫颈癌行根治性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第三天引流液(24 h)超过100 ml的患者75例,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中药外敷结合中药口服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中药外敷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治疗3 d后腹腔引流量和盆腔淋巴囊肿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3 d后腹腔引流平均值(18.39±7.82 ml)较对照组(28.90±13.17 ml)明显减少;盆腔淋巴囊肿发生率低(5.56%)明显低于对照组(23.08%),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药外敷加口服治疗宫颈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液渗出效果优于单纯中药外敷,并且可有效预防盆腔淋巴囊肿的形成。
代俊利李杰杨松梅刘雷杨宝英赵泽金张艳利段雪光
关键词:宫颈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淋巴囊肿
乳腺原发性成骨肉瘤一例
2008年
患者 女,77岁。主因左乳肿物1个月于2008年6月17日入我院。患者于1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左乳肿物,直径约6.0em,无疼痛、发热,无乳头溢血及溢液。1个月来肿物逐渐增大。自发病以来无体重下降,无乏力。既往无肿瘤病史,一兄患“胃癌”已去世。查体:右乳外观及触诊未见异常。左乳内下象限局部隆起,皮肤无橘皮样改变,乳头无凹陷。于左乳内下可触及一约7cm×7cm×6cm大小肿物,形态不规则,表面欠光滑,质地坚硬,无压痛,活动度欠佳。双侧腋窝及锁骨上下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入院后于2008年6月19日在局部麻醉下行左乳肿物针吸活检术。病理回报:送检组织中可见恶性肿瘤细胞。
王翔代俊利刘雷
关键词:骨肉瘤
AFP AFU GPC3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三种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α-L岩藻糖苷酶(AFU)、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PHC)的互补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09年8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55例PHC,30例肝硬化患者进行单独及联合检测AFP、GPC3、AFU。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AFP水平,速率法检测AFU水平,ELISA法检测GPC3水平。结果:PHC组血清GPC3、AFU和AFP水平均明显高于肝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C患者血清GPC3、AFU和AFP阳性率分别为47.3%、23.6%、29.1%。血清指标AFP联合AFU或者AFP联合GPC3可使检出率分别提高至38.2%和63.6%。三项指标联合检测PHC的阳性率可高达78.1%。AFP阴性的39例PHC患者中,血清GPC3、AFU阳性率分别为60.0%(23/39)、30.8%(12/39),表明二者对AFP阴性的PHC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互补作用。结论:血清肿瘤标志物AFP、AFU、GPC3对PHC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血清GPC3和AFP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PHC的诊断率,优于单项检测,特别是AFP阴性或AFP呈低浓度对PHC更具有诊断价值。
白吉明李建华钱浩刘雷赵志国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Α-L岩藻糖苷酶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