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包佳玲

作品数:5 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重庆市肺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医学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结核
  • 5篇杆菌
  • 4篇分枝杆菌
  • 3篇蛋白
  • 3篇蛋白质
  • 3篇蛋白质组
  • 3篇树突
  • 3篇树突状
  • 3篇树突状细胞
  • 3篇细胞
  • 3篇结核分枝杆菌
  • 3篇分枝杆菌感染
  • 3篇杆菌感染
  • 3篇白质
  • 2篇人源
  • 2篇结核分枝杆菌...
  • 1篇蛋白质表达
  • 1篇蛋白质表达谱
  • 1篇电泳
  • 1篇药物

机构

  • 4篇复旦大学
  • 2篇上海市肺科医...
  • 2篇重庆市肺科医...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西南师范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包佳玲
  • 2篇胡频频
  • 2篇王易伟
  • 2篇钟静
  • 2篇王洪海
  • 2篇杨燕萍
  • 2篇钟敏
  • 1篇田野苹
  • 1篇张西雁
  • 1篇刘丽蓉
  • 1篇王宇
  • 1篇谢建平
  • 1篇乐军
  • 1篇罗永艾
  • 1篇胡忠义
  • 1篇闵彦

传媒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科技导报
  • 1篇重庆医学

年份

  • 1篇2009
  • 2篇2006
  • 2篇200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依赖利福平结核分枝杆菌相关蛋白的氨基酸及其编码基因序列研究被引量:11
2006年
目的研究临床依赖利福平结核分枝杆菌(依R菌)相关蛋白的氨基酸及其编码基因序列。方法以罗氏绝对浓度法药敏实验鉴定临床依R菌株(49株)、耐R菌株(54株)和R敏感菌株(30株),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电泳(SDSPAGE)法对不同临床菌株及H37Rv标准株共计134株菌株的菌体蛋白质图谱进行比较分析,通过QTOF2型毛细管液相色谱电喷雾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仪(LCESIMSMS)对其差异表达蛋白的氨基酸序列进行鉴定,并用对其蛋白的编码基因进行DNA序列分析。结果不同菌株的SDSPAGE菌体蛋白图谱基本相似。49株依R菌有41株(84%)在含R管中的菌体蛋白图谱有一条相同的高表达蛋白带(相对于标准物分子质量43000的下端),约占总菌体蛋白的30%~50%,H37Rv标准株、28株R敏感菌(28/30)及44株耐R菌(44/54)的含R管和对照管的蛋白图谱相似,且无相应的高表达现象;该高表达蛋白经氨基酸序列鉴定为结核分枝杆菌H37Rv假设蛋白Rv0341,相对分子质量为43894,等电点(PI)5.25,得分183。不同菌株的Rv0341编码基因1440bp扩增片段,经DNA测序分析均未发现突变。结论利福平对Rv0341在依R菌中的表达有上调作用,Rv0341与依R菌相关,可视为依R菌的相关蛋白或标志物;Rv0341与依R菌的毒力及细胞壁的合成是否相关有进一步的研究价值。
钟敏王易伟胡频频包佳玲钟静胡忠义罗永艾
关键词:分枝杆菌结核利福平蛋白质组
树突状细胞在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中的作用
2005年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是最有效的抗原呈递细胞。DCs能够摄取外来物质,包括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 teriumtu berculosis,MTB),并将其呈递给效应性淋巴细胞,激发宿主对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免疫反应。因此,树突状细胞与结核分枝杆菌的相互作用在感染初期机体发动免疫应答中十分重要。研究树突状细胞和结核分枝杆菌间的相互作用,有利于从根本上了解细菌-宿主作用机理,为阐明结核分枝杆菌逃避免疫的机制提供依据。
包佳玲杨燕萍谢建平王洪海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结核分枝杆菌免疫应答
一线抗痨药物均耐药结核菌体外组合药物作用效果研究
2009年
目的对临床主要一线抗痨药异烟肼(isoniazidum,H)、利福平(rifampin,R)、链霉素(streptomycin,S)和乙胺丁醇(ethambatal,E)均耐药结核菌株进行体外组合药物作用效果研究,拟探讨结核病主要一线药物均耐药再联合用药时,化疗是否有效的临床耐多药结核病治疗问题。方法采用BacT/ALERT 3D分支杆菌培养系统对10株常规L-J法药敏至少对H、R、S和E(或同时对R)依赖的结核菌株及H37Rv标准敏感菌株,以MIC和平均血药峰浓度分别进行H、R、S及E单一药物和H+E+S及H+S+E+R组合药物药敏平行实验;将3D培养42d结果为阴性的实验瓶混悬液再平行转种于L-J管继续培养,以确定药物作用的效果(观察细菌是否真正被药物杀死)。结果单一药物3D法与L-J法的药敏结果基本一致。3D法单一药物均耐药菌株组合药物MIC和平均血药峰浓度实验结果显示不同程度报告阳性时间延长趋势。3D法单一药物耐药,组合药物未报告阳性的实验瓶,转种于L-J管继续培养均报告阳性。病例追踪10株分离株均为一线正规化疗失败的复治肺结核患者。结论小样本菌株实验研究结果提示:体外3D法H、R、S及E单一药物均耐药的临床结核菌株,组合药物(MIC和平均血药峰浓度)对其细菌可有不同程度的相对抑制作用,但没有最终协同杀灭细菌,其实验结果与患者临床疗效相符合。
王易伟胡频频张西雁王宇钟静包佳玲钟敏
关键词:分支杆菌结核耐多药结核病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人源树突状细胞的蛋白质表达谱被引量:9
2005年
在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MTB)的感染中,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 ,DCs)的应答反应是机体起始免疫应答的关键。因此,利用双向电泳技术(Two_dimensionalelectrophoresis,2_DE)对人源树突状细胞受结核分枝杆菌H37RvATCC 2 72 94菌株感染前后的全细胞蛋白表达图谱进行差异比较和分析,发现其中产生差异的有4 5个蛋白质斑点,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串联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对其中4个表达明显上调的蛋白质斑点进行分析鉴定,获得4个明确的肽指纹图谱,通过在数据库中检索分析,确定这4个蛋白质分别为人亚砷酸诱导ATP酶I(HumanArsenite_stimulatedATPase ,hASNA_I) ,膜联蛋白IV(AnnexinIV) ,γ_肌动蛋白(γ_actin) ,热休克蛋白2 7(Heatshockprotein2 7,HSP2 7)。上述发现有助于了解结核分枝杆菌入侵早期导致的树突状细胞蛋白质组表达变化,为深入研究结核分枝杆菌
包佳玲乐军田野苹杨燕萍王洪海刘丽蓉闵彦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结核分枝杆菌蛋白质组双向电泳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人源树突状细胞的研究
结核病作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每年导致8百万人发病,2-3百万人死亡。世界卫生组织已将结核病列为重点控制的三种传染病之一,强调遏制结核病行动已到了刻不容缓的程度。结核分枝杆菌(MTB)是结核病的病...
包佳玲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结核分枝杆菌蛋白质组转录组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