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单凯

作品数:51 被引量:514H指数:15
供职机构: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生物学
  • 16篇环境科学与工...
  • 8篇农业科学
  • 4篇天文地球
  • 2篇经济管理
  • 2篇水利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2篇黄河三角洲
  • 21篇湿地
  • 17篇自然保护
  • 17篇自然保护区
  • 17篇保护区
  • 12篇黄河三角洲自...
  • 7篇生境
  • 7篇鸟类
  • 5篇湿地生态
  • 5篇黄河
  • 4篇东方白鹳
  • 4篇生态补水
  • 4篇生物多样性
  • 4篇湿地恢复
  • 4篇黄河三角洲湿...
  • 4篇繁殖
  • 4篇白鹳
  • 3篇生态系统
  • 3篇湿地生态系统
  • 3篇迁徙

机构

  • 51篇山东黄河三角...
  • 8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林业科学...
  • 3篇国家海洋局第...
  • 3篇东北林业大学
  • 3篇滨州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烟...
  • 2篇安徽大学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山东省林业科...
  • 2篇烟台大学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河海大学
  • 1篇国家海洋环境...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安徽建筑工业...
  • 1篇山东大学
  • 1篇河南教育学院
  • 1篇内蒙古师范大...

作者

  • 51篇单凯
  • 20篇朱书玉
  • 10篇王伟华
  • 10篇刘月良
  • 9篇王玉珍
  • 6篇王立东
  • 6篇于海玲
  • 5篇侯韵秋
  • 5篇楚国忠
  • 5篇江红星
  • 4篇戴铭
  • 4篇刘冬平
  • 4篇张国钢
  • 4篇于君宝
  • 3篇毛培利
  • 3篇刘高焕
  • 3篇田秀华
  • 3篇段玉宝
  • 3篇舒莹
  • 3篇赵长征

传媒

  • 8篇山东林业科技
  • 4篇生态学报
  • 3篇四川动物
  • 3篇第三届中国湿...
  • 2篇应用与环境生...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湿地科学
  • 1篇林业科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野生动物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地理研究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水利水电技术
  • 1篇Curren...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海洋科学
  • 1篇环境科学

年份

  • 4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 6篇2011
  • 8篇2010
  • 6篇2009
  • 5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1
  • 4篇2000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河三角洲湿地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被引量:17
2009年
黄河三角洲湿地是典型的滨海河口湿地,重要的鸟类栖息地、繁殖地和中转站,具有典型的原生性、脆弱性、稀有性等特征,其生物资源丰富,有各种野生动物1 543种,种子植物393种,鸟类283种,其中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有9种,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有41种。该湿地的研究和保护,可以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特别是鸟类保护提供巨大支持。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为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平台。近年来的调查发现,三角洲区域油田开发对湿地的影响正在逐步减少,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先后实施的一系列工程,使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区内鸟类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加,黄河三角洲在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在进一步加强。
张晓龙李萍刘乐军李培英单凯
关键词:湿地生物多样性鸟类自然保护区黄河三角洲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黑脸琵鹭野外调查及其生境分析被引量:2
2005年
黑脸琵鹭是世界涉危鸟类,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在黄河三角洲连续多年进行野外调查,掌握了黑脸琵鹭在此区域的数量、分布、迁徙规律及其生境分析、保护,为丰富黑脸琵鹭迁徙路线研究、物种资源保护提供依据。
单凯许家磊路峰宋守旺辛洪泉
关键词:黑脸琵鹭黄河三角洲生境
基于RS和GIS黄河三角洲水禽生境因子变化分析被引量:5
2009年
将影响水禽生境选择的因子划分为水、食物、隐蔽物和干扰4类.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对黄河三角洲地区3期TM数据进行处理,对各生境因子采取一定的分类方法,得出该地区3个时期各生境因子图.通过面积、斑块数变化及转移矩阵的分析可以看出,各生境因子的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变化表现为干扰加重,积水地区面积增大,谷物草籽面积及适宜隐蔽物范围减少.人类的有意识活动(干扰)是引起各生境因子发生变化的主要驱动力.生境因子变化对水禽生境既有正面影响,又有负面影响.
舒莹胡远满单凯
关键词:RSGIS黄河三角洲水禽生境因子
不同补水条件下黄河三角洲湿地恢复情景模拟被引量:10
2010年
针对黄河三角洲湿地退化现状,设计了三种湿地修复水量预案。利用水文模型SOBEK和地下水模型Visual Modflow对不同补水预案下湿地水文过程进行模拟,将水文模拟结果与湿地立地条件、植被条件在景观决策支持模型LEDESS框架下进行集成,对三种补水预案下湿地修复情景进行模拟和评价。研究表明,对黄河三角洲湿地的恢复,根据区域湿地条件差异,其恢复目标及所需要的适宜水量也有所不同。一千二管理区宜采用最大引水预案,提高涉禽鸟类的生境适宜性;黄河口管理区宜采用最小水量预案,同时应降低生境干扰以改善栖息地质量;对于大汶流管理区,中等水量对于涉禽类和游禽类的生境都有较大改善。本研究将水文过程与景观过程进行集成,利用情景模拟方法,为湿地恢复决策提供一种新的尝试。
黄翀刘高焕王新功葛雷范晓梅王瑞玲单凯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湿地决策支持
迁徙停歇地东方白鹳繁殖生态研究被引量:16
2010年
黄河三角洲是东方白鹳的迁徙停歇地之一,但近些年开始出现繁殖种群.为了解该种群的繁殖现状,有效开展保护工作,于2009年在黄河三角洲对东方白鹳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2009年在黄河三角洲繁殖的东方白鹳种群数量为21对,繁殖个体于2月上旬陆续返回繁殖区,最早于2月21开始筑巢.巢筑于水泥电线杆、人工招引巢或者高压输电铁塔上,其中利用旧巢11巢,新建巢10巢.大汶流巢区平均巢高13.25 m±2.07 m(N=18)、巢间距647.22 m±1 086.49 m(N=18);黄河口巢区平均巢高25.50 m±7.97 m(N=3),巢间距42 640.00 m±62 838.80 m(N=3).孵化期最早始于2月25日,个别繁殖对受干扰影响延迟到5月中旬.孵化期32.07 d±1.34 d(N=15),育雏期63.33 d±6.83 d(N=12),日育雏6.23±2.23次(N=68),雏鸟最早离巢时间为5月28日,最晚离巢时间为8月19日.2009年的21对繁殖东方白鹳共有17对繁殖成功,孵出47只幼鸟,出飞幼鸟37只.影响东方白鹳繁殖的主要因素是强风,此外,游客干扰、适宜巢址缺乏也是影响繁殖的重要因素.为提高人工招引繁殖的成功率,可适当增加人工招引巢数量并对其上的巢基进行加固.
薛委委周立志朱书玉单凯王立东许仁鑫
关键词:东方白鹳繁殖生态黄河三角洲人工招引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对淡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以湿地恢复工程为例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以河口新生湿地生态系统为主要生态类型,具有年轻性、脆弱性、不稳定性等生态特点,在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下,部分区域生态环境恶化,生态退化。在对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生态退化原...
单凯吕卷章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生态演替湿地恢复
文献传递
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恢复技术研究与示范
为恢复湿地功能和结构,保护生物多样性,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自2002年开始陆续开展了基于保护鸟类生境、保护物种种群、保护滩涂湿地等湿地恢复技术研究和生态补水工程建设技术的研究,综合考虑水源的选择、生态补水量、补水时间及补...
刘月良朱书玉单凯王玉珍王伟华
关键词:湿地生态系统生态补水干预模式
文献传递
黄河故道尾闾刁口河退化湿地生态补水效果评估
从生态环境变化和生物多样性(重点是鸟类)保护成效评估刁口河流路尾闻生态补水成效,研究结果表明1生态类型和景观结构得到优化,形成大面积水域和芦苇沼泽为主的湿地景观类型;2水禽的种群数量及种类明显增加,丹顶鹤、东方白鹳、黑鹳...
单凯
关键词:退化湿地
文献传递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湿地恢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主要介绍了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湿地恢复工程的开展、恢复效果及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所起到的关键作用。结合实际工作,就目前黄河三角洲湿地恢复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阐述,以期为提高湿地恢复效果和更好地保护生...
朱书玉王伟华王玉珍单凯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
新生滨海湿地土壤微量营养元素空间分异特征被引量:29
2010年
在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新生湿地内,根据植被分布状况,由黄河岸边至海滩方向布设了两条平行样带,研究土壤微量营养元素Fe、Mn、Cu、Zn和B分布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新生滨海湿地表层0~30cm土壤中B、Mn、Fe、Cu和Zn的平均含量分别为50.94mg/kg、439.87mg/kg、22.25g/kg、27.48mg/kg和46.39mg/kg。从黄河岸边至近海光滩区,土壤中5种微量营养元素含量总体上呈逐渐增加趋势,在剖面上表现为波动变化规律。不同植被群落土壤中,5种微量营养元素含量之间及其与总有机碳含量、总氮含量、总硫含量和土壤含盐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新生滨海湿地土壤中总有机碳含量、总氮含量和总硫含量是影响土壤微量营养元素含量的关键因素。
于君宝陈小兵毛培利吴春发董洪芳单凯
关键词:微量营养元素空间分异滨海湿地黄河三角洲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