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连民
- 作品数:6 被引量:27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辽宁省教育厅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野生大豆(Glycine. soja)抗锈鉴定被引量:3
- 2008年
- 大豆锈病近年来已发展成为影响大豆生产的世界性病害。筛选抗锈资源是开展抗病育种的基础,从野生大豆中发掘抗锈资源有利于拓宽抗锈育种的遗传基础。采用离体叶片定量接种方法对513份野生大豆(Glycine so-ja)进行抗锈鉴定,得到抗病资源1份,其余均为感病资源。
- 单志慧单连民王贤智邱德珍张晓娟蔡淑平吴学军周新安
- 关键词:野生大豆大豆锈病抗性鉴定
- 现代生物技术在油菜遗传改良上的应用和进展被引量:9
- 2007年
- 总结了小孢子培养技术在油菜新品种选育和材料创新、群体构建、复杂性状的遗传分析和转基因等上的应用,概述了转基因技术在油菜品质改良、抗性提高、雄性不育系的选育等方面的进展,综述了DNA分子标记在油菜遗传图谱构建和基因定位、指纹图谱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各个方面的进展,并对这三大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 刘志文单连民韩旭毛玮
- 关键词:油菜小孢子培养转基因技术分子标记技术
- 一个大豆锈病新抗源的筛选与鉴定被引量:8
- 2012年
- 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方法对2007-2010年收集的1 000份大豆种质资源进行抗性筛选,得到1份高抗材料SX6907。SX6907在接种锈菌后20d不产生侵染病斑;在接种高浓度锈菌时,产生少数红褐色RB(Red-brown)病斑,但无孢子堆破裂现象,无孢子产生;已知抗病品种(除日向外)在本研究抗性鉴定中主要表现为黄褐色TAN型感病病斑,抗性丧失。组织学观察表明,SX6907在接种部位造成细胞坏死,侵染点无孢子形成,其抗性表现为抗锈菌扩展。SX6907是一个优异的抗锈病资源,可做亲本在抗锈病育种中应用。
- 单志慧刘艳巴红平单连民陈海峰沙爱华邱德珍杨中路陈水莲周新安
- 关键词:大豆种质资源
- 甘蓝型油菜黄籽基因的SCAR标记鉴定和快速检测被引量:2
- 2006年
- 将一个甘蓝型黄籽油菜RAPD标记(S1130)发展成显性SCAR标记(SCS1130)。比较SCS1130的三种检测方法,包括测定PCR反应物浓度、PCR板EB直接染色和电泳,结果表明EB直接染色是最简单快速的检测方法,可降低成本、省时。SCS1130的发展为开展甘蓝型黄籽油菜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创造条件,将便利和加快其选育。
- 刘志文王英刘雪平傅廷栋单连民涂金星马朝芝
- 关键词:甘蓝型黄籽油菜MASSCAR
- 不同浓度锈菌对大豆叶片的致病反应被引量:4
- 2008年
- 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观察不同浓度夏孢子悬浮液对大豆叶片的致病反应。结果表明:各个接种浓度均可引起叶片发病,发病率随接种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夏孢子堆密度随接种浓度升高而增加,夏孢子堆破裂时间随接种浓度的增加而缩短,不同品种的致病反应差异主要表现在病斑出现时间、夏孢子堆密度、夏孢子堆破裂时间和发病率等方面。锈菌浓度对孢子堆大小没有显著影响,采用105个夏孢子/mL的接种浓度可以有效地区分不同品种的抗病性。
- 单连民单志慧周新安沙爱华刘志文蔡淑平吴学军张晓娟邱德珍
- 关键词:离体接种
- 大豆锈菌在不同豆科寄主上的致病反应被引量:1
- 2008年
- 研究了大豆锈菌在大豆、豌豆、绿豆、蚕豆、菜豆和豇豆叶片上的致病反应。接种后锈菌均能在上述植物的叶片上形成侵染病斑,病斑形成时间和形态因物种而异;锈菌在大豆和豌豆叶片上可形成孢子堆,豌豆叶片上的孢子堆能释放出具有交叉侵染能力的夏孢子;锈菌在绿豆上可形成具有突起的病斑,在其它豆科叶片上仅形成过敏型枯死病斑,不形成孢子堆。组织学观察表明:大豆和豌豆叶片上孢子堆周围组织布满菌丝,孢子堆中有不同发育阶段的夏孢子;其他豆科植物叶片上的病斑中仅含有一些细胞碎片,未见孢子堆和夏孢子形成。
- 单志慧单连民沙爱华蔡淑平吴学军张晓娟邱德珍周新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