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琦

作品数:30 被引量:127H指数:8
供职机构: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6篇成像
  • 16篇磁共振
  • 13篇磁共振成像
  • 10篇针刺
  • 8篇豆状核
  • 8篇肝豆状核
  • 6篇豆状核变性
  • 6篇足三里
  • 6篇肝豆状核变性
  • 4篇动脉自旋标记
  • 4篇动脉自旋标记...
  • 4篇自旋标记
  • 3篇肉瘤
  • 3篇弥散
  • 3篇功能磁共振
  • 3篇功能磁共振成...
  • 3篇变性患者
  • 3篇FMRI
  • 2篇读片
  • 2篇读片窗

机构

  • 17篇安徽中医学院...
  • 12篇安徽中医药大...
  • 7篇安徽中医药大...
  • 2篇安徽中医学院
  • 1篇复旦大学

作者

  • 30篇卢琦
  • 17篇李传富
  • 15篇徐春生
  • 11篇黄建军
  • 8篇唐业斌
  • 8篇武红利
  • 6篇张春芸
  • 5篇朱一芳
  • 5篇杨骏
  • 3篇张开金
  • 3篇闫如虎
  • 3篇王前程
  • 3篇鲍风
  • 3篇王安琴
  • 3篇徐允鹏
  • 2篇项高波
  • 2篇袁年平
  • 2篇张兰慧
  • 1篇李晓冬
  • 1篇刘贺

传媒

  • 5篇中国中西医结...
  • 3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安徽医学
  • 2篇实用医技杂志
  • 2篇中国CT和M...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中国针灸
  • 1篇安徽中医学院...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罕少疾病杂志
  • 1篇神经疾病与精...
  • 1篇世界中医药
  • 1篇磁共振成像
  • 1篇第四届中医药...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常规MRI和DKI技术诊断肝豆状核变性疾病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对比分析常规MRI及DKI对肝豆状核变性疾病的诊断效能。方法:35例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及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常规T2WI和DKI序列行3.0T MRI扫描,测量双侧豆状核和尾状核头部的平均扩散峰度(MK)、径向扩散峰度(RK)、轴向扩散峰度(AK)和T2信号变化率,采用校正t检验比较两组间各参数值的差异,采用ROC曲线分析各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HLD组双侧豆状核的MK值及T2信号变化率(0.956±0.105、0.308±0.210)均高于对照组(0.832±0.086、0.641±0.4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KA值及KR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LD组双侧尾状核头部的MK、KA、KR值及T2信号变化率(0.691±0.123、0.825±0.124、0.597±0.175、0.602±0.440)均高于对照组(0.567±0.066、0.696±0.080、0.497±0.079、0.326±0.2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双侧豆状核的MK值和T2信号变化率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5和0.708(P<0.05),双侧尾状核头部的MK、KR和KA值及T2信号变化率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4、0.822、0.670和0.686(P<0.05)。结论:DKI技术对显示大脑微观结构的变化较常规MRI序列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更高,更有利于肝豆状核变性疾病的诊断。
卢琦王安琴张春芸武红利徐春生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脑部疾病肝豆状核变性基底核
腹膜后骨外骨肉瘤CT诊断一例
2011年
患者男,74岁。因"双下肢肿胀4个月"入院。患者1年前出现双下肢肿胀伴有酸胀感,行走时加重。近4个月肿胀感加重遂于我院就诊。体检:右上腹触及一肿块约10.2cm×8.3cm,质软、界清,表面光滑,可活动,无压痛,双下肢凹陷型水肿。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卢琦李传富唐业斌张春芸
关键词:骨外骨肉瘤CT诊断腹膜后双下肢肿胀右上腹凹陷型
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特征与颅脑MRI表现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2
2009年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的颅脑MRI表现特点与病程及神经体征的关系。资料与方法对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证实的93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均进行颅脑MRI平扫。对颅脑有异常表现的病例根据病程分为三组,采用χ2检验评估病程与病变部位的相关性。结果颅脑MRI无异常发现15例,有异常发现78例,有6例仅表现为脑萎缩,阳性率为83.9%。脑MRI异常信号发病部位依次为豆状核(69/72)、中脑(28/72)、尾状核头(17/72)、丘脑(24/72)、桥脑(23/72)、额叶(7/72)、胼胝体压部(4/72)、齿状核(6/72)、小脑中脚(1/72)、枕叶(1/72),脑萎缩59例。桥脑病变与病程有统计学意义(χ2值=6.488,P值<0.05),其他病变部位与病程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豆状核变性颅脑MRI表现与临床症状关系尚难确定,与病程无明显相关性。
唐业斌赵科伕卢琦黄建军袁年平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颅脑磁共振成像
MR弥散成像及波谱在肝豆状核变性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成像(DWI)及磁共振波谱(MRS)在肝豆状核变性(HLD)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3例临床确诊HLD患者行颅脑常规MRI检查,20例长T1长T2信号组行DWI检查,8例行MRS检查。分析HLD病变的表观扩散值(ADC)及脑代谢物NAA/Cr、Cho/Cr的变化,探讨病变不同时期出现的病理改变与MR功能成像改变之间的关系。结果:根据DWI信号,分为高信号、低信号两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WI呈高信号的ADC值降低,DWI呈低信号的ADC值升高,基底节区脑代谢物NAA/Cr、Cho/Cr比值较正常对照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基底节区与丘脑区病变脑代谢物NAA/Cr、Cho/Cr比值无统计学差异。结论:DWI及MRS在HLD诊断中具有明显的价值,ADC值增高可以反映出铜沉积后局部结构疏松,海绵状变性和坏死伴随的髓鞘脱失引起的水分子扩散加快。MRS可以反映脑代谢物的异常。DWI及MRS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评价HLD的铜沉积过程中的微观结构和代谢变化,弥补常规MRI检查对于代谢观察的不足,从而为临床监测治疗效果和病程预后提供一种可行的观察方法。
王前程李传富唐业斌黄建军徐允鹏卢琦徐春生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磁共振弥散成像磁共振波谱
基于局部一致性算法的周围性面瘫针刺治疗静息态功能MRI研究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研究在静息状态下周围性面瘫患者临床针刺治疗不同病程状态下的脑区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 Ho)变化特点,探讨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可能中枢整合机制。材料与方法采用静息态f MRI技术,采集32例健康志愿者及47例面瘫患者临床针刺治疗不同病程状态下(面瘫早期组、后期组及治愈组)的BOLD数据,采用Re Ho的数据后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将面瘫早期组、后期组及治愈组分别与健康志愿者Re Ho值比较,获取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脑区。结果 (1)面瘫早期组Re Ho增高的脑区有右侧额上回、额中回、额下回,左侧楔前叶、后扣带回和颞上回,Re Ho值减低脑区有右侧颞下回、楔叶和楔前叶;(2)面瘫后期组Re Ho增高的脑区有左侧SII、颞上回、额上回、中央旁小叶、楔叶、楔前叶和右侧额下回;(3)面瘫治愈组Re Ho增高的脑区有左侧中央旁小叶、梭状回和颞上回。结论大脑皮层运动前区(PMA)、辅助运动区(SMA)是周围性面瘫患者脑功能重组及代偿的关键区域,也是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重要的调制和关键代偿区域。
刘军平徐春生卢琦李传富杨骏
关键词:面神经麻痹功能磁共振成像针刺
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肝豆状核变性脾功能亢进分析
2011年
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是一种以青少年为主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铜代谢障碍性疾病。铜离子沉积于肝脏引起肝硬变,继发门静脉高压症,临床上可以出现脾肿大、脾功能亢进、腹腔积液及上消化道出血等,目前肝豆状核变性所引起的脾肿大,
卢琦陈大庆王前程徐允鹏闫如虎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门静脉高压症腹腔积液脾肿大
针刺脑功能成像的个体差异初步研究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探讨个体差异因素对针刺腧穴脑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引起个体差异的可能因素。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26例,针刺左侧足三里,平补平泻法,采用相同的试验设计及数据采集参数进行功能数据采集,然后采用相同的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个体数据分析,并且剔除不符合数据分析条件的数据。对于符合条件的26例个体数据,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别随机抽取5次,分别得到A、B、C、D、E 5组样本,每组抽取的样本量均为11例。采用AFNI软件对每组数据进行分析,分别得出不同分组的脑功能激活区定位结果。结果:A、B、C、D、E 5组均见不同程度脑内活动区,但不同组之间结果差异很大,C组脑内活动区表现为信号减低,D组脑内活动区表现为信号增高,A、B、E组则表现为部分区域信号减低,部分区域信号增高;D组脑内激活区与其他各组完全不同。不同组间激活区不同率为46.7%~100.0%,大多数组间差异都超过一半脑内激活区。结论:在严格控制试验设计、针刺方法、数据采集参数以及数据处理方法的前提下,同一组被试的不同随机分组得出的脑功能激活区差别巨大,说明不同个体之间的针刺脑功能激活区存在着显著的个体差异,这种个体差异有可能会明显影响针刺脑功能成像的研究结果以及基于这些研究结果得出的结论。
徐春生李传富杨骏鲍风朱一芳项高波黄建军卢琦
关键词:针刺足三里穴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基底节区变化的扩散峰度成像研究
目的 利用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技术探测探讨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大脑基底节区微观结构的变化.
王安琴徐春生李传富武红利卢琦张春芸
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在针刺fMRI研究中的可行性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 :探讨基于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 imaging,ASL)灌注成像技术在f MRI针刺作用机制研究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40例,根据扫描技术方法的不同分为ASL组与BOLD组,每组各20例(男女各10例);采用相同的改良组块设计方案,并由相同的针灸医师针刺,分别对2组数据进行处理确定脑功能激活区,比较2组研究对象激活区的异同,并对ASL组激活区区域性脑血流量(regional cerebral brain,r CBF)变化幅度及变化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SL组除了显示BOLD组的体感相关脑区(双侧SⅡ、岛叶、丘脑及中扣带回)及运动相关脑区(SMA)激活之外,还在SⅠ、额叶、顶下小叶、前扣带回等脑区显示激活,但较BOLD组相对多见的脑白质区域激活显著减少,同时ASL组信号变化幅度较大,r CBF变化率为(9.21±2.82)%。结论:针刺引起的ASL信号变化幅度更大,能够敏感地检出针刺引起的大脑激活区,且伪影很少。同时,基于ASL技术的针刺f MRI研究不受针刺方案限制,更加符合临床针刺f MRI研究的需要,值得推荐使用。
卢琦武红利王安琴汪林英徐春生汤岚凤李传富
关键词:自旋标记针刺脑功能成像足三里
Study on lesions assessment of cerebello-thalamo-cortical network in Wilson's disease with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Wilson's disease(WD) is a genetic disorder of copper metabolism with pathological copper accumulation in brain...
王安琴李传富徐春生武红利卢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