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小辉
- 作品数:13 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民族教育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 文学教育的当代性及其相关问题的思考被引量:4
- 2011年
- 通过追溯20世纪文学教育演变过程中的相关事件和现象,运用叙事分析方法,探究它们可能给予当代文学教育的启示,旨在探索当代文学教育的出路。分析认为,当代文学教育只有回归语言本体,清除近代以来汉语变迁过程中造成的语言污染,承担起守护母语和语言本源性意义的责任,恢复现代汉语作为命名语言的尊严,才能建构起文学教育的当代意义。
- 卫小辉
- 关键词:文学教育现代汉语语言
- 论作为小说文体尺度的“俗”:以贾平凹为中心考察
- 2012年
- "俗"作为批评概念在批评实践之中处于一种尴尬的地位,一方面,所谓"俗文学"的命名、锁在抽屉里的"民间"以及各种后现代文化魅影的建构无不体现出该概念的影响力;而另一方面,
- 卫小辉
- 关键词:小说文体后现代文化俗文学
- 新媒体时代母语写作的基本困境及其突围--以中国诗人的双语写作为中心
- 汉语诗歌的危机始终存在,新媒体或数字技术提供出全球化的终结形态,它尤其强化了此种危机,而诗歌危机是当下汉语空间内部母语写作困境的表征.全球化时代的高频度迁徙推动了中国诗人的双语写作,由此可以探寻汉语空间内部母语写作困境的...
- 卫小辉
- 关键词:现代诗歌文化自觉新媒体
- 马原的叙述圈套和历史系谱
- 2019年
- 1990年代初,马原高调的背后满是无奈地宣告:“由于媒体技术的发展,世界事实上已进入读图时代。这个时代没有马原这样靠弄字为生的人的出路。……我想说事实上小说已经死掉了。”①此后,他拍纪录片、做电影、写剧本、搞房地产、当老师,辗转于西藏、海南多地。
- 卫小辉
- 关键词:历史系圈套读图时代纪录片
- 族裔身分视域中的新文学史图景——以萧乾和沈从文为中心
- 2015年
- 随着革命文学论战的兴起,新文学的历史合法性受到质疑。如何维护新文学历史合法性,左翼阵营站在文化领导权的制高点上以意识形态认同提供了标准答案。但萧乾和沈从文则试图在国家认同与文学性之间寻找平衡,以抒情性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内质,从而提供了中国新文学历史合法性的另外一种阐释。这种思路对于重建中国现代文学具有重要意义。
- 卫小辉
- 关键词:新文学文学史理论
- 论冯唐的小说创作
- 2015年
- 李敬泽在为冯唐的"北京三部曲"写作的序言里说到,"但冯唐还‘弑理论’,现成的理论到他这里都会死机。正因此,冯唐小说写了十几年,粉丝遍江湖,传言此人是一高手,但是,没人说得清他是哪门哪派,也没哪个批评家愿意招惹他——我不记得有哪位成名批评家拿他试过招,我也不想惹这个麻烦,这只会暴露文学之树之绿和理论之灰。中药铺里,每一味药都有一个抽屉,但冯唐这味药装不进任何抽屉,只好放在柜台底下,知道他在,权当他不在。"
- 卫小辉
- 关键词:药都启蒙时代修辞方式自恋
- 《诗经》和当代小说的知识分子批判主题——《风雅颂》及其他相关文本的阅读札记被引量:1
- 2010年
- 在当代批评视野中,每个作家似乎都有一个固定的面具,这种面具恰好与某种特定的批评话语相适应。阎连科虽然再次置身于耙耧山脉深处,但《风雅颂》依然是一部令批评界陌生的小说,批评界为此做出了激烈的反应。《风雅颂》和批评界的反应提供了一个有趣的话题,这个话题大概可以这样归纳:一个作家是否必须把自己限定在批评家熟悉的视野之中?反过来说就是作为当代批评之基础的阅读是否已经形成某种可怕的惯性,
- 卫小辉
- 关键词:当代小说风雅知识分子《诗经》札记
- 论中国古代文论的地方性——以云南古代诗文论著为中心
- <正>引言中国古代文论的内部转换始终与文化和知识背景的整体转换相适应,唐宋之际的文化变革提供了中国文化的前近代形态,隐含着中国文化完成近代转换的内在可能性。在这一背景中,我们可以分析出中国古代文论的两种知识形态:一种是从...
- 卫小辉
- 文献传递
- 彼一位置上的文学与文学研究:以韩少功为例讨论
- 2017年
- 文学理论转型背后真正的问题是“文学的终结”,从审理问题本身出发,文学理论转型的可能性不在于已经或将要提出新的学术范式及其体系化的理论设计,而是如何直接面对“文学的终结”。“文学的终结”作为一种现代性景观不必等待电子媒介时代的到来,
- 卫小辉
- 关键词:文学研究电子媒介时代文学理论学术范式体系化
- 近代社会的文化转型与古典诗学介入的可能性——以近代云南诗学论著为中心
- 2022年
- 论文以近代社会的文化转型为基本视角,以近代云南诗学论著为中心,探讨古典诗学介入近代社会的可能性。从近代云南诗学的实际出发,论文指出,近代云南诗学从明朝中叶开始崛起,而它的起源依赖于地方文献整理,同时又引导地方文献进入帝国历史叙事和政治叙事的宏大框架;近代云南诗学是应对“儒教的不安定层”的产物,在本质上属于“礼下庶民”的文化实践之重要形式;近代云南诗学在实践上以诗学教育为手段培植个体的形式感,确立历史主体的本质并使之对象化为地方性的审美范畴,具有自觉的反浪漫主义立场。近代云南诗学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对文学理论的元知识反思具有充分的启示作用。
- 卫小辉章群琳
- 关键词:古典诗学形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