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可萍

作品数:40 被引量:185H指数:8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猪肉
  • 7篇食品
  • 7篇贮藏
  • 6篇李斯特菌
  • 5篇单增李斯特菌
  • 5篇气调
  • 5篇气调包装
  • 5篇冷却猪肉
  • 5篇保鲜
  • 4篇肉制品
  • 4篇实时荧光
  • 4篇鲜肉
  • 4篇冷藏
  • 4篇基因
  • 3篇肉品
  • 3篇食品安全
  • 3篇群结构
  • 3篇转基因
  • 3篇转基因大豆
  • 3篇菌群结构

机构

  • 40篇南京农业大学
  • 5篇南京师范大学
  • 4篇江苏出入境检...
  • 2篇国家食品安全...
  • 2篇青岛海尔电冰...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渤海大学
  • 1篇南京工业大学
  • 1篇新疆农业科学...

作者

  • 40篇叶可萍
  • 24篇周光宏
  • 10篇徐幸莲
  • 6篇李春保
  • 5篇江芸
  • 4篇祝长青
  • 4篇王凯
  • 4篇王虎虎
  • 3篇高峰
  • 3篇王光宇
  • 2篇刘梅
  • 2篇姚大伟
  • 1篇杨德吉
  • 1篇付瑞燕
  • 1篇周阳
  • 1篇黄艳
  • 1篇周聪
  • 1篇白红武
  • 1篇刘佳
  • 1篇张婷

传媒

  • 6篇食品科学
  • 4篇食品工业科技
  • 3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食品科技
  • 2篇江苏农业学报
  • 2篇核农学报
  • 2篇中国食品学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肉类研究
  • 1篇江西电力职业...
  • 1篇现代食品科技
  • 1篇食品安全质量...
  • 1篇第十二届中国...

年份

  • 3篇2025
  • 3篇2024
  • 3篇2023
  • 4篇2022
  • 5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加工肉制品中多环芳烃的研究现状被引量:7
2021年
多环芳烃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对于非职业性接触多环芳烃的工人和非吸烟者来说,通过饮食接触是多环芳烃的主要暴露方式。自2015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红肉及其加工肉制品划分为致癌物后,降低加工肉制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如多环芳烃)生成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根据加工肉制品中多环芳烃研究现状,对其“三致”机理、生成机制、加工肉制品中暴露情况及其控制措施进行概述。
刘聪聪王冲叶可萍李春保周光宏
关键词:多环芳烃致癌机理
气调包装协同低温等离子体杀菌对狮子头保鲜效果的影响被引量:7
2022年
为探究气调包装协同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对狮子头品质及货架期的影响,本研究设置对照组(普通彩袋包装)、气调包装组(40%CO_(2)+60%N_(2))以及气调包装协同不同处理时间的低温等离子体组(MAP-3 min、MAP-6 min、MAP-9 min),通过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TVB-N)、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感官评定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指标综合评价狮子头的贮藏品质。结果表明,气调包装协同低温等离子体处理使狮子头的初始微生物数量降低0.70~1.56 log CFU·g^(-1),能有效减缓狮子头贮藏过程中TVB-N值的增加及脂质氧化。经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后的新鲜狮子头中庚醇、1-己醇、1-丙醇、2-癸酮及壬酸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增加。2-己酮、2-丁酮、苯乙烯、2-甲基吡嗪及八甲基三硅氧烷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可能是狮子头腐败气味的主要成分。与对照组及其他处理组相比,MAP-6 min和MAP-9 min处理均可将狮子头货架期延长7 d,MAP-6 min和MAP-9 min 2组狮子头在贮藏7 d后微生物及TVB-N、TBARS等品质指标无显著差异。综合各项指标及能源成本,40%CO_(2)+60%N_(2)气调包装协同低温等离子体处理6 min可以在显著抑制微生物生长的同时保持狮子头的品质,将产品货架期延长至14 d。本研究结果为中式调理类肉丸制品新型保鲜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
郭依萍李冉叶可萍李仲情陈永芳张园园
关键词:气调包装低温等离子体狮子头保鲜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运用Real-time PCR方法建立大肠杆菌O157:H7生长预测模型被引量:3
2017年
运用Real-time PCR方法建立大肠杆菌O157:H7不同温度(10,15,20,25,30℃)条件下的初级生长动力模型,包括修正Gompertz模型、Logistic模型。结果表明,两种模型均能很好拟合两种计数方法,得到大肠杆菌O157:H7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生长曲线;每条曲线存在明显的迟滞期、对数期和稳定期,且温度对微生物的生长速率和迟滞期有明显影响,随温度的升高生长速率显著增加而迟滞期明显缩短。通过相关系数(R2)、均方根误差(MSE)、偏差因子(Bf)和准确因子(Af)等评估模型的准确性,R2均≥0.99;MSE值均小于0.1 lg cfu/m L,模型拟合程度较好。偏差因子Bf值和准确因子Af值均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模型准确性高。通过与传统培养计数得到的预测模型进行比较,运用Real-time PCR方法建立的模型与传统方法建立模型无显著差别,能较好地预测大肠杆菌O157:H7的生长情况,解决了传统预测模型耗时、耗力等问题。
张倩叶可萍关正萍江芸周光宏
关键词:大肠杆菌O157:H7REAL-TIMEPCR
紫外预杀菌处理对生鲜猪肉贮藏品质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究紫外预杀菌处理对生鲜猪肉品质的影响。方法设置不同包装条件(裸露包装和保鲜袋包装)、照射距离(6、9和12 cm)和照射时间[裸露包装(3、5、10 s),保鲜袋包装(6、10、14 s)],通过测定菌落总数、感官评定、色差、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值等指标,探究紫外处理在保持生鲜肉品质的同时降低猪肉初始微生物数量的可行性。结果裸露包装生鲜猪肉最佳紫外照射条件为照射距离9 cm处理10 s,保鲜袋包装猪肉的最佳紫外照射条件为照射距离6 cm处理14 s,可使生鲜猪肉初始微生物数量分别降低0.44 logCFU/g和0.61 logCFU/g,但对脂肪氧化、感官及色泽没有显著影响。结论紫外预杀菌处理在降低猪肉初始微生物数量的同时,能够减缓TVB-N值的增加及脂质氧化,并对生鲜肉感官品质、色泽没有显著影响,使猪肉的货架期延长3~4 d,在猪肉保鲜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李成林甘俊兰陈宇杨礼源郭依萍叶可萍
关键词:紫外贮藏保鲜
基于抗氧化能力的牛血红蛋白的分步酶解工艺参数优化被引量:2
2023年
为探究牛血加工利用新技术,提高牛血蛋白资源利用率。该研究采用分步酶解法提取牛血红蛋白的抗氧化肽粗提物,从6种蛋白酶中筛选出最适蛋白酶组合,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温度、pH值、料液比、酶添加量和酶解时间,并通过响应面设计进一步优化酶添加量和酶解时间,得到牛血红蛋白抗氧化肽粗提物的最佳酶解工艺。结果表明:牛血红蛋白分步酶解的最佳工艺为:料液比40 g/L,一次酶解:风味蛋白酶添加量3800 U/g、时间130 min、温度50℃、pH值7.5;二次酶解:碱性蛋白酶添加量2900 U/g、时间60 min、温度40℃、pH值9.0。此工艺条件下的牛血红蛋白抗氧化肽粗提物的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为(333.62±6.29)μmol/g,具有优良的抗氧化活性,可作为食源性抗氧化肽的来源。该研究为牛血等副产物的综合加工利用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为食源性抗氧化肽的研发提供理论基础。
李紫玉周光宏刘奇菡王琳王珲张婷叶可萍
关键词:蛋白抗氧化能力响应面分步酶解
冷却猪肉不同前处理对细菌DNA提取及PCR-DGGE的影响被引量:17
2010年
比较研究冷却猪肉不同前处理对细菌DNA提取及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的影响。冷却猪肉4℃贮藏至第5天时,分别采用冻融、超声、摇床和匀浆前处理后,提取细菌DNA,进行Dilution-PCR和DGGE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前处理方法所制备的DNA量稍有差别,但对PCR-DGGE结果无显著影响,故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上述不同前处理方法。同时对16S rDNA V3区的DGGE图谱进行割胶测序,检测到腐败菌主要是假单胞菌属,其他还有不动杆菌属、环丝菌属和沙雷氏菌属。
江芸高峰徐幸莲叶可萍周光宏
关键词:冷却猪肉前处理方法细菌DNA提取
一种超冰温贮藏猪肉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猪肉超冰温贮藏的方法,步骤如下:A、将冷鲜肉切分,将肉块用保鲜盒盛装,并用保鲜膜包裹保鲜盒;B、将保鲜膜包好的保鲜盒置于低温培养箱中,将低温培养箱温度设置为初始温度‑1.5℃并保持12h;C、将低温培养箱中...
叶可萍陶雨栗婧文
叠氮溴化丙锭对食品中单增李斯特氏菌检测结果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为研究叠氮溴化丙锭(PMA)在单增李斯特氏菌检测中的作用,利用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不同浓度PMA处理的单增李斯特氏菌标准菌株CMCC 54004的死菌和活菌核酸的扩增情况。结果显示,1.0 mg/ml PMA能有效抑制单增李斯特氏菌死菌核酸的扩增。经过PMA处理后单增李斯特氏菌死菌与未经PMA处理的检测结果间差异极显著,而PMA处理后CMCC 54004活菌与未经PMA处理的检测结果间差异性不显著。通过对PMA处理的CMCC 54004死菌、活菌、不同比例死菌与活菌混合液以及其在不同食品基质下的检测结果的比较,进一步证实,1.0 mg/ml PMA在单增李斯特氏菌检测中能有效减少死菌核酸的影响,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周阳罗岚唐泰山沈涛徐幸莲郭云昌叶可萍付瑞燕祝长青
关键词:单增李斯特氏菌
利用Taqman实时荧光PCR检测市售肉制品中转基因大豆成分被引量:4
2010年
采用优化的CTAB法提取肉制品中的大豆DNA,利用Taqman探针Real-time PCR检测转基因大豆成分的内外源基因。实验表明,利用优化的CTAB法提取肉制品中大豆基因组DNA,内源基因扩增良好;19种样品中有7种检测出CaMV 35S启动子基因,5种检测出RRS基因。首次揭示转基因大豆成分在中国市售肉制品中的存在,转基因大豆蛋白已进入下游肉制品加工链。
叶可萍祝长青周光宏
关键词:转基因大豆肉制品实时荧光PCR
调控生鲜猪肉过冷保鲜的逐步降温循环程序构建
2025年
为实现生鲜猪肉在冰点以下稳定过冷贮藏,本研究分析了逐步降温过程中初始温度和降温时间间隔对生鲜猪肉过冷的影响,构建调控生鲜猪肉过冷的最佳逐步降温循环程序,并评估生鲜猪肉在此条件下贮藏12 d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降温时间间隔显著影响生鲜猪肉的过冷点和过冷度。相较于12和18 h降温时间间隔组,6 h降温时间间隔组样品的过冷点显著降低、过冷度显著升高。在此基础上确定初始温度-1.5℃、降温时间间隔6 h、最低温度-3.5℃的逐步降温循环为调控生鲜猪肉过冷的最佳程序,此程序下贮藏12 d时生鲜猪肉过冷率达100%。与-3.5℃组冻结样品相比,各逐步降温循环程序显著降低了贮藏12 d样品的汁液流失率,延缓了猪肉中结合水和不易流动水向自由水的转化,提高了猪肉的持水力。相比-1至-3.5℃组,更低温度的-1.5至-3.5℃、-2至-3.5℃逐步降温循环程序可有效抑制贮藏期间生鲜猪肉中微生物的生长,延缓蛋白质腐败降解、更好地保持样品的新鲜度,且上述两组样品的挥发性盐基氮(TVB-N)和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含量与-3.5℃组样品无显著差异。该研究可为高品质生鲜肉的新型贮藏保鲜技术开发和设备开发提供科学依据,进而促进我国生鲜肉冷链物流的发展。
陶雨刘浩泉叶可萍
关键词:过冷猪肉贮藏保鲜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