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育石 作品数:43 被引量:248 H指数:9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生物学 农业科学 医药卫生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广东省忍冬科药用植物及开发前景 被引量:13 2003年 忍冬科植物广东省共有 36种、1亚种和 9变种 ,可供药用有 2 4种、1亚种及 3变种 ,其分布范围较广 ,资源丰富。药用种类可用于清热解毒、除湿止痛 ,治疗感冒发烧、风湿痹痛、炎症等 ,特别是金银花为具有悠久历史的著名传统中药 。 王发国 叶华谷 叶育石关键词:忍冬科 药用植物 生态分布 药用价值 升振山姜的选育和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3 2011年 采用杂交育种技术,以姜科(Zingiberaceae)植物草豆蔻(Alpinia hainanensis K.Schum ann)为亲本,母本于1975年从广东引种,具乳白色小苞片;父本于1983年从广西引种,具淡粉红色小苞片。经多年多代分离、筛选和鉴定,从其杂交后代中选育出花卉新品种升振山姜(A.hainanensis‘Shengzhen’)。该品种具较强的丛生性、花序较长、小苞片粉红色的特点,观赏期长,观赏性状和适应性优于亲本,有较高的园林推广应用价值。 胡建竹 叶育石 邹璞 廖景平关键词:草豆蔻 杂交育种 姜黄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8 2017年 为了解姜黄(Curcuma longa L.)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从姜黄地上部分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1)、山柰酚3-O-α-L-鼠李糖(1→2)-α-L-鼠李糖苷(2)、橙皮素7-O-α-L-鼠李糖(1→6)-β-D-葡萄糖苷(3)、1,7-二(4-羟基苯基)庚烷-4E,6E-二烯-3-酮(4)、1,7-二(4-羟基苯基)庚烷-1E,4E,6E-三烯-3-酮(5)、3-羟基-4-甲氧基肉桂酸(6)、对羟基苯甲醛(7)、香草醛(8)、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9)、异香草酸(10)、4-(1-羟基-1-甲基乙基)苯甲酸(11)、R-6-羟基-6-甲基-3-(2-羟基异丙基)-2-烯环己酮(12)、6,9-二羟基-4,7-巨豆二烯-3-酮(13)和β-胡萝卜苷(14)。化合物1、2、3、12和13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经HPLC比较分析,姜黄地上部分缺乏姜黄药材的主要功能成分姜黄素。 魏文文 吴萍 潘武 叶育石 徐良雄 魏孝义关键词:化学成分 黄酮苷 酚酸 海南鹦哥岭自然保护区的特有及珍稀濒危植物 目前对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稀有濒危植物的挽救,已受到广泛关注。对特有属、种和稀有濒危植物的研究,有助于了解一个特定地区的植物区系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海南鹦哥岭自然条件优越且特殊,主峰鹦哥岭的海拔达1811m,为海南第二高峰... 王发国 张荣京 叶育石 邢福武关键词:珍稀植物 文献传递 海南鹦哥岭的外来植物与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被引量:6 2007年 通过对鹦哥岭外来植物的调查,以及外来植物区系的种类组成、原产地、生长型、生境和危害程度等的分析,阐明鹦哥岭的外来植物现状及其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表明:共有53种外来植物,约占鹦哥岭种子植物总数的2.73%,主要来自新大陆热带地区(35种)。其中草本(36种)和灌木(13种)占优势,藤本(3种)和小乔木(2种)相对不明显。外来种对鹦哥岭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较小,对人为干扰严重的生态系统影响较大。最后对外来植物进行评估,并提出防控措施。 张荣京 邢福武 吴世捷 叶育石 王发国 陈焕强关键词:外来植物 生物入侵 山蒟(Piperhancei)的生态生物学特征 被引量:8 2009年 山蒟(Piper hancei)是一种有较高园林绿化价值的常绿藤本植物,通过样地调查及相关数据分析,对山蒟的形态解剖学、生理生态学、营养元素含量等生态生物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山蒟喜阴湿环境,耐贫瘠,适合在酸性赤红壤上生长,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光照适中或较弱的溪涧边、林下、树干或岩石上。其平均光合速率为4.07μmol·m-2·s-1,气孔导度为0.23mol·m-2·s-1,蒸腾速率为3.87mmol·m-2·s-1。山蒟对营养元素的利用率较高,植株体内加权平均养分含量为N2.00%、P0.20%、K2.11%、Ca0.94%、Na0.05%、Mg0.15%,其中叶片的N、K和Ca含量最高,枝的P和Mg含量最高。山蒟的生态生物学特征有利于其快速生长、覆盖、吸附攀援和适应环境。研究结果将为山蒟的引种、栽培及开发利用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简曙光 李玲 张倩媚 卢琼 叶育石 任海关键词:藤本 生态生物学特征 园林绿化 升振山姜茎的黄酮类成分 被引量:5 2017年 为了解升振山姜(Alpinia hainanensis‘Shengzhen’)的化学成分,采用柱色谱技术从其茎中分离得到10个黄酮类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乔松素(1)、(±)-山姜素(2)、(±)-7,4′-二羟基-5-甲氧基二氢黄酮(3)、4′,6′-二羟基-2′-甲氧基二氢查尔酮(4)、小豆蔻明(5)、蜡菊亭(6)、(+)-儿茶素(7)、(-)-表儿茶素(8)、原花青素A1(9)、原花青素A6(10)。体外活性测试表明,化合物1、3、5、7~10具有显著的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化合物7~10具有显著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 刘友花 林立东 叶育石 徐良雄 魏孝义关键词:黄酮类化合物 抗氧化活性 基于GMPGIS的阳春砂全球产地区划 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我国阳春砂资源紧缺,开展阳春砂全球产地生态适宜性分析,为阳春砂的人工引种提供科学依据,以保障阳春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方法:全球范围搜集阳春砂分布样点108个,应用药用植物全球产地生态适宜性区划信息系统(GMPGIS)系统对其进行分析,得到阳春砂在全球范围的潜在种植区。结果:阳春砂在世界范围的生态适宜产区总面积为440多万平方千米,除中国外,还有巴西、刚果等56个国家(或地区)也具备阳春砂生长的生态条件;阳春砂在国内主要产区为广东、广西、云南和福建。结论:GMPGIS为阳春砂的全球人工种植提供科学指导,以保护阳春砂的药用资源。 宫璐 叶育石 吴杰 吴明丽 苏贺 黄志海关键词:阳春砂 生态适宜性 海南植物增补(Ⅹ) 被引量:4 2006年 报道海南岛4种新记录植物,包括广防己Aristolochia fangchi Y.C.Wu ex L.D.Chow et S.M.Hwang、花叶秋海棠Begonia cathayana Hemsl.、细梗香草Lysimachia capillipes Hemsl.和毛萼山珊瑚Galeola lindleyana(Hook.f.etThoms.)Rchb.f.。引用的标本全部存放在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标本馆(IBSC)。 张荣京 叶育石 邢福武 陈焕强 田怀珍关键词:植物分布 海南鹦哥岭自然保护区的珍稀濒危植物与保育 被引量:22 2007年 对鹦哥岭的珍稀濒危植物进行野外调查表明,本区共有野生分布的珍稀濒危植物79种,隶属于47科71属。其中属于1999年国家重点一级保护4种,如海南苏铁(Cycas hainansis)、坡垒(Hopea hainansis)、台湾苏铁(Cy-cas taiwaniana)和伯乐树(Bretschneidera sinensis),国家二级保护14种。建议将18种列入国家保护名录中,20种列入省级保护名录,其中有30种为海南特有种。鹦哥岭珍稀濒危植物面临的威胁主要有原始森林面积的减少、人为毁林开荒和分布区限制。针对珍稀濒危植物的现状和受到的威胁,提出了应重点加强保护的6个地点及相应的保护对策和建议。 王发国 张荣京 邢福武 吴世捷 叶育石 陈焕强关键词:珍稀濒危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