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菜英

作品数:96 被引量:123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0篇期刊文章
  • 18篇专利
  • 1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3篇医药卫生
  • 5篇生物学
  • 4篇文化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52篇羧胺三唑
  • 27篇细胞
  • 20篇肿瘤
  • 16篇阿片
  • 12篇药物
  • 11篇药理
  • 10篇蛋白
  • 10篇阿片受体
  • 9篇炎症
  • 8篇医药
  • 8篇受体
  • 8篇巨噬细胞
  • 8篇抗炎
  • 8篇抗肿瘤
  • 7篇抗炎作用
  • 7篇活化
  • 7篇关节炎
  • 6篇药理学
  • 6篇肿瘤坏死因子
  • 6篇细胞因子

机构

  • 63篇中国医学科学...
  • 28篇中国医学科学...
  • 9篇北京协和医学...
  • 2篇复旦大学
  • 2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约翰·霍普金...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95篇叶菜英
  • 64篇张德昌
  • 39篇郭磊
  • 30篇李娟
  • 27篇朱蕾
  • 18篇于晓丽
  • 17篇鞠瑞
  • 14篇武丹威
  • 9篇杨惠芬
  • 8篇陈晨
  • 7篇陆久怡
  • 7篇郑茹
  • 5篇谢志华
  • 5篇陈文颖
  • 5篇郝晓健
  • 5篇姚伊人
  • 5篇胡萍
  • 4篇石婧
  • 4篇仇缀佰
  • 4篇金荫昌

传媒

  • 19篇基础医学与临...
  • 11篇中国医学科学...
  • 6篇中华临床医师...
  • 4篇中国医药生物...
  • 3篇中国药物依赖...
  • 3篇中国药理学通...
  • 3篇癌症进展
  • 3篇2013年中...
  • 2篇中国药理通讯
  • 2篇中华医学教育...
  • 2篇药学发展前沿...
  • 1篇药学学报
  • 1篇医药导报
  • 1篇国外医学(分...
  • 1篇中国药物化学...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国药理学会...
  • 1篇神经药理学报
  • 1篇中国药理学会...
  • 1篇第九届中国神...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0
  • 3篇2019
  • 5篇2018
  • 4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10篇2013
  • 8篇2012
  • 5篇2011
  • 4篇2010
  • 7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 8篇2003
  • 4篇2002
9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羧胺三唑类化合物或其盐在制备治疗NLRP3炎症小体活化相关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属于医药领域,涉及羧胺三唑类化合物或其盐在制备治疗NLRP3炎症小体活化相关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并且涉及羧胺三唑类化合物或其盐在制备NLRP3炎症小体抑制剂中的应用。
朱蕾叶菜英段梦园李娟周永婷
文献传递
RGS4对阿片受体信号转导途径中腺苷酸环化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 探讨 RGS4在整体细胞中对阿片受体信号转导途径中腺苷酸环化酶 (AC)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共转染法将μ-受体、δ-受体和 RGS4基因导入 HEK- 293细胞,受体结合法确定转染效率。用不同浓度的吗啡、 DAMGO和 DPDPE分别激活μ-受体和δ-受体,放射性蛋白竞争结合(非标记底物)法测定 cAMP浓度 。结果 受体被其特异的激动剂激活后,单独转染 μ-受体或δ-受体基因的细胞其 AC活性被抑制,且对激动剂表现出高度的剂量依赖性;空质粒( pcDNA3)转染的细胞之 AC活性不受各种激动剂影响 ;同时转染 RGS4和 μ-受体基因的细胞其 AC活性虽然也呈现剂量依赖性抑制,但抑制的强度比单独转染μ-受体基因的细胞明显减弱 ; RGS4和 δ-受体基因共转染并不影响δ-受体对 AC活性的抑制。受体结合实验显示 RGS4不影响μ-受体和δ-受体的表达。结论 RGS4能逆转μ-受体对 AC的抑制效应,但对δ-受体却没有相同的作用。这可能反映了不同阿片受体分子机制的差异。
谢志华胡萍叶菜英杨惠芬刘丽云张德昌
关键词:阿片受体共转染腺苷酸环化酶
羧胺三唑调控A549细胞自噬及机制初步研究
:本文首次从细胞自噬的角度对CAI的作用机理进行初步研究,为CAI寻找更佳的合用方案提供依据.方法:1)SRB法测定CAI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的体外抑制作用,评价其抗肺癌活性,计算半数抑制浓度;2)透射电子显微镜方法...
朱灵芝罗丽丰张德昌叶菜英
关键词:肺腺癌羧胺三唑细胞自噬
羧胺三唑与IDO1抑制剂组合在抗肿瘤中的用途
本发明涉及羧胺三唑与IDO1抑制剂组合在抗肿瘤中的用途。具体地,本发明涉及羧胺三唑与一种或多种IDO1抑制剂的组合在制备用于哺乳动物中抗肿瘤药物中的用途;其中所述IDO1抑制剂选自1‑MT、二甲氧基黄酮(3′,4′‑Di...
郭磊张德昌叶菜英石婧鞠瑞
文献传递
羧胺三唑类化合物及其盐的新用途
本发明涉及羧胺三唑或其可药用的盐,类似物或衍生物及其可药用的盐的医药新用途,具体地,本发明公开了羧胺三唑或其可药用的盐,类似物或衍生物及其可药用的盐作为细胞因子TNF-α和IL-1β抑制剂的应用以及其在制备治疗由细胞因子...
张德昌叶菜英郭磊陈文颖
文献传递
NOD2介导的信号通路及其与自身炎症性疾病关系以及抑制剂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3年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蛋白2(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 containing 2,NOD2)是一类胞浆内模式识别受体,其被激活后通过一系列信号级联转导,诱导炎症因子释放,从而在固有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NOD2信号通路异常涉及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尤其是其基因的遗传多态性与自身炎症性疾病(autoinflammatory diseases,AIDs)密切相关。因此,靶向NOD2通路的抑制剂在炎症免疫性疾病治疗中具有巨大潜力。基于此,本文对NOD2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及其调节机制,NOD2与AIDs的关系以及NOD2通路抑制剂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杨熙玥叶菜英朱蕾
关键词:抑制剂自噬内质网应激
阿片类药物长期作用对μ-中国仓鼠卵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及与PC12细胞线粒体膜电势之间的关系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从基因水平入手,筛选 DAMGO长期作用后μ-中国仓鼠卵细胞 (μ- CHO)差异表达的基因,初步研究阿片类药物与 PC12细胞线粒体膜电势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用μ受体特异性激动剂 DAMGO长期( 72 h)作用于μ- CHO细胞,模拟耐受成瘾。利用差异显示 PCR、克隆、 Northern印迹分析等找出表达水平有改变的基因,测序,并与 NIH Blast数据库中序列比对。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成像、线粒体膜电势测定等方法,观察吗啡短期与长期作用 PC12细胞线粒体膜电势的变化。结果其中一条基因在用 DAMGO长期刺激μ- CHO细胞后基因水平出现上调,并与大鼠线粒体膜上 H+ /磷酸基同向转运蛋白编码基因同源性很高。线粒体膜电势测定发现,用 10- 6~ 10- 4 mol/L吗啡短时间( 2 h)作用 PC12细胞后,细胞内线粒体膜电势部分丧失或完全丧失;长时间( 12~ 60 h)作用后,膜电势出现从部分丧失、完全丧失到逐步恢复的现象,上述现象均能被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阻断。结论 初步提示阿片类药物长期作用含有阿片受体的细胞后,可导致细胞线粒体功能改变,推测阿片类药物可能影响细胞线粒体电子转移、 ATP合成过程,此过程可能与阿片类药物长期激活阿片受体导致的成瘾、耐受有关。
陆久怡叶菜英杨惠芬武文君刘丽云张德昌
关键词:阿片类药物耐受PC12细胞
新型阿片受体配基的生物鉴定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研究新合成的阿片受体配基对μ阿片受体的激动作用。方法 采用生物鉴定的方法,检测新型阿片受体配基、 DAMGO和吗啡对豚鼠回肠( GPI)纵行肌收缩的抑制作用和所激动的阿片受体亚型,评价效价强度,测定 IC50值。结果 新型阿片受体配基、 DAMGO和吗啡都可抑制 GPI的电刺激收缩,在 GPI上显示纯激动剂作用。新型阿片受体配基与阿片受体的结合为可逆性结合。新型阿片受体配基 1#、 2#、 3#、 6#、 8#、 9#和 12#以及典型的阿片受体激动剂 DAMGO和吗啡的 IC50值分别为 (11.57± 0.71)、 (1255.00± 407.00)、 (9.40± 1.41)、 (240.60± 146.40)、 (453.00± 7.07)、 (130.60± 10.61)、 (7.68± 0.71)、 (12.04± 0.61)和 (72.15± 22.63)nmol/L。竞争性拮抗剂纳洛酮可拮抗配基的激动作用,使新型阿片受体配基、 DAMGO和吗啡的量效曲线平行右移。结论 新型阿片受体配基可激动μ阿片受体,是典型的μ受体激动剂。
胡萍谢志华杨惠芬仇缀佰张德昌叶菜英
关键词:Μ阿片受体激动剂镇痛药
阿片受体激活信号转导及其与耐受依赖新机理的初步研究
阿片类药物的耐受和依赖主要通过m-受体介导,与d-受体关系较少。我们从基因筛选着手,发现了与耐受直接相关的基因片段。初步证明了该基因的功能。从3种受体对细胞内多种新效应体系(Ca2+、线粒体膜电势和胞浆pH等)的影响,探...
张德昌陆久怡叶菜英谢志华
文献传递
脑血管病相关研究
2017年
目的:观察5-(4-羟基-3-甲氧基苯亚甲基)罗丹宁(RD-1)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并深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梗阻(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2h后复灌模型,将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RD-1治疗组(5mg·kg-1·d-1,10mg·kg-1·d-1,20mg·kg-1·d-1,i.g.)及阳性药金纳多组(50mg·kg-1·d-1,i.p.),每组10只。连续给药14d后进行行为学评价,HE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免疫组化实验检测各组动物皮层损伤区神经元的丢失情况。在体外培养的大鼠原代皮层神经元中,采用氧糖剥夺后复灌(OGD/R)模型模拟体外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分别检测损伤12h后原代神经元内活性氧的生成情况,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及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情况,在活细胞工作站中观察神经元内线粒体轴浆转运情况,采用FM1-43标记功能性突触并观察神经元突触间神经递质的释放效率,TUNEL染色观察细胞内凋亡情况,westernblot检测MCAO大鼠损伤侧皮层及原代皮层神经元内线粒体自噬及分裂融合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RD-1在体内外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均表现出良好的神经保护作用,在体内显著降低MCAO模型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评分,显著缩短大鼠去除两侧前肢贴纸的时间,显著降低脑梗死体积,并抑制MCAO大鼠损伤侧大脑皮层前肢感觉区神经元的丢失;同时在体外,RD-1可显著对抗OGD/R损伤,提高细胞活性。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发现,RD-1可明显减轻OGD/R造成的线粒体损伤,显著抑制活性氧的过量生成,稳定线粒体膜电位并减轻细胞内钙超载;此外,RD-1可对抗OGD/R引起的线粒体轴突转运障碍,显著加快线粒体的顺向转运,减慢逆向转运,使得线粒体在轴突的转运恢复正常;且OGD/R损伤引起神经元突触囊泡神经递质释放障碍,RD-1可以显著逆转这一障碍,促进突触释放神经递质的活性;TUNEL染色结果显示RD-1可大�
王明洋冯璐郑吉刘俊雅范姝婕杨楠刘雁勇叶菜英左萍萍
关键词:脑血管病WESTERNBLOT线粒体膜电位皮层神经元BCL-2/BAX神经保护作用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