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向启荣

作品数:8 被引量:49H指数:4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同位素
  • 3篇硫同位素
  • 3篇金矿
  • 2篇电路
  • 2篇电子电路
  • 2篇原位
  • 2篇子电路
  • 2篇金矿床
  • 2篇矿床
  • 2篇矿物
  • 2篇计算机
  • 2篇教学
  • 2篇仿真
  • 1篇地质
  • 1篇地质意义
  • 1篇电路仿真
  • 1篇定年
  • 1篇性学
  • 1篇岩浆
  • 1篇岩浆活动

机构

  • 6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西南大学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作者

  • 7篇向启荣
  • 3篇梁金龙
  • 3篇倪师军
  • 3篇赵静
  • 2篇杜明茜
  • 2篇陈跃华
  • 2篇李军
  • 1篇何政伟
  • 1篇李璞
  • 1篇王璞
  • 1篇刘勇

传媒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矿床地质
  • 1篇实验室研究与...
  • 1篇地学前缘
  • 1篇四川地质学报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现代教育...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08
  • 1篇200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的电子电路探究性学习被引量:11
2007年
实验环节不仅是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动脑分析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而且基于实验探究的学习,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手段。文章还分析了实物实验的不足,对以计算机仿真技术作平台的探究性学习进行了初步探讨。
陈跃华杜明茜向启荣
关键词:电子电路探究性学习
网络电子电路仿真实验室的构建及其教学应用被引量:2
2008年
对网络电子电路仿真实验室的软、硬件要求、构建方法作了介绍,对其教学功能和教学应用进行了探讨。
陈跃华向启荣杜明茜
关键词:网络教室计算机仿真电子电路
南米仓山变质岩变质时代及地质意义被引量:3
2018年
通过对汪家坪岩组的两件黑云斜长变粒岩变质岩样品进行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获得的^(206)Pb/^(238)U年龄介于843.3~904.9Ma之间,最古老的年龄达1138.46±16.7Ma,表示南米仓山结晶基底在新元古代早期曾发生过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具有变质锆石特征的样品,获得的年龄数据表明南米仓山地区在新元古代发生过两期变质作用,早期的变质作用峰值年龄约为810.0~900.0Ma,代表着晋宁末期华北大陆板块与扬子板块逐渐对接拼合,古秦岭洋壳迅速向南北两侧俯冲消减事件;晚期变质作用发生在约为550.0~760.0Ma,记录了这一阶段的澄江期岩浆热事件引起的接触变质事件。
薛国栋何政伟向启荣吴安容王广强张矩生
关键词:锆石U-PB定年
贵州贞丰水银洞金矿矿床成因与成矿模式:来自载金黄铁矿NanoSIMS多元素Mapping及原位微区硫同位素的证据被引量:16
2018年
贵州贞丰水银洞金矿是中国"滇黔桂"金三角地区最具代表性的超大型卡林型金矿床之一。黄铁矿和毒砂是水银洞金矿的主要载金矿物。背散射电子图像和NanoSIMS高分辨率元素面扫描分析显示载金黄铁矿普遍发育环带结构,不同环带的微量元素种类和含量有显著差别。如增生环带富集Au、Cu、As元素,而核部则相对贫这些元素,富Se。同时,即使在富Au环带中,Au和微量元素也并非均匀分布,环带之中又发育次一级环带。这表明热液来源呈现阶段性和"脉冲式"特征。在元素面扫描分析(Mapping)基础上,本次研究对载金黄铁矿中不同成分特征的核部和环带分别进行了原位硫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黄铁矿核部的δ34S值变化范围为1.3‰~6.5‰,而富金环带的δ34S值为-3.5‰~7.4‰。与国内外同类矿床的硫同位素特征比较之后发现,这些硫同位素显示岩浆硫特征,暗示载金黄铁矿的硫主要来源于深源岩浆。计算表明,有部分沉积硫混入了成矿流体。最终,我们为水银洞金矿建立了岩浆-热液模式:从深源岩浆分异出的超临界气-液流体携带Au、As等元素沿区域深断裂上升,在区域不整合面和灰家堡背斜轴部破碎带等构造薄弱部位,通过充填、交代围岩的方式沉淀成矿。大气降水的淋滤和渗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金矿化。
赵静赵静梁金龙李军倪师军
关键词:水银洞金矿岩浆活动
贵州太平洞金矿床载金黄铁矿的矿物学特征及原位微区硫同位素分析被引量:6
2019年
太平洞金矿床是我国黔西南地区典型的卡林型金矿床之一。然而,由于发现时间短,其勘探和研究程度较低,对矿床成因模式和成矿机制的认识有待深入。本文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太平洞金矿床矿石的显微组构特征,对主要载金矿物——黄铁矿进行了岩相学鉴定、电子探针成分分析(EPMA)以及Nano-SIMS微量元素面扫描(Mapping)和原位微区硫同位素分析。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矿石中的黄铁矿按形态分为草莓状黄铁矿、半自形?自形黄铁矿以及不规则状黄铁矿。电子探针成分分析表明黄铁矿中含有As(0~8.482%)、Au(0~0.092%)、Co(0.059%~0.195%)、Cu(0~0.407%)、Cr(0~0.083%)、Zn(0~0.016%)等多种微量元素。元素相关性分析证实As与S呈负相关关系。背散射电子图像(BSE)显示载金黄铁矿普遍发育环带结构,根据As元素的分布特征将环带黄铁矿细分可为PyⅠ(核部贫As的黄铁矿)和PyⅡ(核部富As的黄铁矿)两类。载金环带黄铁矿的元素面扫描及原位微区硫同位素分析表明:PyⅠ核部富Zn、Cr、Ni元素,贫As,δ^(34)S值多分布在1.1‰~5.9‰,环带则相对富集As、Au、Cu、Mn等元素,δ^(34)S值为–0.7‰~4.7‰;PyⅡ包括成矿期形成的富As核部(δ^(34)S值分别为0.6‰、4.7‰)和宽度不等的增生环带(δ^(34)S值为–1.6‰、3.7‰)。通过对比国内外卡林型金矿载金黄铁矿原位硫同位素特征,推断贵州太平洞金矿床中的硫来源于深部岩浆硫。同时,Nano-SIMS元素面扫描分析对BSE图像显示的黄铁矿环带中元素的分布进行了高分辨率的呈现,揭示了环带尺度的元素分带性——成矿过程中流体活动的"脉冲"效应,即增生环带往往是由更次一级的生长环带所组成的。高分辨率的元素面扫描结合原位微区硫同位素分析表明,黔西南地区的卡林型金矿的形成可能源于深部就位的岩浆分异出的载金气?液流体沿断裂系统经长距离
赵静梁金龙李军倪师军向启荣南争路
关键词:黄铁矿环带结构硫同位素
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特色建设研究——以成都理工大学为例被引量:2
2015年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特色项目是评价示范中心的一项重要指标,特色建设是中心建设的重点。以成都理工大学为例,结合地方理工类大学的特点,着眼于"把握一个中心,推进两个提高,完善三层次体系,建设四个基地"的改革思路,并从实验教学体系、信息化平台和评价体系方面突出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特色建设:构建"三轴"实验教学体系,构建多系统协同的集成信息化实验平台,构建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
刘勇李璞王璞向启荣
关键词: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平衡计分卡
甘肃阳山金矿载金黄铁矿硫同位素Nano-SIMS原位分析被引量:15
2016年
硫同位素示踪是矿床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在示踪成矿物质来源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阳山金矿床的载金黄铁矿普遍发育环带结构,显示多期热液活动的特点,而前人研究往往得到整颗粒黄铁矿硫同位素的混和值,因而无法将不同阶段的硫同位素来源区分清楚。本次研究采用纳米二次离子质谱分析技术(NanoSIMS)对不同阶段的黄铁矿的不同部位进行了原位硫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斜长花岗斑岩脉中载金黄铁矿的硫同位素分布基本表现为核部高、环带低的特点,其中,黄铁矿核部的δ34S值为0~1.3‰,显示硫来自于深源岩浆,而环带的δ34S值为-4.5‰^-1.3‰,表明成矿过程中的硫主要来源于岩浆硫,同时可能还有部分沉积硫的混入;千枚岩中草莓状黄铁矿和自形黄铁矿核部的δ34S值均较低(平均值分别为-22.2‰和-26.5‰),显示细菌还原海水硫酸盐过程所产生的硫同位素特征,而自形黄铁矿环带的δ34S值为-5.1‰~1.3‰,同样显示硫来源于岩浆硫与一定程度沉积硫的混合。笔者综合研究区内岩浆活动与成矿的关系后认为,岩浆活动与成矿关系密切,岩浆活动的频发不仅为流体运移提供了足够的热源,同时还带来了丰富的成矿物质。
赵静梁金龙倪师军向启荣
关键词:成矿物质阳山金矿床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