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坎坎

作品数:40 被引量:200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8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哲学宗教
  • 14篇医药卫生
  • 3篇经济管理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社会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0篇地震
  • 10篇创伤
  • 9篇创伤后
  • 9篇创伤后应激
  • 8篇应激
  • 8篇应激障碍
  • 8篇汶川地震
  • 8篇创伤后应激障...
  • 6篇心理
  • 6篇幸存
  • 6篇幸存者
  • 5篇心电
  • 5篇心电信号
  • 5篇12
  • 4篇应激反应
  • 4篇PTSD
  • 4篇创伤后应激反...
  • 3篇心理健康
  • 3篇验证性因素分...
  • 3篇灾害

机构

  • 40篇中国科学院
  • 6篇中国科学院研...
  • 5篇德阳市人民医...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滁州学院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西南科技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国...
  • 1篇德阳市卫生局
  • 1篇中国科学院科...

作者

  • 40篇吴坎坎
  • 14篇刘正奎
  • 11篇高路
  • 9篇张雨青
  • 7篇李风华
  • 6篇王力
  • 5篇张宁
  • 5篇李旭培
  • 3篇刘寅
  • 3篇周琦
  • 3篇陈正根
  • 3篇彭树增
  • 3篇李凤珍
  • 3篇颜小焰
  • 3篇王日出
  • 3篇张永博
  • 2篇刘平
  • 2篇黄迪
  • 1篇陈纯
  • 1篇陈黎

传媒

  • 6篇中国临床心理...
  • 3篇心理科学进展
  • 2篇中国健康心理...
  • 1篇心理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院...
  • 1篇中国软科学
  • 1篇心理与健康
  • 1篇人类工效学
  • 1篇中国循证医学...
  • 1篇滁州学院学报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华行为医学...
  • 1篇第八届北京国...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4篇2022
  • 7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6篇2011
  • 6篇2010
  • 3篇2009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5·12汶川地震前后灾区焦虑抑郁障碍病人症状对比研究
2010年
目的探索5.12汶川地震对幸存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通过对德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07年5月12日~2009年5月12日的1298名就诊者,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估病人的结果比较,以发现地震对幸存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结果地震后单纯焦虑障碍发病率明显增加(P<0.05),女性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的程度明显高于男性,并且地震对幸存者的认知障碍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结论5.12汶川地震对灾区群众的情绪产生了较大影响。
刘平王淳陈黎赵彩云吴坎坎
关键词: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抑郁障碍
震后极重灾区幸存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的结构探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索本土化的灾后PTSD反应模式。方法:在震后1个月到2个月期间,对绵竹体育场安置点的956名受灾群众施测事件冲击量表—修改版(IES-R),并对回收的有效问卷随机分成两组分别进行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IES-R的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得出了PTSD的4因素反应模型—闯入,回避,高警觉和睡眠障碍,并且验证性因素分析也同样支持此四因素模型。结论:国人在遇到汶川地震这样的特大灾难时除了表现出闯入、回避和高警觉外,更表现出为在灾难事件后的睡眠质量严重下降的躯体症状,具有比较高的临床和科研意义。
吴坎坎张雨青张宁刘寅陈正根王力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障碍验证性因素分析
汶川地震幸存者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26
2010年
目的:评估汶川大地震对幸存者所带来的心理影响,以便为进行心理援助和治疗的临床工作者提供更有价值的诊断信息。方法:对安置在绵竹体育中心灾民安置点的956名地震幸存者施测了创伤暴露水平问卷,事件冲击量表(IES-R)和D型人格量表(DS-14)。结果:在地震发生之后不久,有82.6%的被试表现出创伤后应激障碍;在地震中创伤暴露水平高的被试更有可能表现出创伤后应激障碍;女性被试、中年被试、已婚被试以及拥有D型人格的被试更可能产生创伤后应激障碍;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性别、年龄、婚姻状态、创伤暴露水平以及D型人格中的负性情绪是影响被试是否表现出创伤性应激障碍的关键因素。结论:有较高比例的地震幸存者表现出创伤后应激障碍,高创伤暴露水平、女性、中年、已婚和负性情绪是幸存者表现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主要影响因素。
张宁张雨青吴坎坎陈正根刘寅祝卓宏
关键词:汶川地震
汶川大地震幸存者地震前后生理指标变化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对比汶川大地震前后幸存者的生理指标变化,评估汶川大地震给幸存者带来的生理影响。方法:在地震发生2个月后对1379名地震幸存者进行了全面的身体检查,并将本次检查结果与地震发生之前一年幸存者的身体检查结果做比较。结果:地震后的2个月,幸存者的体重、BP、HR、WBC、RBC、PLT、GLU、HDL、LDL与地震前一年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体重、收缩压、心率、RBC、GLU的变化量存在年龄差异;收缩压、RBC、HDL、LDL的变化在性别上存在差异。结论:创伤应激可以引起体重、血压、血常规、血糖、血脂等多项生理指标的改变。
彭树增李凤珍颜小焰周琦吴坎坎廖小兰
关键词:创伤应激生理指标
表情魔方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表情魔方。;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用于益智、进行科普演示等。;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在于图案。;4.最能表明设计要点的图片或照片:主视图。
吴坎坎高路李旭培
汶川地震幸存者创伤后应激反应与细胞免疫的关系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自然灾害后创伤后应激反应与细胞免疫之间的关系。方法在汶川地震18个月时通过PTSD症状自评量表(PCL)对205名5.12汶川地震极重灾区教师的创伤后应激反应严重程度的测评和T细胞及其亚群水平的化验和分析。结果通过对102名PCL高分组被试和103名PCL低分组被试的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进行t检验发现,两组被试在CD3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0),在CD4/CD8水平上存在边缘性显著差异(P=0.069)。进一步的秩和相关分析发现,CD3对创伤后应激反应的4个症状都呈边缘性显著的负相关(闯入、回避、麻木和高警觉的P值分别是0.098、0.081、0.065、0.073),而CD4/CD8仅对PTSD中的高警觉症状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地震18个月后幸存者的CD3水平可以作为PTSD的生物标记,而CD4:CD8的值则可以作为PTSD的高警觉症状的生物标记。
彭树增陈纯李凤珍颜小焰周琦王力张雨青吴坎坎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反应细胞免疫
灾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探索与实践
2012年
5.12汶川地震不仅给灾区群众带来了巨大的生命、财产的损失,而且对灾区的青少年也造成了巨大的、前所未有的心理创伤。我国灾后心理援助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专业性不强。区分受创伤孩子类型,给予有针对性的科学的心理援助以及恢复社会支持系统搭建心理援助科普平台是迫在眉睫的关键任务。以心理健康教育的科普活动为切入点是开展灾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切实可行的模式。
吕吉吴坎坎
关键词:灾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援助
魔方教学模型(脑结构模型)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魔方教学模型(脑结构模型)。;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本外观设计产品用于脑结构教学、演示、科普活动等。;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使用状态图2体现了本外观设计的设计要点。;4.最能表明本外...
高路刘正奎吴坎坎王思睿黄迪张永博
灾后民众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与事件冲击量表(IES)的发展和应用被引量:32
2009年
本文简单回顾了国际上在创伤后应激障碍研究中较常使用的自评测量工具——事件冲击量表(IES)及其修改版(IES-R)和儿童版CRIES的发展和应用。并综合报道了在四川绵竹运用IES-R对956名受灾群众进行的测查结果。推论,5·12汶川地震后,将有大约一半的幸存者在一到两个月出现PTSD的主要症状,并具有比较显著的性别差异:女性的分数普遍高于男性,建议及早进行心理危机干预。
吴坎坎张雨青Peter Tianzhi Chen
关键词:创伤后应激反应
信任的心理和神经生理机制被引量:24
2011年
信任是建立在对他人的意向或行为的积极预期基础上而敢于托付(愿意承受风险)的一种心理状态。心理学家以及组织管理学家通过对信任发展的研究提出了信任发展的二元互动模型、理性选择模型、动机归因模型和可信赖程度——合作双螺旋模型。背叛行为会对信任关系的建立与发展带来永久性的伤害。已有的关于信任的神经生理机制的研究表明:人们所表现出的信任行为与其催产素水平密切相关,而且信任与背纹状体、前脑岛以及处理奖赏信息相关的脑区——伏隔核、尾状核、腹内侧额叶/前额脑区底部和侧前扣带皮层——的活动相关联。尽管目前关于信任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要解开信任的心理机制及其神经生理机制之谜,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张宁张雨青吴坎坎
关键词:信任心理机制催产素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