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声军

作品数:37 被引量:84H指数:6
供职机构:贺州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广西高等学校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历史地理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经济管理
  • 11篇社会学
  • 9篇历史地理
  • 5篇农业科学
  • 4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7篇契约
  • 7篇清水江流域
  • 7篇林业
  • 7篇林业契约
  • 6篇契约文书
  • 5篇文化
  • 5篇文书
  • 4篇地方性知识
  • 4篇知识
  • 4篇实证
  • 4篇清水江文书
  • 4篇民国
  • 4篇南岭走廊
  • 3篇生态知识
  • 3篇生态智慧
  • 3篇实证研究
  • 3篇林木
  • 3篇民族
  • 3篇过山瑶
  • 2篇瑶族

机构

  • 33篇贺州学院
  • 5篇中山大学
  • 4篇吉首大学
  • 2篇广西科技大学
  • 1篇贵阳学院

作者

  • 36篇吴声军
  • 4篇叶景青
  • 1篇牟羡
  • 1篇古贤明
  • 1篇罗康隆
  • 1篇李晓明

传媒

  • 6篇原生态民族文...
  • 4篇贵州大学学报...
  • 4篇贺州学院学报
  • 2篇广西民族大学...
  • 2篇广西民族师范...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广西民族研究
  • 1篇中央民族大学...
  • 1篇广西社会科学
  • 1篇贵州社会科学
  • 1篇贵州民族研究
  • 1篇湖北民族学院...
  • 1篇玉林师范学院...
  • 1篇乐山师范学院...
  • 1篇中南民族大学...
  • 1篇河池学院学报
  • 1篇科教文汇
  • 1篇凯里学院学报
  • 1篇北方民族大学...
  • 1篇鄱阳湖学刊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2
  • 3篇2021
  • 7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岭走廊平桂瑶族的婚俗特点与文化调适——基于民族民间文献的考察被引量:2
2020年
生活在南岭走廊大山深处的广西贺州市平桂瑶族,仍然遗留多种原始形态的婚姻习俗,同时也保存了大量记录日常生活的手抄文献。民间文献和田野调查资料表明,受自然环境、生计方式、经济水平和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平桂瑶族的婚姻以族群内婚为主,有着女儿也是传后人的男女平等观念和五行八字合婚的习俗。无论富有与贫困,平桂瑶族村民特别重视婚礼仪式的举办。平桂瑶族婚俗特点真实反映了其生计方式、经济发展水平、族群认同和历史文化传统。
吴声军
南岭走廊平桂瑶族的婚姻形态与文化调适——基于婚姻文书为中心的考察
2020年
关于南岭走廊瑶族婚姻习俗的研究,大多侧重以共时性的田野调查材料进行探讨。新发现的广西贺州平桂瑶族婚姻契约文书,为研究瑶族社会婚姻生活提供了宝贵的历时性材料。契约文书中反映了民国以来,平桂瑶族地区广泛存在着带子就夫婚和卖断、卖一半、两头顶等多种招赘婚的习俗,真实地反映了平桂瑶族所处的自然环境、生计方式和男女平等观念。
吴声军
关键词:契约文书婚姻习俗
人生礼仪之蛋文化剖析被引量:2
2011年
在人生礼仪中,蛋作为一种常见的文化事象,它起到了媒介和象征的作用,沟通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神之间的关系,表达了一种美好的愿望。
吴声军古贤明
关键词:鸡蛋人生礼仪文化剖析
从文斗林业契约看人工营林的封闭性——《清水江文书》实证研究系列之二被引量:2
2014年
自明代末期以来,随着清水江流域木材贸易的繁荣,人工营林成为当地人们的主要生计活动。然而人工营林是一个长周期性的产业,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如果发生人为或自然的灾害,林农则会遭受巨大的损失。因此林农在人工营林过程中特别注重封闭性,通过明晰林地产权,充分利用林地自然条件和地方性文化最大限度地规避各种灾害,减少损失,确保获得稳定的效益。
吴声军
关键词:林业契约
木材与运输:清水江人工营林之“洪道”研究——以锦屏县文斗苗寨的考察为中心被引量:6
2017年
"洪道"作为清水江流域村落林地一个常见的木材运输设施,是人工营林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文斗苗寨林地的田野调查为中心,通过对洪道设置、维护与利用以及纠纷解决的地方性知识的探讨,进而揭示清水江流域人民几百年以来在人工营林中所掌握的技术技能、文化运行机制和现实意义。
吴声军叶景青
关键词:木材运输洪道
《清史稿·贵州地理志》校勘举要
2011年
《清史稿》是我国一部民国年间编修的清代历史的未定稿。但由于各种原因,其讹误诸多。本文单就该书卷七十五"贵州地理志"的错字、年代、脱漏、衍文等讹误,以举例的形式加以校勘、校正。
吴声军
关键词:清史稿讹误校勘
清至民国容县土地交易的形式与特点--新见容县契约文书系列研究之一被引量:2
2020年
契约文书作为一种原始的历史遗存资料,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从新发现的广西容县土地契约文书可以看到,清代民国时期桂东南地区的土地交易主要有断卖、典当、对换、租佃等形式,其特点主要是红契和白契分明、交易双方信息的对称性、双方权益的保障性和交易中亲邻的优先权。新发现的容县土地契约文书,可以为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明清以来桂东南的区域历史和社会经济提供新史料。
吴声军
关键词:桂东南契约文书土地交易
南岭瑶山传统生计中的生态智慧——以都庞岭枫木坪村为例被引量:1
2011年
瑶族作为"南岭民族走廊"典型的山地民族,所处的生态环境错综复杂。瑶族文化在适应所处生态环境中积累了丰富的地方性生态知识。这样的生态知识包括对不同生态系统的认知、对生物物种的认知及其互动关系的把握、对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等等。这些知识在瑶族人民传统的"刀耕火种"林农复合生计中得到了全面的应用。以生活在都庞岭枫木坪村的"过山瑶"农林复合生计为分析对象,揭示瑶族传统生计中的生态技能、生态智慧。
吴声军
关键词:过山瑶刀耕火种生态知识生态智慧
相生与相克:人工营林的认知与实践——基于对清水江流域人工林业项目的探讨被引量:6
2019年
清水江流域苗侗族人民在长期的人工营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地方性知识与生态智慧,其中不乏植物间相生与相克的经验积累。通过生态民族学的田野调查,探讨清水江流域苗侗林农在人工营林生计实践中对相关知识的把握与运用,不难发现传统的营林体制至今仍具有直接的推广应用价值。这一活态传承的林业经营体制理应成为优秀的农业遗产加以发掘、传承与保护,以服务于当代的生态文明建设。
吴声军
清水江林业契约之文化剖析被引量:5
2010年
林业契约作为清水江流域的一个文化事实,它是清水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明清时代的清水江流域的人工营林一直是家族公有制。伴随着人工林业而产生的林业契约体现了林农在林业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关系就是对人际关系的一种有效的节制,从而使林业经营长期稳定地进行。
吴声军
关键词:林业契约文化剖析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