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晶

作品数:28 被引量:72H指数:5
供职机构: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经济管理
  • 5篇文化科学
  • 5篇文学
  • 5篇历史地理
  • 3篇哲学宗教
  • 3篇政治法律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7篇文化
  • 4篇美学
  • 4篇南宋
  • 3篇学术
  • 3篇生态美学
  • 3篇美育
  • 3篇家族
  • 3篇城市
  • 2篇浙江文化
  • 2篇社会
  • 2篇生态
  • 2篇生态美育
  • 2篇诗社
  • 2篇晚清
  • 2篇乡村
  • 2篇花园
  • 2篇蕉园诗社
  • 2篇涵泳
  • 2篇城镇化
  • 1篇大运河

机构

  • 28篇浙江省社会科...
  • 24篇杭州市社会科...
  • 1篇杭州科技职业...
  • 1篇浙江理工大学

作者

  • 28篇吴晶
  • 24篇周膺
  • 1篇游路湘
  • 1篇刘国翰
  • 1篇张祝平
  • 1篇杨建华

传媒

  • 7篇浙江学刊
  • 4篇国际社会科学...
  • 3篇杭州研究
  • 3篇美育学刊
  • 2篇浙江社会科学
  • 2篇浙江工商大学...
  • 2篇杭州学刊
  • 1篇哲学动态
  • 1篇观察与思考
  • 1篇理论与改革
  • 1篇温州大学学报...
  • 1篇创意城市学刊

年份

  • 3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晚清绅士的现代性文化书写与城市善治取向——杭州丁氏家族的公共文化建构与城市治理研究
2018年
以丁丙为代表的杭州丁氏家族以慈善为内核对传统文化进行公共性改造,并将其融入城市社会治理,晚清时期即在城市善治上取得卓越成效。他们在藏书实践中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现代性综合阐发,又在文学艺术实践中进行现代性表达,并以公民文化意识主导早期城市治理。
周膺吴晶
关键词:晚清文化书写
区域生态共同体的美育功能——浙江大花园的生态美育旨趣
2019年
浙江大花园不是简单的物质景观,而是与人共构的生态共同体。这个省域生态共同体有自己的自足性,也构成中国生态共同体的有机部分,又与全球生态共同体共命运。其建设成功与否,取决于全体公民对生态存在性认识、生态自我认识、生态人格重塑的水平。它的建设过程也正是重塑公民人格的过程。浙江大花园是家园的象征,一个可以诗意地栖居的家园。它唤醒的诗情启示着重返家园的路,因而它也是一个可能的美育家园。
周膺吴晶
关键词:生态共同体生态自我
丁丙及杭州丁氏家族家世考述被引量:4
2013年
以丁丙为代表的杭州丁氏家族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少见的藏书、实业和慈善三大世业。丁氏家族自清初至民国世居杭州,成为较为纯粹的杭州世家。经过几代累续,形成家族世业传统,至丁丙、丁申达至高峰。丁氏世业的形成得缘于家族文化的传承和家族存在的时地基础,家族文化传承和现代西方文明的双重作用拓展了他们的眼界。丁氏家族的地域性集中繁衍和以地域为根据的事业创设是其取得成就的重要原因。
周膺吴晶
关键词:家世
南宋临安的政教调和
2020年
宋代对宗教采取利用与限制并举的政策,各种宗教发展较为平衡。南宋临安是宗教重镇,因政教关系的调和和宗教的适度发展,使宗教在神道设教、祈禳除灾、心灵修为和学术更化等方面作为更大,对巩固政权、稳定社会、发展文化都有积极的功效。南宋临安的宗教发展有显著的世俗化倾向,而南宋政权对宗教的控制也主要是推行世俗化管理。这种管理有改变宗教价值观等方面的问题,也有沟通世间与出世间关系、规范教门管理的积极意义。
吴晶周膺
关键词:宗教价值观政教关系神道设教世俗化倾向
杭州市文化遗产的制度性保护被引量:1
2010年
近几年杭州市的文化遗产保护取得巨大成效,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地段、历史文化保护区(名镇、村)、历史建筑、工商业遗产、校园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进行全方位保护。但杭州市文化遗产保护的制度性建构仍是缺失的,可持续保护和科学保护存在较大问题。有必要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战略设计与规划、主体构建、财政激励、科学评估和科学研究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制度性建设。
周膺吴晶
关键词:文化遗产保护历史文化名城
杭州与洪昇的戏剧创作
2007年
以往研究者以为洪昇的戏曲创作与他在北京的10多年漂泊生涯关系最大。这种观点不够全面。洪昇早年和晚年约占他人生时间2/3以上的时光是在杭州度过的,他的代表作《长生殿》和其他许多戏曲作品孕育于杭州,最后完善于杭州。杭州的自然和文化氛围给他他创作灵感,他的家世背景、师长友人则对他的创作观有很大的影响。作为一个在民族矛盾、党争、人生诸多困境里艰难生存、成长的真实的人,洪昇的一生是复杂多面的。如果抽去了杭州背景,对洪昇的了解会很不完全,对《长生殿》思想艺术之超妙同样不能领悟。
吴晶
关键词:戏曲
“恰当自然审美”与乡村理性改造--对浙江大花园的价值认知与反思被引量:3
2020年
中国乡村正在被过度乃至低级艺术化所改造。浙江省实施的重大战略浙江大花园建设要取得成功,除克服功利主义取向外,还需要纠正非理性的艺术审美偏差,通过反思批判确立理性的审美立场,将浙江山水的审美特征和审美价值放在由认知、伦理等共同组成的整体价值体系中来考察,在科学认知的基础上进行"恰当自然审美",力求实现审美效应正向化、最大化,使居、业、游功能全面提升。居的方面以生态安全和生活便捷为建设原则,业的方面以生态型和创意型为建设原则,游的方面以原生态和源文化体验为建设原则。
周膺吴晶
关键词:生态美学
蕉园诗社考论被引量:9
2010年
清初杭州的闺秀诗社蕉园诗社是清代及古代史上首个真正意义的女性诗社,具有超出地域和时代的影响。但以往对它的记载多较简略琐碎,且多错讹、自相矛盾,影响了对其真切面貌及确切地位的认识。本文以诗社较早较可靠的记载为基础,结合诗社成员的生平、作品,就诗社的成立和存续时间,成员人数和核心成员组成,蕉园七子、五子和诗社前后两期关系等方面,对一些先入为主的不确说法进行了辨析考订,勾勒诗社大貌和成员面目,并由此确定诗社的基本特征和历史地位。
吴晶
关键词:蕉园诗社
晚清慈善组织在城市社会治理中的先导作用——丁丙《乐善录》与杭州善举联合体研究
2018年
杭州善举联合体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慈善组织,还曾超越慈善事业成为晚清城市社会治理的主体,代替政府完成了太平天国战争后杭州的社会重建。其存在证明社会组织不仅对社会治理具有历史主动性,而且具备充分的社会再组织再建设能力,实际作为大于政府的单一作用。杭州善举联合体是晚清政府与社会共构共建的成果,是政府主动培育社会主体、积极公民发育成长并空前地实现社会价值的经典范例。这种政府权力委托或转移下的善治于中国今天的社会治理仍有很大借鉴意义,可提供较多有益的经验。
吴晶周膺
关键词:晚清慈善组织
浙江近代文化转型中的士绅蜕变——以丁丙为中心的丁氏家族考察
2016年
中国的绅士阶层在近代社会转型时期从等级职业结构中分解出来,突破传统的身份矩矱,在新的功能职业结构中转变为多角色的文化主体,以文化先觉或文化自觉主导社会变革,自身也取得更能表达情志、更充分可能的个人和社会实现。杭州丁氏家族以实业、藏书和慈善三大世业重建和改造社会,成为绅士阶层蜕变的典范,也构成浙江文化新世相的典型表征。
吴晶周膺
关键词:绅士阶层文化转型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