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楼平
- 作品数:11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 罗尔斯“社会基本善”的理论弹性:一个内部辩护
- 2023年
- 在罗尔斯正义理论中,作为社会的背景条件和通用手段,社会基本善是正义理论所重点讨论并予以分配的客观对象。这一观念遭到了阿玛蒂亚·森、理查德·阿内逊和G.A.柯恩等人的批驳,被指责缺乏理论弹性,因为其一方面无法容纳人们在善的转化上的人际差异而深陷“拜物主义”,另一方面低估未经选择的不良运气的影响而不足以体现平等和博爱之精神。然而,从罗尔斯关于人的观念、分配正义的适用范围以及公平正义学说的性质等理论的主要维度的阐释来看,他们的质疑并不构成实质性的挑战,故社会基本善的观念仍有足够的理论弹性。对此观念的辩护和澄清,有益于更为准确、深入地把握罗尔斯正义论的内在逻辑。
- 吴楼平
- 关键词:罗尔斯分配正义
- 论基于基本需要的底限人权——戴维·米勒对罗尔斯人权观的改造
- 2017年
- 约翰·罗尔斯在《万民法》中所提出作为调节多元世界社会关系的底限人权引起了政治哲学家们关于人权理论的纷争。英国政治哲学家戴维·米勒继承并进一步改造了罗尔斯的底限人权观。在论证过程中,米勒采用了人道主义策略以取代罗尔斯的重叠共识策略,并把人类的共同特征、基本需要作为人权的立论基础,同时引入可实践性原则划定底限人权的上限范围。因此,与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人权观相比,米勒基于基本需要的人权观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上都具有更强的可辩护性。不过,他的这种人权观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基本需要"概念的明晰、"最低限度"的界定、"权利清单"的划定、"人权优先性"的确立等尚待更加充分的说明。
- 吴楼平
- 关键词:罗尔斯人道主义
- 国际正义之限度:援助义务--对罗尔斯拒斥全球差别原则的探源被引量:3
- 2015年
- 在《万民法》中,罗尔斯将正义理论从国内领域向国际领域扩展时,放弃了差别原则。这种做法招致世界主义者的质疑,被视为前后观点的不一致。实际上,在其理论的转向过程中,罗尔斯不再预设封闭的世界合作体系,而是从尚不充分的国际合作关系和合理多元论的现实出发,将影响国际正义的主要原因归于国内文化、政治、制度等因素,然后提出较弱意义的作为过渡性原则的国际援助义务,为国际分配正义划定界限。罗尔斯前后观点的不一致并没有对他的正义理论整体的内在逻辑造成冲突,真正的问题在于他对多元论现实的过分强调,从而使万民法止步于国际正义。但正是他对多样性的重视,使我们在继续推进其正义理论时须更加谨慎、合理。
- 吴楼平
- 关键词:罗尔斯万民法分配正义世界主义
- “现实的乌托邦”——罗尔斯对康德永久和平的改造
- 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几乎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它给政治哲学和政治哲学家提出了新的挑战。全球化时代下的国际关系和正义问题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往的研究模式已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今国际政治的发展状况。现实主义者一直强调主权国家是国际交往行...
- 吴楼平
- 关键词:现实主义
- 全球平等主义可证成吗?——戴维·米勒的视角及其基于责任的全球正义理论重构被引量:5
- 2016年
- 戴维·米勒吸收了罗尔斯在《万民法》中反对世界主义全球平等的观点,重点思考平等与正义之间的关系这一哲学问题。在他看来,作为全球平等主义"硬通货"的两个方面,全球资源平等和全球机会平等存在"标准"和"动力"问题,它们并不构成判断全球正义与否的充分条件。针对世界主义理论的不足,他将全球正义关注的焦点转向非比较性的绝对贫困问题,以基于基本需要的人类权利作为判断正义的标准,并运用责任理论来具体界定援助义务的性质,从而提出了更加复杂的全球正义理论。他的理论为我们更加合理地理解全球正义打开了新的视野,但仍旧面临着一些问题,诸如情境主义与道德普遍主义、个体责任与集体责任之间的矛盾等等,这些尚待进一步澄清。
- 吴楼平
- 关键词:全球正义
- 国际援助义务应如何认定——一种基于责任原则的分析进路被引量:1
- 2017年
- 在讨论国际援助时,罗尔斯和一些世界主义者囿于一种"非此即彼式"的简单化进路,要么将其视为人道主义义务,要么视为正义的义务。这种进路因忽略了两种性质不同的义务在关注对象、援助目标以及优先性等方面的明显差异,容易造成理解上的偏颇,而转向一种基于责任原则的分析进路可有效避免这种弊端。依据该进路,在后果责任与补救责任的区分及其内在关联被正确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对导致国家贫困的根本原因的综合分析,国际援助义务的性质就得到合理认定。其到底是正义的还是人道的,这种进路不仅为国际援助义务的认定提供了依据,而且在理论上满足责任原则的适用性、判断标准的连贯性和平等观念的重要性,对国际援助实践具有启示意义。
- 吴楼平
- 关键词:全球正义国际援助
- 多元正义:介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主义之间——戴维·米勒的正义困境与理论辩护被引量:2
- 2017年
- 戴维·米勒根据人类关系模式提出了多元社会正义理论,但遭到了全球化理论和文化多元主义的双重挑战。全球化理论认为经济效率与社会正义之间不相容,文化多元主义则认为社群文化与正义共识之间相冲突,故他们一致否认社会正义的可能性。针对挑战,米勒作出理论辩护。一方面,他证明社会正义与全球化在经济效率上是相容的,多元文化与社会正义在理论共识上是可能的;另一方面,他又试图为社会正义确立一种稳固的根基即民族性原则。然而,由于米勒过于夸大民族原则的重要性,导致自我辩护的过程中出现对待多元论的立场不够中立、正义理论太过狭隘等问题,所以他的回应是不够充分的。
- 吴楼平
- 关键词:文化多元主义
- 多元化、民族性与全球正义——戴维·米勒正义理论研究
- 谁之正义、什么正义、何种正义等一系列关于正义的基本问题一直是政治哲学家们寻根究底、争论不休的永恒话题。针对这些基本问题,米勒从情境主义出发,分别在社会正义、民族性、全球正义等三个不同范围的正义理论上做出了比较系统地回答。...
- 吴楼平
- 关键词:社会正义民族性全球正义正义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