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金菊 作品数:38 被引量:197 H指数:7 供职机构: 合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不同类型肺结核与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的相关性 2023年 探讨不同类型肺结核与血浆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为揭示患不同类型肺结核的潜在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招募安徽省胸科医院病原学阴性、病原学阳性和耐药肺结核三个病区患者共164名,收集其空腹血液,并分离得到血浆样本,测定其C反应蛋白浓度水平。同时采用问卷收集患者基本人口统计学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不同类型肺结核与血浆C反应蛋白浓度水平的关联。结果 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浓度中位数(93.30mg/L)高于病原学阴性组(68.47mg/L)和耐药肺结核(74.58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9.122,P<0.01)。控制年龄、职业以及家庭月收入等混杂因素后,与病原学阴性且低浓度C反应蛋白组相比,在病原学阳性组中,中等浓度和高浓度C反应蛋白均是患病原学阳性肺结核的危险因素(病原学阳性组:OR1=12.283,95%CI=2.844~53.066,OR2=3.047,95%CI=1.063~8.766)。进一步补充分析发现,与病原学阳性组相比,未观察到中等浓度和高浓度C反应蛋白是是患耐药肺结核的危险因素。结论 不同类型肺结核与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之间存在相关性,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浓度较高。 郭策 荣雪松 吴金菊2011-2020年合肥市肺结核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 为了解合肥市快速城镇化对肺结核流行的影响,分析2011-2020年全市肺结核疫情流行特征,从城镇化角度探究肺结核发病与死亡的区域经济环境影响因素等。方法 采集合肥市2011-2020年肺结核疫情数据,对肺结核的三间分布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合城镇化水平相关人口和经济指标,对肺结核发病率和死亡率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结果 2011-2020年合肥市活动性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χ^(2)=472.316,P<0.01),病原学阳性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χ^(2)=61.799,P<0.01);全年3~5月肺结核报告病例最多,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县级高于市区。2011-2020年肺结核平均报告发病率均呈下降趋势,男女性别比为2.56∶1,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肺结核报告发病率与人均GDP、性别比和城镇人口比例存在负相关关系;肺结核报告死亡率与城镇人口比例存在负相关关系。结论 城镇化因素对合肥市肺结核流行情况有一定影响,区域城镇人口比例与肺结核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关,应结合城镇化特征优化区域重点人群的结核病防治工作。 钱冰 曹赟 齐静 陈伟 吴金菊 曹红关键词:肺结核 发病率 城镇化 影响因素 合肥市4家医疗机构丙肝报告质量调查分析 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了解合肥市省市级医院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肝")病例报告情况,为提高丙肝报告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2014年1~3月份丙肝病例报告较多的2家市级和2家省级医疗机构,调查和分析2014年第一季度丙肝住院病例报告质量。结果 4家医疗机构共登记79例丙肝病例,漏报9例,漏报率为11.39%。其中省级医院的漏报率为5.66%,市级医院的漏报率为23.08%,漏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42,P=0.022)。诊断分类错报率为32.86%,急慢性分类错报率为47.14%,省级医院错报率均低于市级医院,错报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4家省、市级医疗机构丙肝病例报告数据质量不高。 张磊 吴金菊 胡明霞 尤恩情 赵科伕关键词:丙型病毒性肝炎 病例报告 合肥市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漏报调查 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评估法定报告传染病的实际发病情况,分析网络直报漏报原因,为及时发现并纠正网络直报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普查与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不同级别、不同地区的医疗机构进行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的漏报调查。结果医疗机构中共查出法定传染病20种1 148例,漏报率为14.11%,报告不及时率为10.24%。不同类别医疗机构的漏报率有明显差别。结论应加强传染病防治工作技能培训,强化医院内部管理,加强县级以下医疗机构网络直报督导管理工作。 刘怀珠 吴金菊 刘振武 刘旭祥关键词:传染病 网络直报 安徽省戊型肝炎基因分型及临床特征研究 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研究安徽省戊型病毒性肝炎的基因型及其分布特点,为预防和控制戊型病毒性肝炎和疫苗的研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戊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7011-1997)于2006年12月~2007年12月从安徽省的4家综合性三甲医院收集戊型病毒性肝炎132例,分析临床特征,其中采集血清50份,用RT-nPCR法检测戊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结果HEV RNA阳性率为22%(11/50),经测序证实为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virus,HEV)的基因序列;用DNA STAR软件分析,11例的病毒株中2例为HEVⅠ型,9例为HEVⅣ型。Ⅳ型中又有ⅣA型3例和ⅣD型6例。结论安徽省急性散发性戊型肝炎的病毒基因型以HEVⅣ型为主,Ⅰ型次之,而Ⅳ型又有不同的亚型,主要为ⅣA和ⅣD型。 吴金菊 马尔健 苏虹 张文艳 刘怀珠关键词:基因型 合肥市1997~2005年乙型肝炎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 分析合肥市1997~2005年乙型肝炎流行概况,为今后乙肝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1997~2005年合肥市乙型肝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97~2005年合肥市共报告乙型肝炎1635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1.93/10万,总体呈稳中略降的趋势。20-44岁组为高发年龄组,发病数占总病例数的48.65%。15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下降明显。职业分布以农民为最高。结论 合肥市1997~2005年乙型肝炎发病比较平稳,略成下降趋势,成人乙肝疫苗接种工作仍应重视和加强。 吴金菊 刘怀珠 刘旭祥 张俊青 管恒燕关键词:乙型肝炎 流行病学 发病率 合肥市幼托机构手足口病聚集性发病危险因素探讨 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了解合肥市手足口病聚集性发病流行特征,探讨幼托机构手足口病聚集性发病危险因素,为制定重点场所和重点人群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现场调查合肥市2012年手足口病聚集性发病情况,随机抽取60家发生聚集性疫情的幼托机构,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抽取同时期未发生聚集性疫情的60家幼托机构,探讨手足口病发生聚集性疫情的危险因素。结果全年共发生220起聚集性疫情,其中210起发生在幼儿园,其余10起发生在家庭和社区。手足口病高发期间,聚集性病例未及时隔离,户外组合玩具数量多,住宿房间拥挤,托幼机构教师防治知识知晓率低对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发生有促进作用。疾控部门对聚集性疫情采取防控措施早,疫情规模越小。结论落实手足口病综合防治措施能够推迟、减少甚至杜绝手足口病在托幼机构中的蔓延。 吴金菊 赵科伕 姜凌 李诺 尤恩情 胡明霞 吴思远 李玮关键词:手足口病 聚集性发病 病例对照 2013—2022年气象因素对合肥市肺结核发病的影响 2024年 目的:分析气象因素对合肥市肺结核发病的影响,为制定肺结核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3—2022年合肥市肺结核周发病数,从合肥市气象局收集同期的气象数据,对二者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采用R 4.3.0软件构建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istributed lag nonlinear model,DLNM),探讨气象因素和肺结核周病例数之间的暴露—滞后效应。结果:2013—2022年合肥市肺结核患者共报告发病41366例,报告发病率从2013年的63.2/10万(4742/7506266)下降至2022年的31.4/10万(2960/9424437),呈波动下降趋势(χ_(线性)^(2)=1622.439,P<0.001)。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对肺结核发病的影响分别呈现为“M”型、倒“N”型和近似“Z”型分布。气温在4.7℃时对肺结核发病的累积效应最高(CRR=2.261,95%CI:1.422~3.594),低温(P5=2.4℃)在滞后16周情况下肺结核发病风险最大;相对湿度在46.1%时对肺结核发病的累积效应最高(CRR=8.666,95%CI:5.452~13.773),低相对湿度(P_(1)=54.7%)在滞后0周时RR值最大,为1.073(95%CI:1.047~1.100),高相对湿度(P_(99)=93.0%)在滞后0~15周时为肺结核的保护因素;风速在1.2m/s时对肺结核发病的累积效应最高(CRR=1.563,95%CI:1.203~2.031),低风速(P_(1)=1.2m/s)在滞后16周时RR值最大,为1.042(95%CI:1.011~1.073),高风速(P_(99)=3.5m/s)在滞后0~13周时为肺结核的保护因素。结论:气象因素在肺结核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且具有非线性和滞后效应,低温、低相对湿度和低风速会增加肺结核发病的风险。 尤恩情 李娟 陈丽丽 刘溦 吴金菊 曹红关键词:发病率 复治菌阳肺结核治疗成功后对再次复发肺结核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3年 探讨复治菌阳肺结核治疗成功后对再次复发肺结核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 治疗成功地复治肺结核320例患者为例,在2015年~2020年12月5年期间随访,发现再复发例数28例(再复发组),未复发例数292例(未复发组),分析两组患者既往治疗时间,用药时间,耐药性情况,复治方案,治疗药物剂量,时间以及胸部情况进行观察,对导致再次复发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合并糖尿病疾病情况:未复发组出现30例,占比10.27%(30/292)再次复发组9例,占比32.14%(9/28)。复治次数未复发组:超过2次18例,占比6.16%(18/292),再次复发组超过2例,6例占比21.43%(6/28)而且患者在性别以及年龄等数据之间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复发组与再次复发组用药时间超过7月以及不足6月,药敏结果耐药以及敏感以及此次使用利福平利福喷丁低剂量以及合理剂量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累计时间超过7个月患者,以及患者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存在耐药性的情况,同时使用低剂量利福平利福喷汀药物是导致复治肺结核再次复发的危险因素(OR数据:4.190,3.084,3.498)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研究发现在复治菌阳肺结核治疗过程中控制用药时间,进行耐药性研究以及合理使用抗肺结核药物可以有效降低复治肺结核再次复发。 郭策 荣雪松 吴金菊关键词:肺结核 复发 合肥市2004~2007年猩红热病例分布的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了解合肥市猩红热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对合肥市猩红热报告病例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7年合肥市猩红热年平均发病率为2.975/10万,其中2005年最高(3.748/10万)、2006年最低(2.024/10万);3~6岁组为高发年龄,与0岁、〉7岁和大于15岁年龄组的人群比较,P值均小于0.01,(P〈0.01,Z=11.043,10.240);病例主要为学生、托幼儿童;男女发病比例1.6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Z=5.884);每年的3~6月为发病高峰;报告病例集中在市区,与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Z=17.824)。结论合肥市猩红热防治工作应在春季流行高峰之前开展。防治重点应放在学校、托儿所等集体单位。 张俊青 吴金菊 刘怀珠关键词:猩红热 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