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光华
- 作品数:14 被引量:77H指数:6
- 供职机构:重庆市北碚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2005-2013年北碚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掌握重庆市北碚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规律,为制定科学有效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13年北碚区流行性腮腺炎年均发病率为79.45/10万,季节分布呈现双峰特点,主高峰为4-6月,次高峰为11月至次年1月。乡镇发病率高于街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7,P〈0.05)。男性年均发病率为85.48/10万,女性年均发病率为73.29/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41,P〈0.05)。以3-15岁年龄组发病最多,占发病总数的84.77%;职业以学生最多,占发病总数的75.72%。结论小学是流行性腮腺炎防控的重点,应对14岁以下儿童在流行高峰到来之前开展强化免疫接种,同时在学校采取消毒隔离等有效的防控措施,以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
- 袁海艳周光华潘程程
-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
- 2009-2013年重庆市北碚区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及暴发疫情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了解2009-2013年北碚区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流行性腮腺炎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北碚区2009-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及暴发疫情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3年该区流行性腮腺炎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89.62/10万,发病高峰与学校行课时间一致,主要发病人群为15岁以下儿童;暴发疫情主要集中在学校,尤其是小学。结论 2009-2013年北碚区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和暴发疫情报告数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应推广普及腮腺炎疫苗接种,加强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监测,及时调查处置,必要时开展应急接种。
- 周光华袁海艳张倩
-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流行病学特征
- 一起幼儿园水痘暴发及疫苗保护效果分析
- 2019年
- 目的分析某幼儿园一起水痘暴发疫情流行特征及疫苗接种保护效果,为控制水痘暴发、完善疫苗接种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水痘暴发病例信息以及儿童疫苗接种情况,分析暴发流行特征和疫苗保护效率。结果共报告水痘暴发病例24例,分布在5个班,其中大一班病例占50.00%,全园儿童罹患率8.99%(24/267),疫情持续31天。5岁及以上儿童罹患率15.07%,高于4岁及以下儿童的1.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626,P<0.01)。发现水痘突破病例14例,其中接种年限≥3年的占64.28%。全园儿童中,接种过1剂次疫苗儿童的罹患率7.29%,低于未接种者的15.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234,P<0.05),疫苗保护效率53.33%。结论1剂次疫苗接种对幼儿园5岁以上儿童保护不充分,在有较高接种率的幼儿园仍可能暴发水痘。建议强化幼儿园水痘疫情监测和早期处置,完善现有接种策略。
- 朱丽霞周永超刘玉梅周光华康光鸿
- 关键词:水痘
- 2004-2012年重庆市北碚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了解重庆市北碚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点和报告控制情况,为有效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决策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12年北碚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2年北碚区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08起,发病3 607例,死亡2例,其中传染病疫情104起,占报告事件总数的96.30%;流行性腮腺炎疫情29起,占报告传染病疫情的28.43%,风疹疫情20起(19.61%);发生在学校的突发事件105起,其中小学校50起(47.62%),农村小学32起(30.48%);发生时间呈双峰分布,2个高峰分别出现在5月和10月;57.4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时。结论重庆市北碚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发生场所是学校尤其农村小学,事件以传染病尤其是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等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因此必须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落实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各项措施。
- 袁海艳周光华周永超
-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
- 2012年重庆市北碚区死因监测分析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及时发现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以便及早采取有效的防制措施,提高居民的期望寿命。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运用DeathReg2005死因分析软件对北碚区2012年死因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2年该区粗死亡率663.91/10万,标化死亡率387.21/10万,分系统前5位死因分别是肿瘤(241.78/10万)、循环系统疾病(171.23/10万)、呼吸系统疾病(114.35/10万)、损伤和中毒(51.00/10万)及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的其他疾病(18.81/10万);单病伤死因排在前5位的依次是慢性下呼吸道疾病(96.71/10万)、肺癌(77.90/10万)、脑血管病(76.72/10万)、其他冠心病(54.82/10万)和肝癌(43.36/10万)。结论以恶性肿瘤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病已成为影响该区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应采取针对性的综合防控措施,加大对慢性病及其高危人群的发现、干预和治疗力度。
- 周光华袁海艳辛攀
- 关键词:死因监测死亡率死因顺位潜在减寿年数
- 重庆市北碚区0~6岁儿童水痘及突破病例流行特征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分析重庆市北碚区0~6岁儿童水痘流行特征及突破病例分布,评估1剂次水痘疫苗接种对发病的影响,为完善水痘免疫程序提供依据。方法以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5-2017年北碚区0~6岁儿童水痘发病水平及突破病例分布特征。结果 2015-2017年北碚区共报告水痘病例2 119例,病例以学生和幼托儿童为主,共占80.56%(1 707/2 119),其中0~6岁病例640人,发病率636.36/10万,并呈现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其间共发现突破病例217人,占接种史明确儿童病例总数的49.77%(217/436),突破病例中4~6岁占81.11%(176/217),其年龄分布与非突破病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943 2,P<0.05);突破病例从接种至发病平均间隔(3.75±1.37)年,接种后<3年发病的占24.42%(53/217),≥3年发病的占75.58%(164/217)。结论接种1剂次疫苗后,5岁及以上儿童水痘发病风险仍较高,1剂次疫苗对儿童的保护不足,建议提高儿童水痘疫苗接种率,并在学龄前开展第2剂次疫苗接种,减少幼托机构和学校暴发风险。
- 朱丽霞刘玉梅周光华周永超
- 关键词:水痘发病率
- 重庆市北碚区医疗机构病毒性肝炎诊断报告情况调查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对重庆市北碚区医疗机构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报告情况进行评价,探讨诊断报告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科学的防控建议。方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可疑肝炎病例的临床表现,采集血液由疾控部门进行检验,对病例诊断进行判断,查询重庆市北碚区肝炎病例报告情况,对该地区医疗机构肝炎诊断报告情况进行分析,对医疗机构与疾控部门的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共确诊病毒性肝炎217例,其中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116例,慢性乙肝88例,戊型病毒性肝炎(戊肝)5例,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3例。通过与医疗机构的网络报告进行对比,发现47例急性乙肝被医疗机构报告为慢性乙肝;医疗机构报告的慢性乙肝病例的阳性预测值仅为47%,而急性乙肝的阴性预测值也仅为52%,医疗机构仅对47%的可疑病例开展了抗乙肝病毒核心抗原抗体(抗-HBcIgM)检测,且其阳性率明显低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χ2=13.00,P<0.01)。结论重庆市北碚区医疗机构病毒性肝炎诊断报告存在较大问题,建议临床医生更多运用抗-HBc IgM检测来辅助临床诊疗,并且要采取措施提高检测准确率,同时还要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传染病报告的意识,卫生行政部门也应加强督导检查。
- 袁珩马会来邓小霞明媛英李涛李勤龙江周光华申涛谭兴兰
-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
- 2015-2019年重庆市北碚区梅毒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了解重庆市北碚区梅毒流行病学特征及趋势,为制定梅毒防制措施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5-2019年重庆市北碚区梅毒报告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5-2019年重庆市北碚区共报告梅毒病例219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56.34/10万,总体呈上升趋势(χ^(2)_(趋势)=8.583,P<0.05);隐性梅毒发病率从2015年的47.19/10万上升到2019年的61.16/10万,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_(趋势)=15.187,P<0.01)。男性发病率为56.30/10万,女性发病率为56.37/10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P>0.05)。男性发病率呈上升趋势(χ^(2)_(趋势)=19.800,P<0.01)。20~<45岁(育龄期)女性梅毒发病率高于同年龄组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652,P<0.01)。梅毒发病逐渐呈老龄化趋势,60岁以上男性尤其明显。职业以家务和待业者、农民及离退人员为主。天生街道、北温泉街道和歇马街道报告发病数占全区总数的34.67%。结论2015-2019年重庆市北碚区梅毒年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中隐性梅毒增长明显。需加大梅毒筛查力度,根据疫情特点制定精准的防控措施,控制梅毒流行。
- 薛媛杨文婷周光华谭兴兰唐孝力马文
- 关键词:梅毒病例报告流行病学特征
- 二甲双胍/多西环素复合微球的制备及其抗Ⅱ型糖尿病合并肺感染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制备二甲双胍/多西环素复合微球(Met/DH-Ms)并优化处方及制备工艺,考察二甲双胍与多西环素的体外协同抑菌作用,并探究复合微球对Ⅱ型糖尿病合并肺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W/O/W复乳法制备并优化二甲双胍/多西环素复合微球,棋盘法评价二甲双胍与多西环素的体外协同抑菌作用,建立Ⅱ型糖尿病合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肺感染模型来评价复合微球在体内的治疗作用。结果制备的复合微球中二甲双胍与多西环素的最佳包封率分别为63.19%±2.97%、94.07%±3.55%,且球体圆整,大小均一;二甲双胍能够增加MRSA对多西环素的敏感性,复合微球能够有效改善T2DM合并MRSA肺感染(T2DM&MRSA)小鼠的血糖升高、胰岛素抵抗及肺部感染情况。结论成功制备二甲双胍/多西环素复合微球并优化了其制备工艺,证实该制剂对T2DM合并MRSA肺感染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 苏旸杨玲李园园冷睿思周光华李翀
- 关键词:二甲双胍多西环素微球糖尿病肺感染
- 2007年重庆市流脑流行季节前健康人群抗体水平和带菌率调查被引量:7
- 2008年
- 为了解重庆市流脑流行季节前健康人群免疫水平和带菌状况,预测发病趋势,提出新的免疫策略,提供有效的预防措施。按照全国流脑监测方案并结合重庆市2006年流脑疫情情况,选择重庆市北碚区、长寿区和万盛区为2007年流脑监测点,采集0-、5-、10-、15-、25-、35-及45岁以上共7个年龄组人群的静脉血和咽拭子,分别进行抗体水平和带菌率检测。结果显示,重庆市健康人群A群流脑IgG抗体的阳性率为76.02%(485/638),C群流脑IgG抗体的阳性率为47.65%(304/638),健康人群脑膜炎奈瑟菌(简称Nm)带菌率为0.47%(3/638)。重庆市健康人群A群流脑IgG抗体阳性率维持在较高水平,而C群流脑IgG抗体的阳性率较低,提示该市大部分人群对A群流脑有免疫作用,但c群抗体水平较低,有引起局部流脑爆发的风险。
- 王伟军匡珊珊韩真明刘玉梅犹春强勾能周光华周霜赵霜眉
- 关键词:流脑抗体水平带菌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