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波
- 作品数:17 被引量:115H指数:6
- 供职机构: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体位对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的影响被引量:21
- 2016年
- 目的分析体位对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治疗肾结石的效果与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76例肾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38例。两组均接受PCNL术,对照组采用俯卧位,观察组采用斜卧截石位,观察两组手术情况,统计体位安置前后患者血压、心率的变化,记录建立通道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围术期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统计输血率、再次手术率、结石取净率。结果体位安置后,两组血压均下降,观察组下降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心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血率、再次手术率均低于对照组,结石取净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胸闷、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胸膜损伤、感染、出血、肾损伤发生率均略低于对照组,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肾结石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斜卧位PNCL治疗,患者术中舒适度好,安全性高,并发症发生率低。
- 周晓波方友强
- 关键词:肾造口术肾结石俯卧位
- 全膀胱切除术不同尿流改道术式在膀胱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比较全膀胱切除术联合不同尿流改道术式在膀胱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05年5月至2014年5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接受全膀胱癌切除术的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尿流改道方式不同分为回肠膀胱术组和原位新膀胱术组,每组各30例,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和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膀胱癌特异性量表评估术后不同时相点患者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回肠膀胱术组手术时间、肠胃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原位新膀胱术组(P<0.05)。回肠膀胱术组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43%,低于原位新膀胱术组的70%(P<0.05)。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相点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膀胱切除术联合回肠膀胱术,操作简单,术后恢复时间短,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低,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周晓波廖锦先
- 关键词:膀胱癌全膀胱切除术回肠膀胱术原位新膀胱术
- 后腹腔镜下与开放性肾癌根治术治疗局限性肾癌的比较被引量:34
- 2014年
- 目的对比腹膜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与开放性肾癌根治术治疗局限性肾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局限性肾癌患者65例,其中行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35例,开放性肾癌根治术30例,比较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和疗效指标的差别。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BMI、肿瘤位置、肿瘤大小、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出血量、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后腹腔镜下手术优于开放性手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放肾癌根治术相比,后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具有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作为局限性肾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 李茂章廖锦先周晓波方友强
- 关键词:腹腔镜微创局限性肾癌肾切除术
- 腹腔镜与开放性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膀胱癌的比较被引量:9
- 2019年
-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放性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54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分为腹腔镜手术组(31例)及开放手术组(23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术后尿控率及术后3个月膀胱功能。结果腹腔镜手术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少/短于对照组(P均<0.05);2组术后住院时间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个月,2组患者的膀胱容量、膀胱内压、最大尿流率及控尿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腹腔镜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不会增加围手术期并发症风险,术后膀胱功能恢复情况与开放手术相似,且手术创伤更小、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更短。
- 李茂章周晓波廖锦先陈惠
- 关键词: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原位回肠新膀胱术
- 开放手术与经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开放手术与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08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前列腺癌患者90例,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分别行腹腔镜前列腺根治术、经耻骨后前列腺根治术的开放性手术,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吻合口狭窄、勃起功能障碍、尿失禁与尿漏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明显低于对照组24.4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复发情况,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前列腺癌的治疗中,腹腔镜下前列腺根治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属治疗前列腺癌的理想方法。
- 周晓波廖锦先
- 关键词:前列腺癌开放手术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
- MPCNL与UR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梗阻合并感染的对比研究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对比研究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与经输尿管镜钬激光取石术(UR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梗阻合并感染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6年12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共纳入180例,随机分为MPCNL组97例和URL组83例。收集所有符合纳入标准患者的性别、年龄、结石大小、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结石大小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CNL组术后一期结石清除率为97.9%(95/97),URL组术后一期结石清除率为89.2%(74/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MPCNL组和URL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35.37±5.62)min和(37.24±6.15)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8);MPCNL组和URL组平均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5.29±0.69)d和(2.43±0.6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PCNL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7.8%(27/97),术后感染发生率为6.2%(6/97),均显著低于URL组的51.8%(43/87)和15.7%(13/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38)。结论:输尿管上段结石梗阻并感染的手术治疗选择MPCNL可能更安全、有效。
- 刘陈黎周艳廖锦先李茂章周晓波
- 关键词: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输尿管上段结石梗阻
- 膀胱癌根治术后肠梗阻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9
- 2019年
- 目的探讨膀胱癌根治术后肠梗阻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本院行膀胱癌根治术患者103例,按术后发生肠梗阻,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评估患者术后肠梗阻发生与临床特点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中低白蛋白血症(<35g/L)发生率更高(71.4%vs.30.3%,P=0.003);观察组相比对照组有更高比例的既往腹部手术史(42.9%vs.19.1%,P=0.047)。但两组患者在性别、体重指数(BMI)、术前血红蛋白(Hb)、术中失血量、输血、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尿流重建方式、术后血电解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6.444,95%CI:1.012~41.037,P=0.049)、低蛋白血症(OR:12.484,95%CI:2.777~56.115,P=0.001)是术后肠梗阻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和低蛋白血症与膀胱癌根治术后肠梗阻的发生呈显著相关性,对高龄患者应重点关注术后肠道恢复情况,同时应加强患者营养支持治疗。
- 刘陈黎周艳廖锦先李茂章周晓波
- 关键词:膀胱肿瘤外科手术肠梗阻
- E2F1对前列腺癌的细胞周期与凋亡的调控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E2F1转录因子对前列腺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方法从高通量基因芯片结果中获得前列腺癌相关差异表达基因E2F1,进一步通过E2F1抑制及过表达质粒转染前列腺癌细胞,运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转染后前列腺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变化。结果DU145/LNCa P转染质粒后,对照于空白组,转染si E2F1的细胞株,E2F1表达量明显下降(DU145:抑制率=77.30%,P<0.01;LNCa P:抑制率=79.89%,P<0.01);转染了Hi-E2F1的细胞株,E2F1表达量明显升高(DU145:倍数=8681,P<0.01;LNCa P:倍数=14424,P<0.01)。细胞周期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组对比,抑制E2F1表达后的DU145及LNCa P细胞株细胞周期明显被抑制(P<0.05);高表达E2F1的LNCa P细胞株的细胞周期缩短(P<0.05),而在DU145细胞株中无明显差异。细胞凋亡实验发现,抑制E2F1表达后的DU145和LNCa P细胞株细胞凋亡明显增加(DU145 P<0.01;LNCa P P<0.05);相反,高表达E2F1后,细胞凋亡明显减少(P<0.05)。结论 E2F1可使前列腺癌细胞的细胞周期缩短,并抑制前列腺癌细胞凋亡,这说明E2F1在前列腺中确实起着促癌的作用。
- 陈佳鸿梁宇翔李茂章周晓波吴永定方树敏
-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E2F1细胞周期细胞凋亡
- 经腹与经腹膜外途径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比较被引量:15
- 2019年
- 目的探究经腹腔与经腹膜外途径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45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20)与观察组(n=25),对照组患者行经腹腔途径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经腹膜外途径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围术期指标、术后切缘阳性率以及术后控尿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导尿管留置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等围术期指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术后切缘阳性率及控尿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途径手术对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具有一致性,但是经腹膜外腹腔镜手术方案相比经腹腔途径手术具有用时短、出血量少、导尿管留置、排气时间短且可缩短住院时间等优势。
- 李茂章周晓波廖锦先陈惠
- 关键词:前列腺癌经腹腔途径腹腔镜根治术
- 黏附因子VSIG1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 2018年
- 目的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黏附因子(VSIG1)的相关表达及意义。方法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于我院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且临床及病理资料完整的膀胱癌患者50例纳入研究,采用Western blot检测了20对膀胱尿路上皮癌冻存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中VSIG1蛋白的表达水平;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了50对膀胱癌及癌旁组织蜡块标本VSIG1的表达,并分析VSIG1基因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病理特征及临床特点的相关性。结果 VSIG1基因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呈低表达,但在癌旁组织中有较高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提示癌旁组织光密度和阳性面积比率明显高于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且不同肿瘤浸润深度及临床UICC分期患者VSIG1基因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年龄及性别的患者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SIG1基因表达下降可能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促进作用,其对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 刘陈黎廖锦先李茂章周晓波陈佳
- 关键词:膀胱尿路上皮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