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量筛选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2009年 目的介绍高通量筛选技术(high throughput screening,HTS)在中药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及表现出的优势。方法从中药化学成分的研究、中药有效部位的研究和中药复方的研究三个方面论述在目前条件下,高通量筛选技术在中药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及表现出的优势。结果与结论高通量筛选技术是中药研究的主要手段之一,是现代药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之一。高通量筛选在中药研究方面也是符合实际而且可行的工作。1.对中药成分进行大规模的生物活性筛选,可以对中药成分进行更广泛的研究和认识;2.在分子、细胞水平认识中药的作用和机理;3.充分挖掘和利用宝贵中药资源,开发新型药物。可以预见,经过高通量筛选对中药多方面生物活性的研究,定将对中药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董大伟 王越 奚梅 于风文 李子民关键词:高通量筛选 生物活性 中药研究 不同厂家左氧氟沙星片体外溶出度考察 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测定左氧氟沙星片剂的溶出度,考察不同厂家片剂的质量。方法采用转篮法进行体外溶出度试验,以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含量测定,在波长293 nm处测其吸收度,计算累积溶出百分率。用Origin 8.0软件计算各个厂家的溶出参数T50、Td、T80、m,再对参数进行方差分析。结果不同厂家左氧氟沙星片溶出度均符合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但各个厂家T50、Td、T80、m值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有关厂家应严格按照规定控制产品的内在质量,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李子民 王成库 吕焕菊 刘丽丽 奚梅关键词:左氧氟沙星片 紫外分光光度法 溶出度 浅谈临床药学的发展 2009年 目的浅谈临床药学的发展,说明临床药学的内涵与定义。方法从临床药学的起源开始,介绍药物的监测、制剂、经济学、药学监护、药物信息咨询等,论述临床药学的内涵及发展。结果与结论我国临床药学于60年代中期提出,1991年卫生部在医院分级管理有关文件中规定,三级医院一定要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并列出了常规TDM项目。临床药学是药师联系临床、探讨药物应用规律、促进临床用药合理化的一门药学分支学科。它是随着药剂学、药理学和治疗学等新理论、新技术的发展而形成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交叉学科,是医院药学发展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保证病人用药的安全、有效、经济,因此研究和指导合理用药是其核心,而此目的仅仅依靠医生或药师都是不可能实现的。 王成库 吕焕菊 李子民 刘莉莉 奚梅关键词:临床药学 治疗药物监测 医院制剂 药物经济学 浅谈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 2009年 目的浅谈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结合临床工作实践,并结合文献,分析临床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问题。结果与结论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何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近年来关于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drug reaction,ADR)的报道和讨论比较多,已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临床上对药品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同时也要求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所使用的药品应当尽可能少地出现ADR。在我国,据有关部门统计,药物不良反应在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20%,其中1/4是抗生素所致。每年由于滥用抗生素引起的耐药菌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百亿元以上。合理用药不仅仅是医学问题,也不仅仅是临床医师需要注意的问题。要真正做到合理用药,医生、患者、药师、药品管理部门需要互相协作才能得以实现。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生活质量问题的日益关注,药品不良反应的危害已经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国家正在建立、健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尽量避免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给人们造成的各种危害。因此,人们应抱着无病不随便用药,有病要合理用药,正确对待药品的不良反应的态度,正确的服用药物和保管药物,不断提高用药水平,从而达到真正的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合理用药。 李子民 奚梅 刘莉莉 董大伟关键词:药品 合理用药 常用抗生素与输液溶液的稳定性 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模拟临床用药浓度,对注射用常见抗生素与常见输液溶液配伍稳定性进行考察。方法模拟临床用药浓度,取各种抗生素注射液适量和其他注射液加入到输液中,摇匀得混合溶液;将混合液置室温(25℃)下,在0~8 h观察外观变化,并测定pH值及pH值变化。一定温度和时间内混合液无色澄明、无颜色改变、气泡产生及肉眼可见的沉淀生成,pH值稳定,则提示药物配伍无理化变化,可配伍;反之,则其配伍后稳定性差,不能配伍。结果分别考察了维生素C、肌苷、ATP、阿昔洛韦、甲硝唑等药物与其他常用抗生素配伍的稳定性,其结果各不相同。有些在实验条件下配伍时不发生外观和pH值,有些配伍时发生变化,例如配伍时产生各种沉淀、溶液颜色发生变化和溶液pH值改变等现象。结论本研究仅从理化性质角度对临床常见抗生素配伍的稳定性进行考察,其药理及生化方面配伍因素的考察实验和有关配伍后对生物活性的影响未作试验,有待进一步研究。 王成库 高健 张特立 奚梅 孙丽君关键词:抗生素 输液 稳定性 配伍 稳定性 凯时治疗急性脑梗死80例 2009年 目的对用凯时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80例病例进行总结分析。方法8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年龄52~72岁,平均(63.0±8.2)岁,随机分为治疗组(凯时注射液组)和对照组(复方丹参液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依据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标准,并经头颅MRI、CT检查证实为急性脑梗塞。治疗组给予凯时注射液,对照组予以复方丹参16 mL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所有观察对象治疗前停用其他抗血小板聚集抗凝及扩血管药物。两组疗程均为15 d,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5 d后测定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检查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和纤维蛋白原均显著下降,尤以全血低切黏度和纤维蛋白原最为明显,且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对照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各项指标稍有好转,但除全血高切黏度外其余各项指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治疗前后甲襞微循环变化治疗组治疗后甲襞微循环,血流速度,流态等均显著改善,总积分值下降。对照组治疗后稍有好转。结论凯时注射液不仅在治疗急性脑梗塞方面有显著疗效,而且还通过改善血流变、微循环而能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通过延长给药时间效果更佳,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吕煥菊 刘莉莉 王成库 李子民 奚梅关键词:凯时 药物治疗 脑梗死 抗艾滋病药物的研究概况 2009年 目的了解目前世界上最新上市的抗艾滋病新药以及正在研究中的新化合物。方法通过对大量有代表性的文献进行归纳,介绍2000年以来上市的抗艾滋病新药以及各类处于临床和临床前研究的化合物。结果发现抗艾滋病药物在近年来有突破性进展,除了传统的蛋白酶抑制剂,逆转录酶抑制剂外,最新发展的融合抑制剂类药物已上市,并且还有很多具有新型作用机制的化舍物以及具有抗HIV-1活性的先导天然化合物正处于研究阶段。结论抗艾滋病药物的发展前景广阔。 刘莉莉 吕焕菊 奚梅 王成库 李子民关键词:艾滋病 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蛋白酶抑制剂 逆转录酶抑制剂 融合抑制剂 阿司匹林的应用现状 2009年 目的为了推广和加强阿司匹林的规范使用,加强患者教育,促进阿司匹林的临床合理应用。方法通过研读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当前阿司匹林使用中的误区和临床应用的注意事项加以分析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由于个体差异服用阿司匹林的剂量和方法也不完全相同,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以使阿司匹林发挥应有的效应。结论医生和患者对阿司匹林的益处,特别是长期应用的重要性和急迫性认识不足,而且风险和获益的平衡不易掌握。应规范阿司匹林的使用,在有适应症的人群中尽快提高使用率。 高健 奚梅 李子民 刘莉莉 吕焕菊 王成库关键词:阿司匹林 未来医院药学的发展 2009年 目的分析药剂讯息管理与药学服务的特点,预示未来医院药学的发展。方法通过解读药剂讯息管理与药学服务的内容和网络药剂服务的特点,阐述未来医院药学的发展方向。结果与结论将来的药学服务应该以病人为中心,不单是纯粹的配药,还要将药物的知识和资讯提供给病人、医生和护士。改变传统的药品调配模式现已成为现代药学服务的主要课题,利用信息管理技术向医务人员和患者提供药品信息将成为今后药学服务的保障。未来还要发展网络药剂服务。医院将所有的临床资讯、药剂资讯、新事新知、新药信息都放在一个信息平台上,医院可以通过这些资讯进行抗生素、合理用药的监控计划,也可以使用这个平台与别的医疗机构沟通,实现信息共享。在公共医疗合作里面可以使用医院资讯互联平台进行公共健康讯息管理,比如如果所有医生将注射流感疫苗的数目输入这个平台,便可以掌握有多少市民注射了流感疫苗。另外,还可以利用这个公共平台给病人提供一些药物的教育信息等。 奚梅 李子民 刘莉莉 王成库 吕焕菊关键词:药剂 信息服务 医院药学 药品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 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讨论临床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与安全用药的问题,为避免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不断提高用药水平提供参考。方法结合临床实践,并结合文献,从抗生素的滥用导致药物的不合理应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防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以及怎样才能做到安全用药等三个方面讨论临床上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及保证安全用药的措施。结果与结论在我国,药物不良反应在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20%,其中1/4是抗生素所致。我国三级医院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约为70%,二级医院为80%,一级医院为90%。抗生素的滥用,不仅使药物使用率过高、导致医药费用的急剧上涨,同时也给临床治疗上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发生ADR的原因十分复杂,而且难以预测。主要包括药品因素、患者自身的因素和其他方面的因素。为做到安全用药,除了药品消费者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之外,国家要通过不断地建立、健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以避免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给人们造成的危害。目前公认的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是: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及适当的使用药物。 张特立 奚梅 董充慧 高建 孙莉君关键词:药品 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