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婷婷
- 作品数:13 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防灾科技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防灾减灾青年科技基金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农业科学更多>>
- 简论中国自然灾难神话中的女性意象
- 2013年
- 中国自然灾难神话中的女性意象蕴含着复杂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具有女神和女巫的善恶二元性,而在后世的变异中地位明显下降,这种情况的出现源自于男权社会建立后对女性的征服和统治,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男权社会对自然和灾难的认知。对女性意象内涵和变化的探索可以引发对当前社会及生态问题的思考。
- 姜婷婷
- 关键词:女性意象女神女巫自然生态
- 中国自然灾难神话中的鸟意象管窥被引量:1
- 2013年
- 鸟意象是中国自然灾难神话中经常出现的神话意象,尤其在关于旱灾、火灾、水灾的神话中出现的几率极高,这是因为鸟意象具有太阳神鸟的神话属性,并呈现出火鸟(阳鸟)和水鸟(雨鸟)两种性质,而灾难神话中的许多抗灾英雄的形象,实际上是神鸟意象的人化变形,鸟意象的发展变化及其文化内涵展现了我国古代先民由认识到战胜自然灾难的漫长历程。
- 姜婷婷钟健
- 关键词:鸟意象太阳神鸟
- “漂来的孩子”情节单元的原型阐释
- 2010年
- 在中外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叙事文学中经常出现的"漂来的孩子"情节单元承载着成年礼的原型,主要表现在在强迫性、父母原型的变化、死亡——再生模式上,反映了人类在成长过程中都经历过的心理层面的个体化自我意识的获得与完善。
- 姜婷婷钟健
- 关键词:自我意识
- 新时代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文学概论课程的改革思考
- 2016年
- 对于应用型文科院校而言,随着时代的变化,人才培养的重心发生变化,文学概论课程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性理论类课程,也必须顺应这种变化,转变培养“精英”和“研究人员”的传统认知,随着人才培养目标、学生特征、时代的信息化视觉化转变改革教学理念、内容、思路、方法、媒介、手段,以求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 姜婷婷
- 关键词:文学概论应用型本科教学改革
- 黑土地绽放的“戏剧之花”——牡丹江戏剧创作探究被引量:1
- 2013年
- 东北戏剧是中国带有地方色彩的戏剧形式。其中,牡丹江戏剧为代表的"黑土戏剧"发展得较好,尤以付军凯、王治普两位剧作家的作品最有代表性。他们的剧作不仅是对黑土文化的有力诠释,而且是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切反思,并以其质朴、丰富、多元化,曾一度在国内引起很大反响。
- 殷晶波姜婷婷
- 关键词:黑土地
- 建构主义视角下的文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 2016年
- 文学概论课程改革可以尝试将建构主义学习观和建构主义文学理论观统一起来,以建构的视角对教学进行调整和改革,引导学生自主建构基本命题,重新建构理论环境,积极建构应用能力,具体可采用教材重组与原著选读、专题研究与学术周记、课堂辩论与学生助讲等方法,以达到突破教学困境、发挥课程价值的目的。
- 姜婷婷
- 关键词:文学概论建构主义教学改革
- 离乡背井的隐喻——秃尾巴老李故事与“断尾”母题解读被引量:1
- 2009年
- 在秃尾巴老李传说的亚型当中有几个固定的母题,其中"断尾"母题的形成渗透了神话思维,具有旧生命死亡和新生命诞生的成年礼意义,而秃尾巴老李传说本身则反映了闯关东时期人们离乡背井的苦楚与开拓进取的勇气,带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
- 姜婷婷
- 关键词:闯关东
- 从神话看中西灾难片的叙事差异
- 2018年
- 中西灾难片有着明显的叙事差异,这种差异与本民族各自的神话叙事一致,主要表现为还原灾难场景与突出灾后救助——叙事重心的差异,重情节叙述与重情感抒发——叙事结构的差异,悲剧化与喜剧化——叙事基调的差异。这说明中国灾难片不能一味地模仿甚至移植好莱坞电影模式,而必须植根于本民族文化传统,结合国内语境,探索带有本土特征的发展道路。
- 姜婷婷钟健
- 关键词:灾难片叙事差异神话文化传统
- 论东北民间傻人傻学故事的狂欢化色彩
- 2012年
- 在东北民间,上了年纪的人随便哪个都能讲出几则让人忍俊不禁的傻子故事,这种故事在丁乃通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中被列为笑话中"笨人的故事"一类,编号为AT1200—1349。在东北地区,傻子故事的数量非常多,如在《吉林省民间故事集成》的18个县市的故事集中,除《抚松县卷》外,在其他的县市都有收集,最多的《梨树县卷》收录傻子故事达10篇之多。
- 姜婷婷钟健
- 关键词:狂欢化民间故事母题语境
- 从社会习俗管窥英美文化的特性——评《英美文化与习俗》
- 2021年
- 通过学习和了解不同民族的传统习俗,读者不仅可以更好地学习和掌握不同民族的语言文化知识,还能够理解和领会彼此间因为地域、历史或宗教等所形成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上的差异。以英语为共同语言的英美两国,在近现代世界历史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其文化也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广泛的影响力。学习和了解英美文化是当下无法回避的课题,而熟悉和掌握英美社会的风俗习惯,则是通晓英美文化、读懂英美文学不可或缺的途径。
- 李静波姜婷婷
- 关键词:英美文化语言文化知识社会习俗传统习俗英美文学共同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