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构建预测乳腺大汗腺癌(breast apocrine carcinoma,BAC)患者总生存情况的列线图。方法从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urveillanc,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SEER)数据库中选择2010–2016年期间诊断为BAC的患者,按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另收集2010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期间国药东风总医院收治的BAC患者对列线图进行外部验证。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来确定影响BAC患者总生存期的风险因素并以此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用C指数和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价列线图对BAC患者3、5年总生存情况的区分能力,采用校准曲线评估列线图的预测情况与实际发生情况的接近程度。结果从SEER数据库中共纳入符合本研究条件的BAC患者649例(其中训练集454例、内部验证集195例),纳入了国药东风总医院的21例BAC患者(外部验证集)。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BAC患者的年龄、T分期、M分期、S分期、手术方式及化疗是与BAC患者预后有关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基于这些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在训练集、内部验证集和外部验证集中的C指数值分别为0.76、0.77和0.88,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预测的3年和5年总生存率与实际3年和5年总生存率均接近理想曲线。列线图模型评估BAC患者的3年和5年总生存期的AUC(95%CI)在训练集分别为0.84(0.78,0.89)和0.76(0.71,0.83),在内部验证集分别为0.81(0.73,0.91)和0.84(0.77,0.91),在外部验证集分别为0.80(0.70,0.91)和0.84(0.76,0.91)。结论本研究基于SEER数据库构建的预测BAC患者总生存情况的列线图对BAC患者预后预测具有一定的价值。
目的探讨以颈部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的隐匿性甲状腺癌(occult carcinoma of the thyroid,OCT)的诊断策略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收集2003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5例以颈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的OCT病例,分析其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手术方式、术后复发及死亡情况,结合OCT相关文献资料,讨论正确的诊断方法及手术方式。结果 35例患者中,因为颈部淋巴结肿大而就诊者28例,7例体检时行彩超检查发现;彩超发现甲状腺结节32例,未提示甲状腺结节3例。行颈部淋巴结超声引导下的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US-FNAB)23例,结果表明恶性及可疑恶性16例,占69.56%。行甲状腺结节穿刺者21例,结果表明恶性及可疑恶性者11例,占52.38%。35患者中,行不规范手术5例,行腺叶切除+峡部切除+侧颈区区域性淋巴结清扫术11例,行全甲状腺切除+侧颈区功能性淋巴结清扫术19例。本组所有患者均获访3~10年,中位数为7年。随访期间,复发10例,其中不规范手术组3例,腺叶切除+峡部切除+侧颈区区域性淋巴结清扫术组5例,全甲状腺切除+侧颈区功能性淋巴结清扫术组2例;随访期间,死亡3例,其中不规范手术组、腺叶切除+峡部切除+侧颈区区域性淋巴结清扫术组及全甲状腺切除+侧颈区功能性淋巴结清扫术组各有1例。全甲状腺切除+侧颈区功能性淋巴结清扫术组患者的复发率低于不规范手术组(χ~2=4.751,P<0.05)和腺叶切除+峡部切除+侧颈区区域性淋巴结清扫术组(χ~2=5.874,P<0.05),但不规范手术组和腺叶切除+峡部切除+侧颈区区域性淋巴结清扫术组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91,P>0.05);3组患者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SFNAB和术中快速冰冻病理切片是诊断OCT的重要手段,规范化手术是治疗以颈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的OCT的重要方式。
病例资料患者,女,24岁,因"停经34+5周,突发剧烈腹胀0.5h"入院。平时月经规则,既往体健。查体:体温正常,脉搏88次/min,呼吸24次/min,血压104/66 mm Hg(1mm Hg=0.133kPa),神志清楚,痛苦面容,强迫右侧半卧位,不能平躺。腹隆如足月大小,宫高34cm,腹围95cm, 胎心率158次/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