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鸿

作品数:17 被引量:26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17篇地震
  • 9篇地震仪
  • 5篇数字地震
  • 4篇频带
  • 4篇位宽
  • 4篇接口
  • 3篇数字地震仪
  • 3篇通讯接口
  • 3篇人工地震
  • 2篇地表破裂
  • 2篇地表破裂带
  • 2篇地震测深
  • 2篇破裂带
  • 2篇前置放大器
  • 2篇人工地震测深
  • 2篇裂带
  • 2篇环境参数
  • 2篇记录器
  • 2篇放大器
  • 2篇GPS

机构

  • 17篇中国地震局
  • 2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中国地震局兰...
  • 1篇西昌卫星发射...

作者

  • 17篇孙鸿
  • 10篇戴鹏
  • 8篇祝彦杭
  • 8篇李从庆
  • 6篇雷华
  • 6篇原秦喜
  • 5篇郭磊
  • 2篇安培兴
  • 2篇李学民
  • 2篇刘明军
  • 2篇莘海亮
  • 2篇孙印
  • 2篇崔荣丰
  • 2篇陶宏
  • 1篇杨青
  • 1篇王夫运
  • 1篇冯建林
  • 1篇胡中民
  • 1篇王冲
  • 1篇嘉世旭

传媒

  • 2篇地震地磁观测...
  • 1篇地震学报
  • 1篇中国地震
  • 1篇仪器仪表用户
  • 1篇现代电子技术
  • 1篇地震工程学报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4
  • 8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32位宽频带流动观测地震仪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32位宽频带流动观测地震仪,其低功耗技术和一体化设计有效地解决了宽频带地震仪体积大、笨重、流动性差和检测效率低下等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金属屏蔽外壳和置于金属屏蔽外壳内的控制电路和电源系统,电源...
孙鸿原秦喜孙剑诺郭磊李从庆戴鹏
文献传递
32位宽频带流动观测地震仪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32位宽频带流动观测地震仪,其低功耗技术和一体化设计有效地解决了宽频带地震仪体积大、笨重、流动性差和检测效率低下等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金属屏蔽外壳和置于金属屏蔽外壳内的控制电路和电源系统,电源系...
孙鸿原秦喜孙剑诺郭磊李从庆戴鹏
文献传递
32位宽频带流动观测地震仪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32位宽频带流动观测地震仪。;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用于监测地震。;3.本外观设计的设计要点:本产品的形状。;4.最能表明设计要点的图片或照片:主视图。
孙鸿孙剑诺郭磊李从庆戴鹏邱贺雷华王旭杨青孙依民李学民朱露丽
文献传递
便携无线传输型流动应急观测地震仪
2014年
本文介绍一种用于震后流动应急观测的地震仪系统。其特点是便携、低功耗和无线准实时数据传输及远程控制能力,极大地方便了震后开展仪器的布设工作和及时取得观测数据资料。近实时地跟踪震区现场地震序列活动,密切监视震情发展,为地震现场指挥部和地震后方科研人员对震区震情形势进行动态研判分析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手段,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资料。
李从庆孙鸿雷华
关键词:地震应急无线传输
一种数字地震记录器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数字地震记录器,可有效解决现有的地震记录器体积大和存储空间小的问题,并且可实现远程控制,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下壳体,下壳体内装有控制电路,下壳体的前端面上装有与控制电路相连的传感器接口、天线接口、串...
孙鸿戴鹏祝彦杭雷华
文献传递
PBS型32位宽频带流动地震仪被引量:2
2013年
在此介绍一种基于STM32F437微处理器和嵌入式系统设计技术,用于超长观测距人工地震探测的微型一体化宽频带地震仪的设计原理和实现方法。在对有源差容式地震计进行了微型化和低功耗设计的基础上,使得PBS型32位宽频带流动地震仪兼具宽频带和低功耗、小体积的特点,方便野外运输、安装,还具有互联网接入能力。该仪器也可应用于天然地震宽频带流动观测,地震余震观测和水库地震观测等。该仪器在4·20四川芦山地震应急观测试验中取得了较高质量的地震观测数据,性能完全满足地震观测要求。
孙鸿李从庆郭磊
关键词:宽频带
数字地震记录器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数字地震记录器。;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用于监测地震。;3.本外观设计的设计要点:形状。;4.最能表明设计要点的图片或者照片:主视图。
孙鸿戴鹏祝彦杭雷华
文献传递
人工地震测深和天然地震流动观测兼用的轻便数字地震仪系统被引量:20
1999年
本文介绍一种新的轻便数字地震仪DAS1。其设计特点是:双微处理器硬件结构;过采样AD转换技术的运用;线性相位和最小相位FIR数字滤波的运用;大容量CMOS快闪存贮器作数据存储介质;GPS授时和内部高精度数字钟相结合的时间服务系统;采集器功耗低于065W。该仪器有3个信号输入通道,0~40Hz的带宽和16位字长。
原秦喜孙鸿戴鹏安培兴祝彦杭崔荣丰
关键词:采样FIR滤波GIS人工地震测深
基于GPS的人工地震测深零时仪研制
2018年
在人工地震测深野外数据观测系统中,通过人工爆破激发地震波,利用布设在测线观测点位上的地震仪采集来自地壳上地幔的地震波震相信息来进行地震成像,获得研究区地壳上地幔精细结构、深浅部构造关系和发震构造的空间展布特征,进而研究岩石圈演化和动力学过程。为进行后期地震波资料信息的精确处理,需获得人工爆破地震波激发时刻的高精度时间和地理坐标信息。设计一种基于AT89C5115微处理器的GPS同步零时仪装置,介绍其硬件结构设计和固件程序实现方法,授时精度达微秒级,具有人机交互控制和信息数据通信功能。经室内测试和野外实验,零时仪装置运行稳定可靠,能完全满足野外测深工作的需要。
李从庆滕云田孙鸿祝彦杭郭磊
关键词:地震测深GPS
芦山M_S7.0地震箭杆林地表破裂带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芦山MS7.0地震现场工作队在地震应急考察期间发现了WNW向的箭杆林地表破裂带,并详细考察了该地表破裂带的产状、破裂面上的擦痕及断错特征,讨论了对该地表破裂带的不同认识以及对发震构造研究的意义.箭杆林地表破裂带位于雅安市上里镇箭杆林村二组西侧海拔1 529—1 578m、坡度30°—40°的山坡上.在长约80m的范围内,该地表破裂带分3段近直线展布,每段长6—10m,最宽约40cm.破裂带总体走向120°,破裂面平整,倾向SW,倾角62°—85°.破裂通过的岩性多为黏土,破裂面上有两组明显的新鲜擦痕,倾伏角较大的一组擦痕一般仅保留在距地面10—20cm以上的范围内,其下倾伏角较小的一组擦痕则覆盖倾伏角较大的一组擦痕.破裂经过处见一直径约4cm的树根被明显错断,上盘上升15cm,并向SE方向平移10cm;另见上盘地层发生翻转现象.经探槽揭示,破裂带上盘黑色腐植土层相对下盘上升约15cm.综合分析表明,箭杆林地表破裂带在芦山MS7.0地震期间经历了先逆冲、后左旋平移的运动过程.震源机制解表明,芦山MS7.0地震是错断面为NE走向的逆冲型地震.WNW向箭杆林地表破裂带可能是芦山地震产生的次级破裂带,是否存在NW--WNW向的发震构造值得研究.芦山MS7.0地震箭杆林地表破裂带的发现为发震构造和震害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刘明军王夫运嘉世旭韩艳杰李学民冯建林孙鸿莘海亮张建狮陶宏戴骜鹏孙印王冲
关键词:地表破裂带擦痕逆冲左旋走滑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