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季建华

作品数:33 被引量:167H指数:8
供职机构: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云南省科技攻关计划云南省科技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2篇骨折
  • 10篇胫骨
  • 7篇手术
  • 7篇胫骨平台
  • 7篇关节
  • 5篇疗效
  • 5篇内固定
  • 5篇固定术
  • 5篇复位
  • 4篇治疗儿童
  • 4篇韧带
  • 4篇上骨折
  • 4篇平台骨折
  • 4篇肱骨
  • 4篇肱骨髁
  • 4篇肱骨髁上骨折
  • 4篇胫骨骨折
  • 4篇胫骨平台骨折
  • 4篇髁上骨折
  • 4篇脱位

机构

  • 33篇云南省第二人...

作者

  • 33篇季建华
  • 24篇陈仲
  • 23篇李滔
  • 20篇杨洪昌
  • 18篇杨华刚
  • 15篇汪颖
  • 12篇陈戈
  • 11篇吴兆翔
  • 8篇马志坚
  • 7篇吴兆祥
  • 5篇吴照祥
  • 4篇赵航
  • 3篇李灿章
  • 3篇廖鹏
  • 3篇郭毅
  • 2篇汪颍
  • 2篇李欣
  • 1篇韩涛
  • 1篇汤祺
  • 1篇李涛

传媒

  • 6篇中华创伤骨科...
  • 5篇云南省康复医...
  • 4篇云南医药
  • 3篇中华创伤杂志
  • 2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中国中医骨伤...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云南省康复医...
  • 1篇第七届西部骨...
  • 1篇中华医学会手...
  • 1篇第六届西部骨...
  • 1篇中华医学会急...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1
  • 6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 7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螺钉结合锚钉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螺钉结合锚钉固定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对22例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采用膝关节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以空心螺钉联合锚钉内固定治疗,术后膝关节支具伸直位固定保护下,早期开始循序渐进的伸屈膝关节功能锻炼。结果本组22例患者随访时间5-22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12周X线片示所有患者撕脱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未见骨折端明显移位。术后6个月按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优18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5.5%。结论膝后内侧入路应用空心螺钉结合锚钉内固定治疗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可有效地重建膝关节稳定性,早期功能锻炼,恢复膝关节功能。
李滔季建华陈仲杨华刚李灿章
关键词:后交叉韧带撕脱骨折骨折固定术
损伤控制技术在骨创伤中的应用
本文对损伤控制技术在骨创伤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文章围绕损伤控制的目的、损伤控制的步骤、主要手术工具等进行了论述。
陈仲季建华
关键词:骨创伤外科救治
文献传递
三种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前外侧柱合并后外侧柱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前外联合后外双切口入路、外侧单切口双间隙入路与腓骨颈截骨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前外侧住合并后外侧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采用手术治疗的18例胫骨平台前外侧柁合并后外侧柱骨折患者资料。男10例,女8例;年龄28~58岁,平均35.5岁;按照手术入路方式将其分为3组(n=6):A组患者采用前外联合后外入路治疗,B组患者采用外侧单切口双间隙入路治疗,C组患者采用腓骨颈截骨入路治疗。记录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采用Raslnussen评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并采刖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18例患者术后获10~18个月(平均13.3个月)随访。无伤口感染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等早期并发症发生。A、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平均89.5、79.3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51.7、207.8mL)均明显少于C组(平均102.5min、260.2mL)。A组患者的切口长度(平均10.5cm)短于B组(平均17.4cm)和C组患者(平均16.3cm)。术后C组骨折复位为优(6例)的患者数稍多于A、B组(均为4例)。木次随访时A、B、C组患者的Rasmussen评分平均分别为16.8、17.0、16.3分,HSS评分平均分别为86.3、86.0、85.7分;以上项目3组间差异均小明显。术后B组出现1例患者切口部分坏死、延迟愈合。末次随访时C组有2例患者内翻应力试验Ⅱ度松弛,2例内翻应力试验I度松弛。结论3种手术入路都能对胫骨平台前外侧住及后外侧柱骨折较好显露,复位固定疗效良好。前外联合后外双切口及外侧单切口双间隙入路有相似的显露范围及固定效果,仇外侧单切口双间隙入路手术操作相对更简单;双切口对前后间隙的显露更充分,更能将前、后2块钢板置于合适的史撑位置。腓骨颔截骨�
李滔侯开宇季建华李灿章赵庆刚陈仲
关键词:手术入路
铰链式外支架在肘关节骨折脱位治疗中的应用
2010年
肘关节骨折脱位是一种复杂的肘部创伤,该损伤包括骨结构和韧带结构的破坏而导致肘关节的不稳定。既往的治疗方法即使通过手术复位固定骨折、修复韧带,肘关节仍可能存在不稳定,需行石膏固定;
李滔季建华陈仲吴兆翔
关键词:肘关节骨折脱位
损伤控制性手术在多发骨折为主的严重多发伤中的应用被引量:33
2009年
目的探讨如何应用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严重多发骨折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云南省创伤救治中心2005年1月-2008年3月应用伤害控制性手术治疗的多发骨折为主的严重多发伤49例(ISS≥25分)的围手术期并发症、死亡率及骨折愈合关节功能恢复。结果43例创伤性休克中41例得到纠正。1例因门静脉毁损死于术中;1例骨折临时固定后送入ICU生命支持,于伤后11小时死亡;1例于伤后17天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剖腹探查术中呼吸心跳骤停进行心肺复苏成功存活。1例胫腓骨骨折急诊外固定支架固定,伤后7天更换髓内钉固定后发生局限性骨髓炎,经开窗引流、开放植骨后痊愈。46例病例骨折愈合,肢体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对严重多发性骨折严重多发伤病人应用伤害控制手术治疗,效果满意。骨折早期治疗强调外固定支架尽早适当复位固定骨折,多次创口清创及应用VSD覆盖创面。
杨洪昌陈仲吴兆祥李滔季建华马志坚陈戈
关键词:多发性骨折手术
外固定支架加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长节段骨折的临床评价
目的:探讨应用外固定支架加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长节段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分析我创伤中心自2002年1月-2005年1月采用外固定支架加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长节段骨折26例.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定期复查,有...
季建华吴兆翔李滔汤祺
关键词:外固定支架胫骨骨折
文献传递
喙锁韧带重建治疗肩锁关节脱位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重建喙锁韧带治疗TossyⅢ、Ⅳ、Ⅴ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14—2015年我科收治的TossyⅢ、Ⅳ、Ⅴ型共10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均使用异体肌腱重建喙锁韧带锥状束和斜方束,观察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最短随访6个月。手术时间40~90 min,平均60 min。10例患者中无再脱位者,肩关节功能恢复理想,按Neer评分标准评定,9例优,1例满意。结论肩锁关节脱位TossyⅢ、Ⅳ、Ⅴ型采用异体肌腱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无再发脱位、无需再次手术取出内固定,保留肩锁关节微动,到达生物固定,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理想的方法。
杨斌季建华张家启王自友宝龙华陈国慧
关键词:喙锁韧带重建肩锁关节脱位
肩胛颈骨折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的疗效分析
2008年
目的探讨肩胛颈骨折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995年8月至2005年8月收治的40例肩胛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其中轻度移位(分离移位≤10mm、成角移位≤40°)22例,明显移位(分离移位〉10mm、成角移位〉40°)18例;非手术治疗26例(非手术治疗组),手术治疗14例(手术治疗组)。随访时进行临床检查,采用Herscovici功能评估方法。结果40例患者均获随访1—3年。其中非手术治疗组:随访26例,优16例,良2例,可3例,差5例;手术治疗组:随访14例,优12例,良2例。结论轻度移位的肩胛颈骨折适合非手术治疗,而移位明显或伴有同侧锁骨骨折的肩胛颈骨折应采用手术治疗,重建肩关节稳定,减少并发症。
杨华刚李滔陈仲杨洪昌季建华汪颖赵航
关键词:肩胛骨
68例Pilon骨折的手术治疗被引量:5
2004年
陈仲杨洪昌吴兆翔杨华刚汪颖季建华李滔
关键词:PILON骨折手术治疗高能量损伤软组织损伤闭合性骨折
严重多发伤救治新模式的可行性研究
2008年
目的 探讨严重多发伤救治新模式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比较2002年3月至2006年12月,采用新模式(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和院内救治多学科一体化)救治710例(A组)和采用传统模式(多科会诊、分科诊治的模式)救治299例(B组)严重多发伤[严重度评分(ISS)≥16分]病例的急诊手术前时间、漏诊、并发症、病死率和平均住院天数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漏诊、并发症、急诊手术、急诊手术前时间和平均住院天数分别是41例(5.77%)、149例(20.99%)、581例(81.83%)、(67±32)min、(31±18)d和29例(9.70%)、92例(30.77%)、267例(89.30%)、(128±65)min、(42±23)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两组2003—2004年和2005—2006年救治病例的病死率、致残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低于B组。结论 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和院内救治多学科一体化的救治模式有效提高了严重多发伤的救治水平,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杨洪昌陈仲杨华刚吴兆翔汪颍李滔季建华陈戈马志坚
关键词:救治模式严重多发伤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