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娅丽

作品数:69 被引量:244H指数:9
供职机构:西南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期刊文章
  • 11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6篇农业科学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0篇滇中
  • 23篇土壤
  • 17篇氮沉降
  • 17篇凋落
  • 16篇坡耕地
  • 16篇耕地
  • 12篇亚高山
  • 11篇凋落物
  • 9篇松林
  • 9篇模拟氮沉降
  • 8篇氮磷
  • 8篇烤烟
  • 6篇凋落叶
  • 6篇堆沤
  • 6篇N沉降
  • 5篇氮磷流失
  • 5篇滇中高原
  • 5篇凋落物分解
  • 5篇云南松
  • 5篇云南松林

机构

  • 68篇西南林业大学
  • 2篇保山学院
  • 2篇云南省林业和...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西南林学院
  • 1篇曲靖师范学院
  • 1篇玉溪师范学院

作者

  • 69篇宋娅丽
  • 65篇王克勤
  • 14篇赵洋毅
  • 7篇马建刚
  • 2篇徐玲
  • 2篇陈自宏
  • 2篇李芸
  • 2篇张龙
  • 2篇王帅兵
  • 1篇陈凯
  • 1篇唐佐芯
  • 1篇王萍
  • 1篇杜云翔
  • 1篇张胜华
  • 1篇杨寿荣
  • 1篇陈雪
  • 1篇李秋芳
  • 1篇王倩
  • 1篇董莉
  • 1篇王震

传媒

  • 8篇水土保持学报
  • 6篇水土保持研究
  • 4篇中南林业科技...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 3篇应用生态学报
  • 3篇林业科学研究
  • 3篇福建农林大学...
  • 3篇绿色科技
  • 2篇生态学报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土壤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2篇环境科学研究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烟草科技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年份

  • 2篇2025
  • 16篇2024
  • 19篇2023
  • 4篇2022
  • 8篇2021
  • 10篇2020
  • 5篇2019
  • 1篇2017
  • 4篇2010
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秸秆肥料的田间临时堆沤装置
本发明涉及肥料处理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秸秆肥料的田间临时堆沤装置,包括堆沤壳体,堆沤壳体上滑动安装有上料板,上料板上安装有支撑架,支撑架上铰接有曲柄,堆沤腔内设置有固定轴,固定轴外转动套设有旋转套筒,旋转套筒外设置有若...
宋娅丽徐红运赵洋毅王克勤马建刚张叶飞
一种提高坡耕地农作物产量的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坡耕地农作物产量的系统及方法,属于农业生产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将坡耕地改成梯田,耗时耗力,水土流失严重,且在旱季需要进行抽水或者引水灌溉,成本高,工程量大的问题;包括:蓄水系统和光灌系统,所述蓄...
赵洋毅王克勤宋娅丽张叶飞
滇中尖山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产流及氮磷流失特征被引量:8
2020年
地表径流造成土壤养分流失及土地生产力衰退,径流产生特征与土地利用类型密切相关,深入研究其作用机制可为水土流失治理、流域内水体保护及氮磷迁移规律提供科学依据。以滇中尖山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人工林、灌木林、次生林、坡耕地)为研究对象,定量监测了2017年雨季(5月—10月)降雨过程中产流量、氮磷流失的形态、浓度、流失量及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随着降雨量的增大,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径流小区的径流量逐渐增大,降雨量与径流量之间相关性显著,各径流小区径流量均表现为:灌木林<次生林<人工林<坡耕地;(2)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各降雨条件下TN和TP浓度分别表现为:人工林(2.39 mg/L)<次生林(2.63 mg/L)<灌木林(2.64 mg/L)<坡耕地(4.00 mg/L)、灌木林(2.53 mg/L)<次生林(4.07 mg/L)<人工林(5.72 mg/L)<坡耕地(6.47 mg/L),坡耕地显著增加了径流中不同形态氮磷的浓度;(3)溶解态氮磷是径流水体中氮磷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其中NO-3-N为径流氮素流失的主要形态,PO-4-P占TP浓度的比例为50.91%~77.87%;(4)TN,TP总流失量均表现为:灌木林(0.76,0.61 mg/m2)<次生林(1.04,1.65 mg/m2)<人工林(1.36,3.60 mg/m2)<坡耕地(7.91,15.12 mg/m2)。为了减缓尖山河流域水体污染问题,可调整尖山河流域沿线土地利用类型,在降雨前应减少和避免农事活动,增加灌木林地面积,在流域出口处布设灌木林来减少流域氮磷的流失。
苏孟白王克勤宋娅丽张雨鉴
关键词:土地利用类型氮磷流失产流
滇中高原云南松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对氮沉降的响应
2024年
[目的]探究氮沉降下滇中高原云南松土壤化学性质及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结构组成的变化特征,并分析土壤微生物与土壤化学性质的相关关系,为了解氮沉降下森林土壤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变化趋势及观测土壤微生态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滇中高原云南松林土壤为研究对象,以CO(NH_(2))_(2)为N源,设置对照CK[N 0 g/(m^(2)·a)]、低氮LN[N 10 g/(m^(2)·a)]、中氮MN[N 20 g/(m^(2)·a)]和高氮HN[N 25 g/(m^(2)·a)]4个不同梯度进行模拟N沉降试验,测定分析土壤细菌、真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和土壤pH、有机碳(TOC)、全氮(TN)、全磷(TP)、铵态氮(NH^(+)_(4)-N)和硝态氮(NO^(-)_(3)-N)的变化特征。[结果](1)在不同季节下,与CK相比各氮处理下土壤pH、TOC含量均降低,TN均升高,NH^(+)_(4)-N和NO^(-)_(3)-N均在MN、HN处升高;(2)细菌和真菌α多样性雨季均高于旱季;与CK相较细菌α多样性在2个季节下LN处上升,而真菌α多样性则在旱季LN处上升;(3)在旱季和雨季细菌优势菌门均为变形菌门、酸杆菌门和放线菌门,真菌优势菌门为担子菌门、子囊菌门和被孢菌门;(4)在旱季和雨季,细菌和真菌优势菌属与pH、TOC、TN、NO^(-)_(3)-N呈显著相关关系。[结论]氮沉降可以为土壤微生物提供NH^(+)_(4)-N和NO^(-)_(3)-N等有效养分,但由于氮沉降导致土壤酸化使土壤TOC含量降低,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宋成功王克勤宋娅丽宋娅丽张继国李芸邓秋江
关键词:滇中高原云南松土壤微生物氮沉降
滇中亚高山人工林凋落物分解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被引量:7
2020年
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利用尼龙网袋法对滇中亚高山华山松和云南松两种人工林开展模拟氮(N)沉降下凋落叶和凋落枝原位分解试验,N沉降水平分别为对照(CK,0 g N·m^-2·a^-1)、低N(LN,5 g N·m^-2·a^-1)、中N(MN,15 g N·m^-2·a^-1)和高N(HN,30 g N·m^-2·a^-1)。结果表明:华山松凋落叶和凋落枝年分解率分别为34.8%和18.0%,分别高于云南松凋落叶的32.2%和凋落枝的16.1%。模拟N沉降下,LN处理使华山松凋落叶、枝分解95%所需时间较对照分别减少0.202和1.624年,MN处理分别减少0.045和1.437年,HN处理则分别增加0.840和2.112年;LN处理使云南松凋落叶、枝分解95%所需时间较对照分别减少0.766和4.053年,MN处理分别增加0.366和0.455年,HN处理分别增加0.826和0.906年。经过1年的分解,低N处理促进了华山松和云南松凋落物(叶、枝)的分解,而高N处理表现为抑制作用;N沉降对两种林型凋落物分解的影响与凋落物中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密切相关。可见,凋落物基质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凋落物分解对N沉降的响应情况,尤其是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
张雨鉴宋娅丽王克勤杨晓雨邢进梅张转敏
关键词:氮沉降凋落叶华山松
自然降雨下玉米秸秆堆沤还田对滇中小流域坡耕地氮素流失的影响被引量:4
2021年
为探究自然降雨下不同堆沤方式秸秆还田对小流域坡耕地径流泥沙及氮素流失的影响,以滇中二龙潭流域坡耕地为研究对象,设置9种不同玉米秸秆堆沤方式,分别为CK及8种处理,各处理包括2种秸秆还田量(0.75,1.5 kg/m^2)、2种秸秆粒度(1,5 cm)、2种秸秆堆沤方式(水或水与尿素堆沤),研究烤烟坡耕地产流产沙及氮素流失特征。结果表明:(1)在4场具有典型产流的降雨中,施用较高秸秆还田量(1.5 kg/m^2)和粗颗粒秸秆(5 cm),均可有效减少坡耕地产流产沙量(10.06%~38.60%和10.07%~38.60%);(2)施用较低秸秆还田量(0.75 kg/m^2)、粗颗粒秸秆(5 cm)及未添加尿素堆沤的秸秆径流TN、NO3--N浓度低于施用高秸秆还田量(1.5 kg/m^2)、细颗粒秸秆(1 cm)及添加尿素堆沤的处理(1.96%~32.79%和3.97%~40.89%);(3)各处理下NO3--N/TN、NH4+-N/TN、PN/TN分别为63.64%~86.18%,5.31%~13.86%和5.33%~25.80%,表明坡耕地地表径流氮素主要流失形式为NO3--N,溶解态氮是径流中的主要氮素污染物;(4)施用较低秸秆还田量(0.75 kg/m^2)、粗颗粒(5 cm)秸秆、未加尿素堆沤的秸秆,泥沙TN流失浓度降低(16.87%~48.15%);(5)施用较高秸秆还田量、粗颗粒秸秆及未添加尿素堆沤可有效降低滇中坡耕地氮素的流失风险(0.32%~35.05%和54.52%~77.23%)。TN径流和泥沙流失中,以径流输出为主,占TN流失量的50.09%~71.67%。为了减少该流域氮素流失量,可选择施用较高秸秆还田量(1.5 kg/m^2)和粗颗粒(5 cm)秸秆,并依据烤烟不同生长期的吸收情况和土壤养分情况等选择少量或不添加尿素堆沤进行秸秆还田。
代立李太兴王克勤宋娅丽裴益乐李凯张倩
关键词:氮素流失
秸秆堆沤还田对坡耕地径流、泥沙与磷素流失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寻求不同堆沤方式和秸秆还田密度结合下较为有效的径流泥沙与磷素减排农艺措施。【方法】在自然降水条件下,研究不同秸秆还田密度(0.75、1.5 kg·m^(−2))、不同秸秆粉碎粒度(1、5 cm)、加水或尿素堆沤对滇中二龙潭小流域烟草坡耕地产流产沙量及磷素流失量的影响。【结果】1.5 kg·m^(−2)秸秆密度、5 cm秸秆粒度、加水堆沤均可有效降低烟草坡耕地产流产沙量,降低幅度分别为18.59%~38.60%、12.50%~38.60%、10.06%~38.60%;0.75 kg·m^(−2)秸秆密度、5 cm秸秆粒度、加水堆沤较1.5 kg·m^(−2)秸秆密度、1 cm秸秆粒度、加水与尿素堆沤的处理,径流泥沙总磷与径流PO_(4)^(−)-P浓度分别降低2.82%~66.67%、0.38%~57.53%和1.97%~64.73%;径流中PO_(4)^(−)-P占总磷浓度的35.30%~77.59%;0.75 kg·m^(−2)秸秆密度、5 cm秸秆粒度及加水堆沤可有效减少坡耕地磷素流失风险,径流和泥沙总磷流失量分别最高降低63.64%和64.74%、63.89%和57.87%、63.89%和64.74%。【结论】采用0.75 kg·m^(−2)秸秆密度、5 cm秸秆粒度以及加水堆沤处理还田可控制滇中地区磷素流失,降低坡耕地径流泥沙及磷素流失风险。
吴杉王克勤宋娅丽温昌焘裴益乐代立
关键词:坡耕地秸秆还田磷素流失泥沙
3种冷季型草坪草对短期盐胁迫的生长响应被引量:6
2017年
采用盐水灌溉的方法,比较了3种冷季型草坪草黑麦草(Lolium perenne)、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和早熟禾(Poa pratensis),在短期不同盐胁迫条件下(NaCl质量分数分别为0%,0.2%、0.4%、0.6%、0.8%、1%)生长特性。结果表明:3种草坪草的外观质量和叶片萎蔫系数总体上变化一致,随着盐浓度的不断增加而降低,生长受到严重抑制。黑麦草、高羊茅和早熟禾的叶片相对含水量比对照分别下降了12%,9%和4%,早熟禾的下降幅度最低。盐胁迫对根系生物量的影响大于对地上部分。绿叶盖度与植物生物量呈显著的正相关,早熟禾具有较高的抗盐性。3种草坪草在盐浓度为1.0%下叶片脯氨酸和电导率含量均达到最大值,早熟禾叶片电导率最高。叶片和根系K^+含量随着盐浓度的提高而逐渐降低,Na^+含量逐渐升高。根据短期盐胁迫各生长指标的结果,3种草坪草的抗盐能力依次为早熟禾>高羊茅>黑麦草。
宋娅丽王克勤张艳芬叶瑞黄琛豪曾发意马志
关键词:冷季型草坪草盐胁迫
金沙江干热河谷冲沟形态发育特征及其侵蚀速率估算被引量:3
2023年
冲沟侵蚀是金沙江干热河谷土壤流失的重要原因,造成严重的土地退化,威胁区域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探究冲沟的形态发育特征明确其侵蚀速率,对于冲沟侵蚀量化评估和土地保护等具有重要意义。为摸清冲沟发育演变规律,该研究选取元谋干热河谷金雷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附近沟谷地貌流域为研究区,选择35条冲沟,通过无人机遥感影像提取冲沟形态参数,分析形态特征,并结合高分遥感影像计算冲沟侵蚀速率。结果表明:1)研究区冲沟直线长度、顶宽、底宽、深度的范围分别为25.21~180.43、10.76~51.76、3.56~26.85、1.22~11.92 m;面积、体积的范围分别为257.50~8987.88 m^(2)、142.64~19479.25 m^(3)。冲沟形态参数差异性较大,长度在发育过程中受坡面限制小于其他地区。2)冲沟底部宽度和顶部宽度比值(BW/TW)的范围为0.24~0.59,冲沟主要为“V型”和“V~U型”;冲沟顶部宽度和深度比值(TW/D)的范围为2.56~26.29,均值为6.04,横向侵蚀速率远大于下切侵蚀速率。3)2015—2022年间,35条冲沟中,19条长度明显增长,冲沟溯源侵蚀速率为0.02~1.10 m/a(均值0.34 m/a);27条宽度明显增长,冲沟横向侵蚀速率为0.07~1.10m/a(均值0.36 m/a);29条面积和体积明显增长,冲沟面积增长速率为1.64~105.40 m^(2)/a(均值23.44 m^(2)/a);冲沟体积侵蚀速率为1.26~339.42 m^(3)/a(均值51.21 m^(3)/a)。冲沟横向侵蚀速率大于溯源侵蚀速率,在面积和体积增长中贡献较大。研究结果可为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大尺度冲沟的发育演变规律和侵蚀定量评估提供方法和依据。
张广贺王克勤宋娅丽宋娅丽赵洋毅
关键词:无人机侵蚀速率干热河谷
滇中常绿阔叶林凋落物养分释放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模拟N沉降的响应被引量:8
2021年
为研究N沉降下凋落物养分释放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以滇中磨盘山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利用尼龙网袋法布设凋落物(凋落叶、凋落枝)原位分解试验,设置不同施N处理:对照(CK,0 g N·m^(-2)·a^(-1))、低氮(LN,5 g N·m^(-2)·a^(-1))、中氮(MN,15 g N·m^(-2)·a^(-1))和高氮(HN,30 g N·m^(-2)·a^(-1))。结果表明:模拟N沉降1年后,凋落叶、凋落枝和土壤的C、N含量均表现为随着N沉降量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增幅分别为0.3%~8.2%、4.9%~69.0%;C/N则表现为随着N沉降量的增加逐渐降低,降幅为0.8%~37.8%;凋落枝P含量、C/P、N/P在各处理下差异均不显著。处理时间与施N水平均显著影响凋落叶、凋落枝及土壤的N、P含量及C/N、C/P、N/P;1年分解过程中,凋落物C、N、P残留率依次呈释放、淋溶-富集-释放、淋溶-富集的模式,外源N显著抑制了凋落物C、N、P释放过程;土壤C、P含量与凋落物N、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N含量与凋落物C、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N沉降下常绿阔叶林凋落物与土壤生态化学计量具有显著相关性,研究滇中常绿阔叶林凋落物分解和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有助于了解森林生态系统凋落物分解过程对N沉降的响应机理。
郑兴蕊宋娅丽王克勤张雨鉴潘禹
关键词:N沉降凋落物养分释放化学计量比常绿阔叶林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