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晓蕾

作品数:11 被引量:76H指数:5
供职机构: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中风
  • 4篇中风后
  • 4篇痉挛
  • 3篇治疗中风
  • 3篇手功能
  • 3篇埋线
  • 3篇康复
  • 2篇穴位
  • 2篇穴位埋线
  • 2篇针刺
  • 2篇针刺疗
  • 2篇针刺疗法
  • 2篇中风后遗症
  • 2篇手功能障碍
  • 2篇卒中
  • 2篇卒中后
  • 2篇疗效
  • 2篇疗效观察
  • 2篇脑卒中
  • 2篇脑卒中后

机构

  • 9篇河南中医学院...
  • 3篇河南中医药大...

作者

  • 11篇宋晓蕾
  • 7篇冯晓东
  • 5篇苟成钢
  • 2篇赵桥梁
  • 2篇李瑞青
  • 1篇任彬彬
  • 1篇白俊敏
  • 1篇闫秀丽
  • 1篇宋琳琳
  • 1篇孙伟娟
  • 1篇郭青川
  • 1篇王晓丹
  • 1篇苟成刚

传媒

  • 2篇河南中医
  • 2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中国民间疗法
  • 1篇中医外治杂志
  • 1篇中国中医急症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针刺重子穴为主治疗中风后手指功能障碍50例被引量:3
2009年
笔者近年来利用董其昌先生发明的重子穴为主针刺治疗中风后手指功能障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现报告如下。
苟成钢宋晓蕾
关键词:中风针刺疗法
功能针法配合大椎穴埋线治疗中风后前臂屈肌痉挛被引量:2
2010年
赵桥梁冯晓东宋晓蕾
关键词:埋线治疗肌痉挛中风后大椎穴前臂针法
神经肌电促通仪治疗睡眠-觉醒节律障碍的临床观察
2009年
目的观察神经肌电促通仪治疗睡眠—觉醒节律障碍和单纯口服舒乐安定(艾司唑仑)治疗的效果比较。方法将40例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20例,使用神经肌电促通仪治疗,停用所有治疗睡眠—觉醒节律障碍的药物,1次/d,45min/次,每周5d,治疗4周后疗效评定。对照组20例,口服舒乐安定1mg,1次/d,睡前服用,治疗4周后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痊愈率40%,总有效率95%;对照组痊愈率10%,总有效率80%,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神经肌电促通仪治疗睡眠—觉醒节律障碍具有疗程短,疗效高,无不良反应,易为患者接受的特点。
王晓丹宋晓蕾
关键词:神经肌电促通仪舒乐安定
功能针法治疗中风后手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功能针法对中风后手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75例患者随机分为功能针法组与传统针刺组,对比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功能针法组近远期疗效优于传统针刺组(P<0.01)。结论:功能针法是治疗中风后手功能障碍的良好方法。
宋晓蕾冯晓东苟成钢
关键词:康复手功能中风
文献传递
穴位埋线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6
2013年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脑卒中患者上肢痉挛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上肢痉挛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穴位埋线组(穴位埋线+康复治疗+常规用药)、巴氯芬组(巴氯芬+康复治疗+常规用药)、康复治疗组(康复治疗+常规用药)。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采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表面肌电图均方根值(RMS)及Barthel指数(BI),对患者进行康复评定。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的Fugl-Meyer、MAS、RMS及BI均明显改善(P<0.01,P<0.05),且穴位埋线组和巴氯芬组较康复治疗组明显;穴位埋线组和巴氯芬组在MAS、RMS评分上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BI评分上,穴位埋线较巴氯芬组显著提高(P<0.01)。结论:穴位埋线、巴氯芬和康复治疗均可缓解脑卒中患者肢体的痉挛状态和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穴位埋线组和巴氯芬组较康复治疗组疗效好,穴位埋线可能疗效更佳。
冯晓东李瑞青任彬彬宋晓蕾
关键词:脑卒中上肢痉挛穴位埋线巴氯芬表面肌电
《伤寒论》第24条中的刺法探讨被引量:2
2013年
太阳病要发汗是因为机体要通过出汗解除疾病,当机体不能自身出汗或虽出汗却不足以解表时,要通过药物或针刺来帮助机体发汗,《伤寒论》第47条的"衄"即通过针刺代替出汗而解表,故《伤寒论》第24条中的刺法应为刺血。
宋晓蕾
关键词:刺法刺血《伤寒论》
穴位埋线调控中风后痉挛状态27例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对中风后痉挛状态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55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7例,对照组28例。观察组采用穴位埋线方法,穴取大椎、陶道、至阳、筋缩、命门、腰阳关、中脘、关元、天枢等,并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及理疗);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侧上下肢改良Ashworth分级、Fugel-Meyer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上下肢Ashworth分级和Fugel-Meyer评分明显改善,并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穴位埋线能缓解中风后痉挛状态,提高肢体功能。
宋晓蕾冯晓东苟成刚闫秀丽白俊敏
关键词:穴位埋线中风后遗症痉挛肢体功能
功能针法治疗中风后手功能障碍36例被引量:5
2009年
中风偏瘫的手功能在临床治疗中恢复速度慢、疗效差,是中风后偏瘫康复的重点和难点,偏瘫后手功能的恢复能反映中风患者本质的康复。所以,探讨偏瘫患者手功能康复的有效途径是康复医学工作者的重要课题,具有重要的医学与社会学价值。笔者于2007年6月10日~2009年6月10日间,应用功能针法,以Fugl—Meyer(FMA)手运动功能积分标准评定疗效,
宋晓蕾冯晓东苟成钢赵桥梁
关键词:手功能障碍中风
益阳灸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5
2014年
目的:观察益阳灸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内科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常规康复训练1次/d,6d/周;治疗组另外接受益阳灸治疗,1次/周,每次60min,两组疗程均为8周。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分级法(MAS)、Fugl-Meyer运动评分(FMA)和Barthel指数(BI)评定患肢痉挛程度、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采集患肢表面肌电图均方根值(RMS)作为评定肌张力指标。结果:经过8周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AS、FMA、BI和RMS数据与治疗前比较均得到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阳灸结合康复训练能有效缓解脑卒中后患者肢体痉挛,有利于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其效果优于单纯的康复训练。
冯晓东刘飞来郭青川宋晓蕾宋琳琳孙伟娟李瑞青
关键词:脑卒中痉挛康复训练
针刺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08年
苟成钢宋晓蕾
关键词:中风并发症肩手综合征针刺疗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