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贞钤 作品数:20 被引量:39 H指数:4 供职机构: 渭南市气象局 更多>> 发文基金: 陕西省气象局气象科技创新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农业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经济管理 更多>>
便携式土壤水分测量仪本地化应用研究 被引量:1 2013年 为提高PASW-1型便携式土壤水分测量仪在实际工作中的准确率,利用烘干法对仪器进行本地化标定。通过回归分析,得到不同土壤层次的标定曲线,根据标定曲线反演并计算出土壤相对湿度,结合气象干旱等级划分标准,制定出自动体积含水量对应的干旱等级查询表,便于实际业务应用。 田中伟 尹贞钤 许伟峰 冯伟关键词:烘干法 土壤含水量 渭南市4月“倒春寒”预测指标研究 被引量:1 2021年 根据渭南地形地域特点,从南、北、中部选择3个代表性站点,利用其1981—2013年“倒春寒”发生程度资料,结合3个气象站相应逐日气象资料,采用相关分析、逐步回归等方法,选取与4月“倒春寒”相关系数高的气象因子,构建分区域“倒春寒”预测方程。结果表明:影响渭南南部、北部和中部“倒春寒”发生程度的气象因子分别有2个、4个和3个。分别建立南、北、中部3个区域的“倒春寒”预测模型,历史回代准确率分别为82%、94%、83%;等级历史回代准确率分别为75%、84%、81%;2014—2019年4月“倒春寒”预报准确率分别为100%、83%、83%;等级预报准确率分别为100%、80%、80%。发生预报和等级预报准确率较高、效果理想,预测方程和等级判定指标均达到气象预报服务需求。 马耀绒 尹贞钤 韩蓓蓓 许伟峰陕西省渭南市近50年秋淋气候特征分析 利用陕西渭南市1962—2011年8—10月10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分析渭南市秋淋气候特征,结果显示:渭南市秋淋出现次数年际变化明显,进入21世纪,出现次数呈明显上升趋势。秋淋强度以弱秋淋所占比例最高。地域分布由北向南... 田中伟 尹贞钤 许伟峰关键词:年际变化 强度分析 文献传递 陕西省渭南市近50年秋淋气候特征分析 利用陕西渭南市1962—2011 年8—10 月10 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分析渭南市秋淋气候特征,结果显示:渭南市秋淋出现次数年际变化明显,进入21 世纪,出现次数呈明显上升趋势。秋淋强度以弱秋淋所占比例最高。地域分布... 田中伟 尹贞钤 许伟峰关键词:年际变化 强度分析 文献传递 陕西省‘冬枣’气候优生区区划研究 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进一步掌握陕西省优质‘冬枣’气候优生区的地域分布特征。【方法】采用1981—2018年全省98个国家气象站的日数据资料,结合‘冬枣’生物学特性,选取影响全省‘冬枣’生长发育的关键气候因子作为全省‘冬枣’气候优生区区划因子,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隶属函数,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三维二次趋势面法分区建立各区划因子模型,利用GIS绘制优生区区划因子的单因子细网格图层,最后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得出全省‘冬枣’气候优生区区划图,按照优生区、适宜区、次适宜区、不适宜区将全省分为四个区。【结果】‘冬枣’种植的气候优生区和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关中中东部大部分地区的平原地带,陕北黄河沿线各县海拔低于900 m的浅山地带,呈径向分布;‘冬枣’种植的气候不适宜区主要分布在陕北的西部各县、陕南秦巴山区及秦岭山脉沿线海拔较高地区。【结论】陕西省‘冬枣’优生区和适宜种植区主要位于渭南市、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鄠邑区、三原、泾阳、蓝田、周至的北部,府谷、神木、佳县、米脂、绥德、吴堡、清涧等低海拔地区,该区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资源配置优势明显,适宜规模种植,建议在此区优先发展‘冬枣’种植产业。另外,影响此区‘冬枣’生长的主要气象灾害是果实成熟期的连阴雨及秋淋,应重点防御。 韩蓓蓓 李东 许伟峰 许伟峰 马耀绒 尹贞钤关键词:区划 GIS技术 渭南市冬小麦产量预报模型研究 被引量:8 2014年 利用1998—2012年渭南市气象与冬小麦产量数据,利用直线滑动平均模拟趋势产量,结合调和权重法预测趋势产量,采用SPSS20.0软件对气象产量进行逐步回归,得到年景和定量气象产量预测模型。统计趋势产量与气象产量合计值,得到年景(或定量)预报产量。通过验证,年景和定量产量预报准确率较高。 尹贞钤 许伟峰 田中伟 冯伟关键词:气象产量 基于Mortle小波的渭南市4月倒春寒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022年 本文基于渭南市11个国家气象站1971—2019年4月逐日平均气温、最低气温资料及农作物、经济林果冻害和倒春寒气象指标,采用Mortle小波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了渭南市4月倒春寒的时空分布、小波周期演变特征和规律,以及倒春寒致灾的气象条件。结果表明:1971—2019年渭南市4月发生中度倒春寒的概率较高,轻度倒春寒和中度倒春寒占比分别为59.9%和30.5%,重度倒春寒占9.6%;北部倒春寒重于南部,南部倒春寒重于中部;全市倒春寒年均站次数为0.64站次,其中白水县年均站次数为0.98站次;近49年4月倒春寒年均站次数以0.118站次/(10 a)速率下降;倒春寒4月年均站次数时间序列存在4~6、6~11、12~17、25~32 a 4类时间尺度周期变化规律,6、10 a时间尺度为第一、第二主周期;4月倒春寒周期与重灾区白水县发生的倒春寒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马耀绒 韩蓓蓓 许伟峰 尹贞钤关键词:倒春寒 年代际变化 近30年渭南夏玉米气候适宜度研究 被引量:3 2023年 根据渭南市11个国家气象站1991-2020年逐日气象数据,结合夏玉米农业气象观测站的生育期资料,利用气候适宜度模型来分析渭南市夏玉米不同生育期的温度、日照、降水和气候适宜度特征,以及全生育期各种适宜度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降水是影响渭南夏玉米产量的主要气候因子;乳熟至成熟期渭南夏玉米易受连阴雨天气影响,日照适宜度最小,对产量和品质造成影响;北部温度适宜度最大,南部降水和光照适宜度最大,总体气候适宜度从北向南逐渐增大,南部最适宜种植夏玉米。 马耀绒 许伟峰 韩蓓蓓 韩蓓蓓关键词:气候适宜度 夏玉米 浅谈我国农产品贸易的演变及其格局变化 2009年 作为拥有十多亿人口的大国,我国粮食供给绝大部分来自国内生产,另外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开放度不断扩大背景下,农业生产贸易对于调节国内粮食供求也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特别是加入了世贸组织,我国农业生产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 雷春丽 雷莉萍 尹贞钤 贺文丽关键词:农产品 蒲城酥梨优质品质区划与气象要素分析 被引量:3 2020年 利用蒲城县酥梨试验站品质测定结果,对10个主要种植乡镇酥梨品质运用SPSS主成分分析法构建酥梨品质综合评价模型;根据综合得分将酥梨品质划为"特优""优""良""一般"4个等级,并利用ArcGIS软件和蒲城精细化矢量地图,对综合品质进行划分。结果表明:蒲城县西南部为优质酥梨生产区,气象条件利于优质品质形成,自西南向东北品质逐渐递减。根据10个乡镇气象站酥梨不同发育期及同期旬、月气象资料,结合各品质差异,利用SPSS统计分析,找出影响各品质差异的主要气象因子,利用筛选出的主要因子建立不同品质气象回归模型,另选取3个乡镇进行品质结果预测,回代和预测效果良好,研究结果可为优质酥梨生产提供参考。 马耀绒 王红军 尹贞钤 许伟峰关键词:统计分析 气象因子 酥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