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秀成
- 作品数:39 被引量:159H指数:6
- 供职机构: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承德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639例儿童干眼症临床分析被引量:14
- 2011年
- 目的:探讨儿童干眼症发病的相关因素,为其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639例干眼患儿的病史及症状进行详细询问,并行SchirmerⅠ、BUT、FI染色检查。结果:儿童干眼症患者偏食163例(25.51%)、VDT 196例(30.67%)、VDT+偏食125例(19.56%)、MGD 52例(8.14%)、过敏性结膜炎103例(16.12%)、眼表检查BUT明显延长590例(92.33%),其次角膜荧光素染色阳性464例(72.61%)、SitⅠ试验阳性348例(54.45%)。结论:儿童干眼症发病与偏食、VDT、MGD、过敏性结膜炎等因素有关。
- 石晶崔秀成陶相宜项广珍王跃丽
- 关键词:干眼儿童睑板腺功能障碍
- mGCC及RNFL检测在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作用
- 目的:探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测的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mGCC)厚度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在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PACG)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Vl00-2OCT对CPACG患...
- 马英慧张铁民崔秀成董微丽
- 关键词: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 文献传递
- 光学材料与晶状体前后囊混浊及撕囊收缩量的关系被引量:2
- 2009年
- 背景:囊袋混浊是人工晶体植入后最常见的远期并发症,研究者们一直在探寻理想的人工晶体以减少囊袋混浊的发生。目的:观察3种具有锐利光学边缘的人工晶状体光学材料对晶状体前后囊膜混浊和撕囊收缩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对照观察,于2005-05/2006-12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完成。对象:随机选取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35例(148眼),其中男73例(80眼),女62例(68眼);年龄52~81(71.44±6.83)岁。方法:均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植入具有锐利光学边缘的折叠式人工晶状体。随机分3组:疏水材料组43例(49眼)植入疏水丙烯酸材料直角边缘人工晶状体;亲水材料组42例(46眼)植入亲水丙烯酸材料直角边缘人工晶状体,亲水疏水一体式材料组50例(53眼)植入亲水疏水一体式丙烯酸材料直角边缘人工晶状体。主要观察指标:术后1年扩瞳观察前囊膜混浊、后囊混浊及撕囊收缩情况并进行量化评估。结果:疏水材料组、亲水材料组、亲水疏水一体式材料组术后1年后囊混浊发生率分别为:8.3%,26.7%,15.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前囊膜混浊的发生率及撕囊收缩量3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具有锐利光学边缘的人工晶状体的光学材料对前囊膜混浊及撕囊收缩量均无影响,但影响后囊混浊的形成,其中疏水丙烯酸材料可减少后囊混浊的发生。
- 崔秀成马英会付笑笑
- 关键词:人工晶状体光学材料后囊混浊
- 菩人丹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S100A8、S100A9表达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菩人丹(PRD)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中S100A8、S100A9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高糖饮食喂养大鼠,低剂量的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造模成功的大鼠分为模型组和PRD组,每组12只,另取同周龄大鼠12只为对照组,成模后的PRD组灌胃PRD水煎液,剂量为1.8 g/(kg·d),连续8 w,另外两组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视网膜组织中S100A8、S100A9 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视网膜形态结构。结果模型组视网膜中S100A8、S100A9 mRNA和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RD组S100A8、S100A9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PRD可能是通过降低S100A8、S100A9表达,来减轻糖尿病视网膜的微炎症损伤。
- 张慧仪董志军崔秀成
-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S100A8S100A9炎症
- 轴突导向因子Netrin-1对视网膜脉络膜内皮细胞RF/6A的作用研究
- 2013年
- 目的研究轴突导向因子Netrin-1对视网膜脉络膜内皮细胞RF/6A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CCK-8,Transwell及Martrigel方法检测不同浓度Netrin-1对RF/6A细胞增殖,迁移和管腔形成的作用及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相互作用。结果体外实验发现Netrin-l对新生血管形成具有双重作用,浓度0~500ng/ml,对细胞迁移,增殖及管腔形成表现为促进作用,而在Netrin-1浓度>500ng/ml时表现为抑制作用。Netrin-1浓度为50ng/ml时增殖和迁移能力最强。VEGF同时作用时,增殖及迁移作用增强。结论 Netrin-1对RF/6A细胞系的作用依浓度改变表现为对细胞增殖、迁移及管腔形成的促进及抑制作用。VEGF存在的条件下,促进作用表现为进一步增强,抑制作用无明显差异。由此可以推测Netrin-1在新生血管形成中具有双重调控作用,调控作用取决于Netrin-1的浓度及与VEGF的相互作用。在以新生血管发生为主要特点的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可能起到一定作用。
- 李伟苏畅王跃丽张铁民崔秀成付笑笑
- 关键词:血管内皮细胞NETRIN-1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 肝纤维化模型的构建及中药强肝溶纤汤对肝纤维化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
- 李春辉潘理会崔秀成李春雨王竹君张荣海金小平刘胜张晓峰
- 中国是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的多发国而治疗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的药物却很少。随着中国加入WTO大量的治疗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的西药将涌入中国的医药市场,西药治疗肝纤维化价格贵,副作用大,疗效不是很满意。课...
- 关键词:
- 关键词:中药制剂
- 血管生成抑制剂联合分化诱导剂对结肠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 2011年
- 目的通过建立人LOVO细胞结肠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研究血管生成抑制剂(TNP-470)联合分化诱导剂(RA)对结肠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人LOVO细胞结肠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4组。模型建立后分组治疗,至治疗结束时处死裸鼠,检测肿瘤组织结肠癌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癌细胞AI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RA+TNP-470组与RA组和TNP-470组癌细胞的AI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肿瘤组织中可见较多的凋亡细胞。结论血管生成抑制剂TNP-470与分化诱导剂RA联合治疗结肠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比TNP-470或RA单药治疗具有更强的抑瘤作用,肿瘤组织结肠癌凋亡细胞明显增加。
- 邢会军崔秀成侯雷苏锐刘志满
- 新鲜与保存人羊膜移植在眼表重建中的效果比较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新鲜羊膜移植已经在严重疾患的眼表重建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存在手术时间与材料来源是否能吻合的问题,比较新鲜与保存人羊膜移植在眼表重建中的疗效,以期为重建正常眼表结构提供有效措施。方法:选择2004-01/2005-12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收治的严重眼表疾病患者36例(43眼),患者均知情同意。将36例患者的43眼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新鲜人羊膜移植组(23眼)和保存人羊膜移植组(20眼)。术后定期随访,第1周每日检查,其后1次/周,直至羊膜存活1个月以上停止随访。每次均在裂隙灯下观察羊膜植片成活情况,观察角膜、结膜上皮化情况,新生血管生长、视力以及并发症等。结果:36例患者43眼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36例患者43眼随访2-8个月,其中<2个月8眼,2-5个月20眼,6-8个月15眼。②新鲜人羊膜移植组、保存人羊膜移植组患者术眼视力提高率分别为83%,90%,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新鲜人羊膜移植组、保存人羊膜移植组患者术眼羊膜成活率分别为91%,95%,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新鲜人羊膜移植组23眼中,术后两三拆线后21眼(占91.3%)充血消退,2眼(占8.7%)术后4周充血消退;保存人羊膜移植组20眼中,术后2周拆线后19眼(95%)充血消退,1眼(5%)术后4周充血消退,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眼表修复与重建过程中,羊膜移植能有效改善严重眼表疾病患者眼表基底,重建上皮,其临床疗效与羊膜材料是新鲜或保存人羊膜无直接关系,二者预后基本一致。
- 唐国芬阎玉梅王跃丽崔秀成张媛梅付笑笑邓志鸿
- 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黄斑区内层和外层视网膜厚度变化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观察慢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chronic 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CPACG)黄斑区内层、外层视网膜厚度的变化特征。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CPACG患者58例(58眼)为研究对象,按病情严重程度分3组,即早期CPACG组14例,进展期CPACG组23例,晚期CPACG组21例,同时选择23名(23眼)健康无眼疾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应用RTVue-100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对其黄斑区中心凹、近中心凹、旁中心凹处内层、外层视网膜厚度进行检测。结果对照组、早期CPACG组、进展期CPACG组、晚期CPACG组黄斑区近中心凹处内层视网膜厚度分别为(135.62±2.96)μm、(124.21±6.47)μm、(119.74±10.67)μm、(94.95±11.24)μm,黄斑区内层视网膜近中心凹处早期CPACG组、进展期CPACG组、晚期CPACG组与对照组相比厚度均明显变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且早期CPACG组、进展期CPACG组与晚期CPACG组两两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黄斑区外层视网膜中心凹、近中心凹、旁中心凹处晚期CPACG组与对照组相比厚度均明显变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晚期CPACG患者表现为黄斑区内层、外层视网膜厚度弥漫性变薄,早期患者仅有黄斑区内层视网膜近中心凹处厚度变薄的特点。
- 杨楠马英慧崔秀成董志军许雪妹
- 关键词: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黄斑区视网膜
- MMP-2在糖尿病模型大鼠视网膜组织中的表达
- 2017年
- 目的: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法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观察糖尿病模型大鼠不同时期视网膜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水平,阐明MMP-2在糖尿病大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中的作用。方法:雌性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24)、4周模型组(n=30)、6周模型组(n=30)和8周模型组(n=30),模型组大鼠连续5d腹腔注射小剂量STZ复制糖尿病大鼠模型,正常对照组大鼠注射等量的柠檬酸钠溶液。4、6和8周时检测各组大鼠体质量和血糖水平。末次检测后麻醉获取大鼠右眼视网膜组织,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MMP-2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大鼠视网膜组织中MMP-2表达情况。结果:造模前,各组大鼠体质量和禁食12h的空腹血糖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周模型组大鼠死亡3只,6周时死亡5只,8周时死亡7只,存活动物继续进行实验。各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均明显低于同时期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而空腹血糖值明显升高(P<0.05或P<0.01)。各模型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MMP-2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正常对照组大鼠视网膜结构层次清晰分明、细胞排列整齐,可见单层排列的神经节细胞,核圆形或椭圆形状,核较大;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视网膜组织结构松散,内核层及视杆细胞层细胞外界膜模糊,数量减少。MMP-2阳性细胞可见棕黄色颗粒沉淀,在神经节细胞层胞浆和血管内皮细胞尤为集中。4、6及8周模型组MMP-2阳性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MMP-2在糖尿病模型大鼠视网膜上表达,并随着糖尿病大鼠模型维持时间的延长呈递增趋势,说明MMP-2与DR有关。
- 杨洁马英慧崔秀成王红梅董微丽谭小波
-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2链脲佐菌素糖尿病大鼠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