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
- 作品数:7 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内蒙古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改良Wiltse入路微创小切口手术在单节段椎体骨折患者中的疗效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改良Wiltse入路微创小切口手术在单节段椎体骨折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7月于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18例单节段胸腰椎体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106例与观察组112例。对照组应用传统Wiltse入路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应用改良Wiltse入路微创小切口手术。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情况、病椎高度丢失率、Cobb角矫正度、疼痛评分、功能障碍评分以及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切口长度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椎高度丢失率、Cobb角矫正度、疼痛评分以及功能障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传统Wiltse入路手术,改良Wiltse入路微创小切口手术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适合临床推广。
- 常青王伟
- 关键词:微创胸腰椎
- 胫骨平台骨折中单侧与双侧钢板内固定效果比较
- 2017年
-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中应用单侧与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 5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单侧钢板内固定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及骨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94,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及关节锻炼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104、7.487、5.114,P<0.05)。观察组患者骨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497,P<0.05)。结论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更优于单侧钢板内固定治疗,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骨功能恢复,还可以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值得临床的推广及应用。
- 常青王伟
-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
- 如何做好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被引量:1
- 2004年
- 本文指出毕业论文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意义 ,分析了目前高职毕业论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提出相应对策。
- 常青
- 关键词:高职教育毕业论文
- 后踝固定在后踝骨折手术中重要性的研究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后踝固定在后踝骨折手术中的重要性。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5年1月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三科收治的67例后踝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未固定组和后踝固定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踝关节负重位x线侧位片,评价后踝复位率,观察胫骨远端关节面和距骨顶关节面这两条弧线,依据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对两组患者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进行评价,依据Iowa踝关节评分评价治疗方法优良率。结果术后对患者随访15—36个月。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无并发症发生。规定胫骨轴线与距骨顶关节面中心的垂线距离为X值,未固定组X值[(5.2±2.1)mm]高于后踝固定组[(2.1±0.6)mm],未固定组AOFAS评分[(46.0±16.7)分]低于后踝固定组[(83.0±1.1)分],未固定组Iowa踝关节评分[(66.0±1.5)分]低于后踝固定组[(90.0±1.7)分],未固定组优良率(9.1%)低于后踝固定组(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复位固定后踝骨折患者,可最大限度的减少其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其中螺钉固定骨块为较好的治疗方案,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李忠群常青刘鹤呜
- 关键词:后踝骨折手术治疗
- 黄芩苷对IL-1β诱导大鼠软骨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被引量:11
- 2020年
- 目的:探究黄芩苷(BA)对IL-1β诱导大鼠软骨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的影响及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分离大鼠膝关节软骨细胞,CCK-8检测不同浓度BA对大鼠软骨细胞活性的影响;将细胞分为Control组、IL-1β组、BA 5μmol/L组、BA 10μmol/L组;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ELISA检测细胞中NO和炎症因子含量;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MMP-1、MMP-3、MMP-13、iNOS、环COX-2、ADAMTS-5及PI3K/AKT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BA浓度低于10μmol/L时对大鼠软骨细胞的存活率无显著影响,半数抑制浓度为73μmol/L。与Control组相比,IL-1β组细胞凋亡率显著提高;软骨细胞中NO、IL-6、PEG2和TNF-α含量均显著升高;细胞中MMP-1、MMP-3、MMP-13、iNOS、COX-2、ADAMTS-5、PI3K、p-AKT、p-p65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与IL-1β组相比,BA 5、10μmol/L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软骨细胞中NO、IL-6、PEG2和TNF-α含量均显著降低;细胞中MMP-1、MMP-3、MMP-13、iNOS、COX-2、ADAMTS-5、PI3K、p-AKT、p-p65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结论:BA抑制IL-1β诱导的大鼠软骨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通路的激活相关。
- 常青王伟杨增华张旭李红武莎许文胜(指导)
- 关键词:黄芩苷白细胞介素-1Β凋亡炎症反应
- 手术治疗髋部骨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短期和长期预后影响因素
- 2023年
- 目的探索和分析手术治疗髋部骨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短期和长期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348例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合并COPD将患者分为合并COPD组(136例)和对照组(212例)。统计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时间、存活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COPD患者术后1、5年死亡的因素。结果合并COPD组患者的功能恢复时间长于对照组。合并COPD组患者的术后1年死亡率为22.06%,术后5年死亡率为48.53%,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死亡组共30例患者,存活组共106例患者。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的性别、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发生情况、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合并内科疾病、伤前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手术延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性别骨折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合并COPD组患者术后1年预后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为自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AECOPD、ASA分级为Ⅲ+Ⅳ级、有独立行走行动能力、伤前ADL评分<60分、延迟手术治疗是髋部骨折合并COPD患者术后1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术后5年死亡组共66例患者,存活组共70例患者。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不同的骨折部位、AECOPD发生情况、ASA分级、伤前ADL评分、手术延迟情况,行动能力情况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合并内科疾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ECOPD、ASA分级为Ⅲ+Ⅳ级、伤前ADL评分<60分是髋部骨折合并COPD患者术后5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髋部骨折合并COPD术后短期及长期预后情况较差,其中AECOPD、ASA分级为Ⅲ+Ⅳ级、伤前ADL评�
- 常青许文胜
- 关键词:髋部骨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手术治疗短期预后长期预后
- 膝关节镜下骨-髌腱-骨复合体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康复训练
- 2017年
- 目的探究膝关节镜下骨-髌腱-骨复合体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康复训练的方法。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6年4月于该院就诊的骨-髌腱-骨复合体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患者,共80例,术前术后均给予6个月康复训练指导,之后对这种方法训练的效果进行客观的评价。结果膝关节功能的调查情况:经过训练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较为理想,肌肉肌力达到Ⅴ级的患者有74例(92.50%);在6~12周以内前交叉韧带恢复正常,6周~6个月以内轻微运行恢复。患者患膝主动弯曲度较健侧功能良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患者在6个月以后所进行的轻微运动均没有疼痛的感觉,主观满意度相对较高。结论在采用康复训练对于膝关节镜下骨-髌腱-骨复合体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的术后十分有帮助,有助于恢复到术前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常青
-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术后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