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正琦
- 作品数:27 被引量:110H指数:7
- 供职机构:嘉兴市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中西医结合治疗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 2015年
- 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insulin autoimmune syndrome,IAS)又称Hirata病,由1970年日本学者首次报道[1],是由于血中非外源性胰岛素诱导的高浓度免疫活性胰岛素(IRI)和高效价胰岛素抗体(IAA)引起的以自发性、反复发作的严重低血糖为临床特征的少见疾病[2]。临床医生对此病多缺乏充分了解,极易造成漏诊和误诊[3]。本文报道我院内分泌科中西医结合治疗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1例.
- 方立曙金梦祝郭如雅干正琦陈峰
- 关键词: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他巴唑GRAVES病胰岛素抗体中西医结合疗法
- 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2
- 2010年
- 目的探究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绝经后的骨密度变化及其与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对76例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及80例健康的绝经女性用双能X射线吸收法行L2-4、Ward’s三角区、股骨颈、大转子骨密度测量,并测定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糖基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结果①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L4、Ward’s三角区骨密度均较健康者显著降低(P<0.05)。②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女性糖尿病患者骨密度改变与糖尿病病程、糖基化血红蛋白及绝经年数是负相关(P<0.05),与体重指数呈正相关(P<0.05),与空腹血糖、胰岛素及C-肽等未见相关性。结论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绝经后骨密度降低较健康女性更为明显。糖尿病的病程和长期的高血糖对骨密度降低有一定作用。
- 周强刘炳炜干正琦王宏智俞歌
- 关键词:2型糖尿病骨密度绝经女性
- 沙格列汀对比地特胰岛素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 观察单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8.5%)加用沙格列汀或地特胰岛素的效果对比.方法 选取60例单用二甲双胍治疗12周血糖不达标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沙格列汀组与地特胰岛素组,每组30例,均治疗12周.观察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指数等的变化,记录低血糖、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前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沙格列汀组:(6.3 ±0.6) mmol/L比(8.8±0.7) mmol/L、(8.2±0.8) mmol/L比(13.2±1.0) mmol/L、(6.7±0.3)%比(7.9±0.5)%、(25.6±5.8) kg/m^2比(28.6±5.6) kg/m^2;地特胰岛素组:(5.0±0.4) mmol/L比(9.0±0.8) mmol/L、(10.3±1.2) mmol/L比(13.6 ± 1.1) mmol/L、(6.8±0.5)%比(8.0±0.4)%、(26.5 ± 5.6) kg/m^2比(27.5 ±5.2) 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特胰岛素组治疗后空腹血糖明显低于沙格列汀组,沙格列汀组治疗后餐后2h血糖、体质量指数明显低于地特胰岛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地特胰岛素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高于沙格列汀组[13.3%(4/30)比0],而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沙格列汀组[3.3%(1/30)比23.3% (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沙格列汀和地特胰岛素分别联合二甲双胍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8.5%)的血糖控制均有效,沙格列汀在体质量下降、餐后血糖、低血糖发生率方面好于地特胰岛素.
- 汤胜杰干正琦方立曙郭如雅邵一川俞丹璐周强
- 关键词:二甲双胍沙格列汀地特胰岛素
- 108例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观察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特征。方法将204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是否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分为两组,A组108例为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B组96例为非脂肪肝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脂代谢紊乱、肝功能、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等情况。结果 A组体重指数(BMI)、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γ-GT)、甘油三酯(T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值较B组患者更高(P<0.05),但两组患者血糖值无明显差别。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和脂代谢紊乱更明显,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更重,更易出现动脉粥样硬化。
- 江一鸣干正琦
- 关键词: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胰岛素抵抗
- 糖尿病肾病患者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临床肾病(IV期)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糖尿病临床肾病(IV期)患者共245例,其中发生医院感染116例,非感染12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采用二分类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肾病(IV期)发生医院感染,以泌尿道(45.7%)和呼吸道(35.3%)感染最为常见。糖尿病肾病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基线资料比较,两组间年龄、病程、住院天数、血白蛋白、24h尿蛋白、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GFR)、糖化血红蛋白(HbA_(1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尿蛋白(OR=1.147,P=0.019)是糖尿病临床肾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血白蛋白(OR=0.799,P=0.000)是保护因素;年龄(OR=1.011,P=0.425)、性别(OR=1.221,P=0.492)、病程(OR=1.061,P=0.064)、血肌酐(OR=1.008,P=0.090)、GFR(OR=0.981,P=0.751)、HbA_(1C)(OR=1.138,P=0.561)未见相关。结论尿蛋白是糖尿病肾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血白蛋白是保护性因素,对预测和预防医院感染有重要意义。
- 周强陈昊邵一川干正琦
- 关键词:医院感染糖尿病肾病LOGISTIC回归分析
- 餐后2h末梢血糖测定时限的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糖尿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长期、严格控制高血糖,对预防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认为要了解糖尿病控制状态而不测定餐后2h血糖,就是不懂得对糖尿病的监测^[1]。用血糖仪测定末梢血糖是被临床广泛采用的、指导临床治疗的简便而可靠的方法。餐后2h末梢血糖是否一定要在进餐后2h准点测定?有没有一个时间段范围?笔者在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后,未见相关报道。本研究旨在探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早、中、晚三餐后2h末梢血糖测定的时间段范围,从而指导临床护理工作,合理安排人力,既要保证血糖值的准确,又要最大限度地节约人力;消除部分患者及护士因测末梢血糖时间提早或延后数分钟对结果可靠性的疑虑,现报道如下。
- 叶玲琴沈美娟金霞明刘建迪宋卫东干正琦
- 关键词:餐后2H血糖血糖测定末梢血糖临床护理工作糖尿病控制
- 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致粒细胞缺乏症临床观察
- 2007年
- 郭如雅干正琦
- 关键词:粒细胞缺乏症甲状腺机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亢进丙基硫氧嘧啶甲亢危象抗甲亢药物
- Graves病患者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 2014年
- 目的:探讨Graves病患者在治疗的不同阶段和不同方法时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本组Graves病患者197例,分为初发未治疗组(n=43)、丙基硫氧嘧啶组(PTU组,n=46)、甲巯咪唑组(MMI组, n=68)和同位素碘131(I^131组,n=40),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血清,对ANCA和抗核抗体(ANA)IIF检测阳性者进一步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中ANCA靶抗原,即髓过氧化酶(MPO)和抗蛋白酶3(PR3)。结果初发未治疗组IIF阳性者占4.7%(2/43),均为IIF-ANA阳性;PTU组IIF阳性者占19.6%(9/46),均为IIF-ANCA阳性;MMI组IIF阳性者占4.4%(3/68),均为IIF-ANA阳性;I131组IIF阳性者占5.0%(2/40),均为IIF-ANCA阳性。PTU组IIF-ANCA的阳性率高于初发未治疗组(P〈0.01)、MMI组(P〈0.01)和I131组(P〈0.05)。16例IIF阳性患者中3例出现血管炎相关症状,3例均识别MPO,其中1例识别PR3。结论 Graves病患者检测ANCA阳性与PTU治疗相关,Graves病患者在予PTU治疗过程中需重视ANCA的检测。
- 干正琦郭如雅周强方立曙邵一川汤胜杰
- 关键词:GRAVES病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丙基硫氧嘧啶甲巯咪唑血管炎
- 2型糖尿病足病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足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糖尿病足病患者138例及同期住院未合并糖尿病足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143例,对患者年龄、性别、病程、血红蛋白(Hb)、糖化血红蛋白(HbA1c)、24 h尿蛋白定量、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下肢动脉病变(LEAD)、吸烟、高血压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年龄、病程、24h尿蛋白定量、Hb、合并有高血压病史、吸烟史、DPN、LEA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性别、HbA1c和LDL-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病程、DPN、LEAD、24 h尿蛋白升高与糖尿病足的发生呈正相关(均P<0.05),是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足的独立危险因素;性别、高血压、吸烟、Hb、HbA1c、LDL-C与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足病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年龄、病程、DPN、LEAD、24 h尿蛋白升高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足病的独立危险因素,LEAD与糖尿病足病发生的相关性最大。
- 周强干正琦郭如雅邵一川方立曙汤胜杰俞丹璐
- 关键词:糖尿病足病
- 同型半胱氨酸等生化指标与糖尿病足关系的研究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等生化指标与糖尿病足的关系。方法对比分析137例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足病患者(糖尿病足组)及137例未合并糖尿病足的2型糖尿病患者(非糖尿病足组)的年龄、性别、病程、Hcy、Hb、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肌酐(Cr)、LDL-C、血白蛋白(ALB)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LDL-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Hcy、Hb A1c、Hb、Cr、AL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cy(OR=1.156,P=0.000)及Hb A1c(OR=1.641,P=0.003)是糖尿病足的独立危险因素,Hb(OR=0.976,P=0.001)是糖尿病足的保护性因素。性别(OR=1.162,P=0.569)、年龄(OR=0.989,P=0.521)、病程(OR=1.045,P=0.251)、LDL-C(OR=0.953,P=0.770)、Cr(OR=1.009,P=0.555)、ALB(OR=0.943,P=0.112)等指标未见与糖尿病足明显相关。结论 Hcy及Hb A1c是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Hb是糖尿病足的保护性因素。
- 周强干正琦郭如雅邵一川方立曙汤胜杰俞丹璐
- 关键词:糖尿病足同型半胱氨酸LOGISTIC回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