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厚祥
- 作品数:8 被引量:39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麦瘟病研究新进展被引量:1
- 2022年
- 麦瘟病是1985年在南美洲出现的一种小麦真菌病害,目前已成为南美洲的主要小麦病害之一。在麦瘟病发病严重区域该病害可导致小麦减产高达100%,抗麦瘟病的小麦资源和基因少,且麦瘟病菌对甲氧基丙烯酸酯(QoIs)类杀菌剂具有较强的耐受性,监测、延缓、抑制其传播对有效控制麦瘟病意义重大。2016年和2018年发生了两次重要的麦瘟病扩散事件,受到广泛关注,两次扩散事件导致麦瘟病分别蔓延至亚洲孟加拉国和非洲赞比亚,麦瘟病的持续蔓延对全球小麦生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我国科学家与世界同行一道,在病害监测、小麦抗病资源和基因发掘、抗病品种的培育、病原菌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均取得了进展。本文从麦瘟病的传播历史、防控方法、国际国内开展麦瘟病相关研究工作进展等方面对麦瘟病进行综述;同时,也为我国应对麦瘟病威胁提供了策略、提出了应对建议。
- 彭烨康厚祥
- 关键词:小麦抗病基因
- 水稻不同类群品种间的纹枯病抗性评价和抗病新种质筛选被引量:12
- 2014年
- 种质资源筛选是抗病育种的前提和基础。以已知抗病水平的5份鉴别品种为对照,对水稻5个类群和1个混合类群的299份品种进行了温室苗期纹枯病抗性鉴定,筛选抗纹枯病水稻新种质。在“雾室/mist—chamber”环境下以改进的带菌木质短棒为接种物、以基于“叶枕高”的“0—9”级病级指标为标准,可有效区分对照品种间的抗病水平。299份品种中未发现免疫和高抗品种,中抗以上品种比例仅为36.5%,多数品种为中感至高感水平。就水稻不同类群而言,AUS类群中中抗以上品种的分布频率最高,超过60%;其次为ARO类群,为54.6%;分布频率最低的为TRJ类群,仅为22.7%。结合各品种苗高及与抗病对照YSBR1间的病级差异,从299份品种中筛选到7份抗病新种质,其中1份的抗性显著高于YSBRl.接近高抗水平。本研究为水稻抗纹枯病遗传育种提供了新的抗源,同时为选择合适的类群问品种杂交以培育抗纹枯病新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 左示敏陈天晓邹杰康厚祥李前前张亚芳陈宗祥陈夕军刘文德王国梁潘学彪
- 关键词:水稻资源纹枯病抗病种质
- 引进水稻种质穗部性状相关基因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利用探讨被引量:3
- 2014年
- 对从国际水稻核心种质库中引进的315份水稻品种的5个穗部性状进行了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发现穗长和一次枝粳数受环境影响大,而粒长、粒宽和籽粒长宽比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较小。检测到与穗长、一次枝粳数、粒长、粒宽和籽粒长宽比显著关联的标记区域分别有7、5、10、8和6个,其中,粒型相关的11个区域和一次枝粳数相关的1个区域在两个环境中均被检测到。各品种携带的增效等位变异的个数与性状表型值呈显著线性相关。在所有关联位点中,香稻亚群(ARO)和热带粳稻(TRJ)亚群品种平均携带的增效等位变异数最多,最少的为温带粳稻(TEJ)亚群品种;我国水稻品种在其中6个关联位点上主要携带减效等位变异。筛选到具有30个以上增效等位变异的15份水稻种质,均属于TRJ亚群,来自11个不同国家。TRJ亚群品种在我国水稻高产、稳产育种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并讨论了利用TRJ亚群品种改良我国水稻穗部性状的方法。
- 左示敏康厚祥李前前陈宗祥张亚芳刘文德王国梁陈红旗潘学彪
- 关键词:穗部性状育种利用
- 水稻(脱氧)胞苷酸脱氨酶基因的表达特性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以水稻为材料,系统探讨了水稻中(脱氧)胞苷脱氨酶基因的组织表达特性和胁迫诱导表达特性。实时PCR结果表明,7个编码(脱氧)胞苷脱氨酶的基因在苗期水稻根、茎和叶中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但这些基因在水稻茎中的表达都低于根和叶中的表达;同时,这些基因胁迫诱导表达特性也不尽相同,只有Os07g0245100的表达同时受到低温、干旱、高盐和病害侵染等多种胁迫的诱导。因此,(脱氧)胞苷酸脱氨酶在水稻中可能通过调节体内嘧啶核苷的水平从而在水稻的环境胁迫应答反应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
- 王学军康厚祥刘忠松王国梁
- 关键词:胁迫基因表达水稻
- 辣椒抗根结线虫基因Me3的精细定位被引量:14
- 2011年
- 以含Me3基因的抗根结线虫辣椒自交系‘HDA149’为父本,感根结线虫辣椒自交系‘8214’为母本,构建了一个2133株的F2作图群体。采用群体分离分析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构建抗、感病两个DNA池,对由两亲本筛选出来的285对引物进行扩增分析,发现引物SSCP_B322和EPMS658在抗、感池间具有稳定的多态性。继续用这两对引物对F2单株进行扩增,以JoinMap 3.0软件分析发现SSCP_B322和EPMS658标记位于Me3基因两侧,遗传图距分别为0.56cM和1.33cM。运用回交群体BC1和F3群体验证实了这两个标记,可有效用于辣椒抗线虫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也为图位克隆Me3基因奠定了基础。
- 许小艳刘峰康厚祥张竹青邹学校谢丙炎
- 关键词:辣椒根结线虫
- 辣椒抗病虫基因分子标记研究综述被引量:2
- 2010年
- 综述了辣椒上几个主要抗病虫基因定位的研究进展,包括烟草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马铃薯Y病毒、疮痂病、疫病、白粉病和根结线虫。
- 许小艳康厚祥刘峰邹学校
- 关键词:辣椒基因定位分子标记
- 黄瓜抗黑星病基因Ccu的精细定位与图位克隆及黄瓜与黑星菌互作的表达谱分析
- 黄瓜黑星病是黄瓜的主要病害之一,针对黄瓜抗黑星病基因的研究对明确黄瓜抗病机制和抗病育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以高感黑星病黄瓜材料9930(中国华北保护地栽培品种)、高抗黑星病材料9110gt(欧洲温室品种)、G...
- 康厚祥
- 关键词:黄瓜图位克隆
- 抗稻瘟病位点LABR_64的起源及其分布和序列多样性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研究抗病基因在水稻种群中的分布特征是培育抗病品种的基础。【方法】以水稻第9染色体上与Pi3/Pi5/Pii/Pi15等位的抗病位点LABR_64为研究对象,结合稻瘟病抗性鉴定,对该位点中包含的两个抗病基因LABR_64-1和LABR_64-2在水稻群体中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在单子叶植物中对应的直系同源序列进行了共线性分析。【结果】LABR_64位点在水稻中存在的频率约为16%,所有存在该位点的粳稻均表现高抗病性,缺失该位点的粳稻品种均表现出高感病性,而籼稻品种中LABR_64位点存在频率低于5%,虽然其存在情况下均表现出抗病性,但大部分缺失该位点品种也表现出抗性;存在LABR_64位点的品种中,LABR_64-2基因编码序列高度保守;LABR_64起源于单子叶与双子叶植物完全分离后及单子叶植物分化早期,其在不同的单子叶植物的分化过程中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共线性。【结论】粳稻抗稻瘟病表型与LABR_64-1和LABR_64-2存在与否紧密关联,而籼稻的相关性不大,表明籼稻中其他抗性基因在稻瘟病抗性过程中起主导作用;鉴于LABR_64-2的高度保守性,可根据其编码序列设计分子标记,用于高效筛选抗稻瘟病粳稻品种;LABR_64可能在不同单子叶植物抗病过程中均具有重要作用。
- 邓雨飞刘明浩王丹左示敏康厚祥王国梁
- 关键词:水稻抗稻瘟病基因基因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