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丹艳
- 作品数:4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心血管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射频消融治疗儿童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评价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儿童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了本院39例室上性心动过速儿童射频消融治疗情况。结果 39例患儿均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其中男21例,女18例;年龄4.7~18.4(11.0±3.5)岁。心内电生理检查证实房室折返25例(64.1%),房室结折返11例(28.2%),持续性房速3例(7.7%)。25例房室折返患儿中,显性旁道12例,隐匿性旁道13例;左侧游离壁旁道9例,右侧游离壁旁道8例,右侧间隔旁道8例。本组消融成功率37例(94.9%),2例复发(5.1%),术后随访所有患儿无消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儿童室上性心动过速是安全、有效的。
- 陆颖吴琳齐春华何岚张丹艳刘芳
- 关键词:导管射频消融术心动过速室上性
- 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儿童主动脉缩窄一年随访
- 2014年
- 目的 评价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不同年龄儿童先天性主动脉缩窄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37例未经治疗的局限性主动脉缩窄患儿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实施球囊扩张成形术的临床资料.37例患儿中男26例、女11例;中位年龄10个月(7d~6岁);体重6.3 (2.5~17.0) kg.术后随访1年,包括穿刺部位的动脉搏动、缩窄部位的再狭窄以及动脉瘤的形成,并对手术时年龄≤3个月和>3个月的患儿进行比较.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 球囊扩张成形术在37例患儿中均获得了成功,术后即刻测量,缩窄两端收缩期峰值压差降至<20 mmHg(1 mmHg =0.133 kPa).手术时年龄≤3个月组25例与>3个月组12例患儿术前的主动脉缩窄两端收缩期峰值压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收缩期最大压差(51±21)比(61±16) mmHg,收缩期平均压差(31±11)比(40±13) mmHg,均P>0.05];术后跨缩窄前后的压差分别由术前(38±18)和(47±18) mmHg降至(12±11)和(17±12)mmHg(均P<0.01),缩窄段直径由(1.8±0.7)和(2.6±1.5)mm增至(3.7±1.1)和(5.5±1.8)mm(均P<0.01).32例(86.5%)患儿完成了术后为期1年的随访,其中3例(9.4%)出现术后穿刺部位动脉损伤,均发生在≤3个月组(P =0.537);8例(25.0%)术后发生主动脉缩窄部位再狭窄,其中≤3个月组6例,>3个月组2例,两组之间再狭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2例(5.4%)患儿术后即刻在扩张部位出现小型动脉瘤,其中≤3个月组和>3个月组各1例(12/25比1/12,P=0.755).17例患儿在术后1年进行了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或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未发现远期新的动脉瘤形成.结论 对于儿童局限性主动脉缩窄,球囊扩张成形术近期疗效佳,安全性高,其中手术时年龄≤3个月与>3个月组患儿的术后穿刺动脉损伤、缩窄部位�
- 何岚吴琳刘芳齐春华陆颖张丹艳黄国英
- 关键词:主动脉缩窄儿童球囊扩张成形术
- 主肺动脉窗25例临床分析
- 2013年
- 目的分析主肺动脉窗(APW)的发病、分型和伴发畸形情况,总结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003至2013年诊治的25例APW患儿的临床症状、病理分型、合并畸形、诊断、治疗和预后资料。结果 25例APW患儿进入分析,男14例,女11例,年龄5d至13岁(6月龄以下12例),占同期住院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0.18%。Ⅰ型5例(20%),Ⅱ型16例(60%),Ⅲ型1例(4%),Ⅴ型3例(12%)。单纯APW10例,APW合并单纯卵圆孔未闭3例;余12例(48.0%)均合并其他需纠正的心血管畸形,其中合并单纯房间隔缺损(ASD)1例,单纯动脉导管未闭(PDA)2例,单纯室间隔缺损(VSD)3例,右室双出口和ASD1例,主动脉瓣狭窄和右位主动脉弓1例,肺动脉瓣闭锁伴VSD、右位主动脉弓、永存左上腔静脉1例,主动脉弓离断及PDA3例。超声心动图诊断17例,误诊或漏诊8例(32%)中5例通过心导管检查及造影诊断,3例外科术中诊断。25例均有不同程度肺动脉高压,其中2例心导管检查评估为阻力性肺动脉高压,4例家长放弃诊治,其余19例施行一期根治术,术后死亡2例(10.5%)。17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9年3个月,平均(23±27)个月,其中15例临床无症状,复查超声心动图APW修补无残余,肺动脉压力逐渐下降至正常。结论 APW缺损主要发生在主动脉远端,常伴有间隔缺损、PDA和主动脉弓病变等;超声心动图为首选检查方法,但必要时需行心导管检查及造影。APW患儿易早期发生肺动脉高压,一经诊断尽早手术,可获得较好的中长期疗效。
- 陆颖刘芳吴琳梁雪村胡喜红张丹艳黄国英贾兵
- 关键词:主肺动脉窗
- 镶嵌技术治疗短段型主动脉缩窄合并室间隔缺损的效果和护理体会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 分析该镶嵌技术的应用效果,总结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9年1月至2014年6月应用镶嵌技术治疗主动脉缩窄合并室间隔缺损的小婴儿36例.33例患儿于心导管室介入球囊扩张主动脉缩窄,3例于手术室心脏直视下自主动脉弓置入球囊扩张,扩张后主动脉缩窄段内径从术前(2.0±0.6)mm增大至术后(3.8±0.8) mm,压差从术前(32.1±12.3) mmHg(1 mmHg=0.133 kPa)下降至(7.7±5.3) mmHg.全组病例于球囊扩张后在体外循环下完成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结果 全组病例均得到成功纠治,无手术死亡,术后中位机械通气时间49.5 min,ICU滞留时间(7.1±3.6)d.术后发生部分肺不张5例,通过肺部护理得到缓解;2例术后引流偏多,应用止血药物后好转,无一例发生心包填塞;术后腹股沟穿刺点加压包扎,1例因渗血发生假性动脉瘤进行外科手术修补,未发生一例血栓和动静脉瘘.结论 镶嵌手术在短段型主动脉弓缩窄伴有室间隔缺损的纠治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术后早期的护理关注是降低术后并发症,降低围术期死亡率的关键.
- 张丹艳顾银芳刘芳吴琳陆颖
- 关键词:主动脉缩窄室间隔缺损外科护理球囊扩张